生本意识观照下的阅读活动设计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活动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阅读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初始阅读,明确学习起点;层级阅读,突破学习难点;群组阅读,延伸学习终点。只有准确把握学情,关注学习差异,提升指向能力,师生才能共同设计、实施适切的有效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生本 观照 阅读 阅读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教学范畴内的阅读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如阅读一篇课文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延伸阅读,等等。笔者以《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简述基于学生视角的阅读活动设计与思考。
  一、初始阅读,明确学习起点
  《草船借箭》学什么?从教材编排系统及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整体观之,这一课与学生进一步学习阅读名著、学习阅读小说、学习阅读整本书相关联。课前,学生主要围绕三个话题进行初始阅读。部分回答记录如下。
  1. 学习课文《草船借箭》之前,你是否已经了解这个故事?是从什么途径获知的?
  生:这个故事出自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人物众多,形象丰富,其中被人们称为“奸雄”的是曹操,“智者”的化身是诸葛亮,体现忠、义、勇的是关羽。曹操生性多疑,诸葛亮神机妙算,而周瑜则被人们说成是小鸡肚肠的人。
  生:这个故事我最先是在《赤壁》这部电影中了解到的。电影中的诸葛亮通过对天气的观察,算准了何时会起雾,找到了最佳时机。后来,我又在书上具体了解了这个故事,还读了原著《三国演义》,它虽然是用文言文写的,但很精彩。
  2. 浏览课文后,请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次,他们要与曹操水战,周瑜趁机要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于是,诸葛亮借用了二十只船,每只船上配三十名士兵,还在船两边放上草把子,接着向曹军水寨出发。曹操以为是敌兵,于是下令放箭,箭都扎在了草把子上。就这样,他借到了箭,令周瑜赞叹不已。
  3. 学习这篇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无疑惑、困难之处?
  生:我的疑问是课题为《草船借箭》,为什么课文却将借箭的过程简写?大段的人物对话中,对周瑜与诸葛亮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猜测,但觉得比较困难。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曹操误以为敌兵来袭,吩咐弓弩手朝江中射箭这一段故事;不明白的是“都督”在当时到底是什么职位。“军令状”是什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我不明白“军令状、水寨、都督、丞相”的意思。
  小结学生疑问:
  疑问1.为什么诸葛亮能算出去曹军水寨取箭时会有大雾?
  疑问2.为什么曹操在大雾时不出兵攻击,只是下令让士兵放箭?
  疑问3.为什么诸葛亮问鲁肃借船、借士兵不想让周瑜知道?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此文的阅读并非零起点:其一,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阅读渠道,如小说、影视作品、曲艺表演、动漫故事等,对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感知。他们能较完整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文中出现的人物,如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也稍有了解。其二,学生对文中人物对话以及对话背后的内容颇感兴趣,如诸葛亮为何不愿让周瑜知道自己的安排。读人物对话时,可以揣度周瑜与诸葛亮的心理活动,但就如何读懂人物对话、体会言外之意,学生还存在着阅读困难。这些学习的兴趣点和疑难点,一方面反映了相对于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原著而言,由原著改编而成的课文有其局限性,学生对事件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不甚明了,造成了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要求。只要把握了学情,初步建立由学习起点到学习终点的学习路径,我们就能带领学生走向课堂预设。而学生对本文的学习需求主要表现为:
  从“语言”层面来说,本文通俗易懂,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原文的古白话文,学生阅读不会产生障碍。通过学情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感到陌生的用语主要是以下两类名词:一类是关于古代职务的,如“都督”“丞相”等,另一类是与造箭、借箭有关的,如“翎毛”“胶漆”“青布幔子”“草把子”等。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可以借助查阅工具书、网络查询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除以上两类名词外,学生对“军令状”一词也感到陌生,这一名词意思不难懂,但其背后隐含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需要通过品读这一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进行理解。
  从“表达”层面来说,小说《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将人物置于现实斗争的矛盾之中,通过言行及环境描写来表现其思想性格。通過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这正是《草船借箭》一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色。如第二自然段中,对周瑜和诸葛亮说话时的神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借立军令状步步紧逼、诸葛亮巧迎合顺水推舟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两人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情分析也显示,这一处对话描写也正是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点和疑难点。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对落实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从“情感”层面来说,阅读《草船借箭》,为名著阅读、小说阅读、整本书阅读打开了一道门,由此学生可能会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这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亲近原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找寻到阅读的方法,享受阅读。从学情来看,《草船借箭》初始阅读呈现出自由阅读、亲子阅读、媒介阅读等多种形态,而语文课堂教学场景中的阅读形态必定不同于这些。阅读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初始阅读存在的问题中梳理出指导方法以及提升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方式。
