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理论与实践课分开讲授,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完全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新旧教学方法的比较,对新的“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作探讨,重点对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阐述。
关键词: 《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一体化教学 模式 操作方法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服务、维修、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对学习理论课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在参加实践操作课的时候,因理论学习效果差,对操作技能课的操作要点和故障检修原理与方法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院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即“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理论与实践课分开讲授,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学习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是采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完全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更不要说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灵活应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学生在学理论课时,没有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不知道企业要应用哪些知识,不知道学习重点与非重点,只是老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盲目进行接收,所以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不够清楚。
3.实习教学滞后,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阶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扎实,到实习时,只能机械地做,根本谈不上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式和内容
1.感知,就是让学生亲自到实习场地去参观,以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实践,当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回到实验室进行机床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3.理论,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先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仿真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实际效果,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示教板,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尽量弱化理论。
4.再实践,在学生有了基本操作能力,并学完理论课之后,再回到实践操作中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实践来检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主要突出学生技能的训练,理论课与生产实践课融合在一起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下面以“机床控制线路”为例,来说明“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通过现场参观,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只有机械与电器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控制。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必须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为此,我们借住机械系的实习工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教学。在参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参观之前,讲清参观的目的,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
2.参观时,请工人师傅对照各部位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
3.开动机器作操纵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
4.请工人师傅进行产品加工演示。
5.学生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同时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步,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训练。
通过第一步的参观实习,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回到实验室,安装基本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时间控制、自动往复控制等电路。通过安装电机控制电路,达到熟悉电路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电机控制电路问题。
第三步,进行理论学习。
先将本课程的所有教学项目的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将项目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工作原理、机械动作等所有的资料收集齐全,并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仿真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实际效果,配合现代化教学示教板,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教学中,理论以够用为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的能力,要着重从读图方法、线路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具体对象的控制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基本控制线路图画出来,再找到各基本控制线路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线路,达到设计简单控制电路的要求。
第四步,再回到实践中去。
当学生有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并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应转入生产实习教学,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产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示教板上进行排故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能力,对故障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第二阶段是到实习工厂进行真枪实弹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07级、08级和09级学生的教学证明,“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动力操作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在生产实习期间、毕业以后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大力好评。
参考文献:
[1]郁汉琪.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伟.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 《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一体化教学 模式 操作方法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服务、维修、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对学习理论课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在参加实践操作课的时候,因理论学习效果差,对操作技能课的操作要点和故障检修原理与方法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院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即“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理论与实践课分开讲授,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学习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是采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完全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更不要说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灵活应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学生在学理论课时,没有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不知道企业要应用哪些知识,不知道学习重点与非重点,只是老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盲目进行接收,所以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不够清楚。
3.实习教学滞后,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阶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扎实,到实习时,只能机械地做,根本谈不上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式和内容
1.感知,就是让学生亲自到实习场地去参观,以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实践,当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回到实验室进行机床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3.理论,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先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仿真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实际效果,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示教板,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尽量弱化理论。
4.再实践,在学生有了基本操作能力,并学完理论课之后,再回到实践操作中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实践来检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主要突出学生技能的训练,理论课与生产实践课融合在一起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下面以“机床控制线路”为例,来说明“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通过现场参观,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只有机械与电器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控制。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必须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为此,我们借住机械系的实习工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教学。在参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参观之前,讲清参观的目的,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
2.参观时,请工人师傅对照各部位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
3.开动机器作操纵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
4.请工人师傅进行产品加工演示。
5.学生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同时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步,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训练。
通过第一步的参观实习,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回到实验室,安装基本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时间控制、自动往复控制等电路。通过安装电机控制电路,达到熟悉电路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电机控制电路问题。
第三步,进行理论学习。
先将本课程的所有教学项目的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将项目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工作原理、机械动作等所有的资料收集齐全,并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仿真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实际效果,配合现代化教学示教板,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教学中,理论以够用为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的能力,要着重从读图方法、线路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具体对象的控制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基本控制线路图画出来,再找到各基本控制线路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线路,达到设计简单控制电路的要求。
第四步,再回到实践中去。
当学生有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并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应转入生产实习教学,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产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示教板上进行排故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能力,对故障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第二阶段是到实习工厂进行真枪实弹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07级、08级和09级学生的教学证明,“感知—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动力操作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在生产实习期间、毕业以后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大力好评。
参考文献:
[1]郁汉琪.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伟.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