其他文献
春节,爸爸带我去姑妈家拜年。路上,爸爸又耍起小聪明来,出题考我:“什么样的路,人不能走?”爸爸真可笑,这是我在课外读物中看到的原始题目,怎能考倒我呀!我指指路边上方的一个物体,爸爸也会心地笑了。爸爸又问:“我们一直向树林里走,最多能走多远?”我正准备答“树林的另一边”,可转念一想:不对呀,走到树林中心后再继续走,不是向“外”走了吗?我立刻改为另一种答法。爸爸又问:“什么东西只往前不后退?"这可有点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与奶奶在绿油油的田间来回穿梭着。猜猜,我們在干吗?哈哈,我們在采摘豌豆呢!你可别看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劳动,可其中却蕴含着不少乐趣呢!  我头戴一顶粉红花边竹斗笠,身穿一套轻便的蓝色运动服,手提一个塑料小圆桶,在田野里愉快地劳动着。在我的精心挑选下,颗颗饱满的豌豆被我小心地放入桶里。看着桶里的豆子在逐渐地增多,即便早已汗流浃背,我也乐在其中,不知疲倦。不一会儿工夫,桶里的豆子就装
【摘 要】如何在實际教学中改变统编教材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互相割裂的窘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与习作教学相结合。这些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整本书阅读。每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在实际教
【摘 要】基于一篇文章的教学和基于一类文体的教学,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念取向,通过分析各自的教学价值,能明显看出两者在内容、出发点、效果等方面的区别。教师从中找出单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生发点,借由开阔阅读视野、摒弃惯有教学思维、选择关键要素等途径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  【关键词】单篇教学 整本书阅读 教学取向 价值比较 链接要点  新课程理念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提出摒弃碎片化的
统编教材三到六年级的课文数量减少了,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内容就在课外阅读上,主要分布在“和大人一起读”以及“快乐读书吧”两个板块中。“快乐读书吧”作为统编教材中新增的栏目,意在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  综观五册教材,旨在一步步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从整本书的趣味性阅读到有方法阅读,其引领是呈阶梯型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趣阅读”,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运
小学三年级正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作为从低段的写话向中段习作过渡的关键时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三年级习作的首要任务。教师该怎样领悟编者意图,把握习作要素,展开习作教学呢?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谈谈习作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  一、当教材知音,设定习作目标  教材提供了一张气球的图片,上面写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富有生活气息,很容易引发学
作 者:(美)蔡真妮  书 号:ISBN 978-7-303-12728-3  出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为什么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与快乐,独立、有主见又坚强?  为什么他们健康、阳光又富有创造力?  旅美作家蔡真妮深入美国社会并在美国生活10多年,养育了三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她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
【摘 要】小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其文体特征、教学价值和教学要点,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学“文”习“言”, “言”“文”共生,探求“文”与“言”的统一与交融。教师可以利用文言文教学启蒙,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民族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文体特征;教学价值;教学要点  文言文犹如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蚩尤手下有81个兄弟,人称“战神”,均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能征善战,凶猛异常。
【摘 要】将比较的方法运用在阅读当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忱。 比较阅读可从“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串联或对比,找到文本的表达特点,感悟作者遣词用字的妙处,深刻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比较阅读;品析;效果提升  “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对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字词、句段之间,或者两篇甚至两篇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类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