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式”: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卷入”意即吸引进去。卷入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在这里,“卷入式”是指学生全息投入数学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以往的教材中,“升”与“毫升”一般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但新教材考虑到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或多或少接触了这些容量单位,因此放在其后。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教学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入,帮助学生找到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
  一、师生一起备学,丰富学材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关注学习素材的选择,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容器中,提供了很多学习素材。如不同容量的玻璃杯、 瓶子、冷水壶、一次性杯子、量杯、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等。不难发现,很多素材是学生非常熟悉且感兴趣的,富含教学内容,具有多方面教育功能。如果这些教学用具都是教师一人准备,一方面显得紧张忙碌,另一方面可能不一定考虑周全。如果和学生一起准备,相信学生一开始就卷入了自主学习中,在素材准备过程中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观察、发现数学问题。
  于是,开学初,笔者给学生提出了新学期数学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回家后看一看整本数学书,了解本学期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还告诉学生,开学第一节数学课将上新课,可以进行新课预习,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瓶、杯子过来,准备上课时使用。与此同时,笔者在研读教材后,也进行了精心准备、还到学校食堂里去借了一些特殊的“容器”:酱油瓶、大豆油桶、冷水壶等。
  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要经历“实例—感知—抽象”的过程,这里的实例既是概念学习的切入口,也是学生感知、抽象出“升”这一概念的基础。可以说,学生在家里或者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升与毫升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的,夏天天气热,学生喝饮料、矿泉水时,在瓶子上都能发现一些容量单位,如1升、550毫升等,在电饭煲、冰箱等一些家用电器上,也会发现这些容量单位……学生的这些“前见”非常重要,可以唤醒他们的知识经验,为学习容量单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师生一起备学,从教具、学具开始,呈现实例时,不仅有教师选择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一些容器——冷水壶、酱油瓶、大豆油桶等,也有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到的容器——各种饮料瓶、杯子等,学生借助实例,不仅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容器是有大小的,对“升”这个容量单位的主要用途也有了充分的了解。
  不难发现,师生一起备学,可以丰富学材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基于学生与教材的主动对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准确测量或者计量容器的容量,使用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在观察不同容器容量的过程中,充分感知“1升”的大小,再来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就显得有理有据。
  二、加强动手操作,丰富感知表象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广阔的探索时空,真正实现无边界学习。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升与毫升”两个概念的认识,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教材第7页提供的“动手做”这一内容,加强学生动手实践,丰富感知表象,突出开放性学习,着力体现“让学生做数学、研究数学”的价值取向。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学教材第7页“动手做”的内容,利用放假期间,认真做一个1升的量器并分别标出。同时,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家里的碗、盆子、舀水的器皿,观察下这些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
  学生对这一课外实践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在家里找了一些形状各异的饮料瓶开始制作,连同家长也积极加入其中。家长在班级群里传过来的照片记录了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专注的神情、严谨的态度、细心的实验操作,他们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刻度,拿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学生制作完毕后,除了在班级群里进行照片的微展示、供彼此欣赏交流外,还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进教室,在数学课上进行观察比较,学生相互交流作品成型过程,特别是那些做了几次才成型的作品,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
  三、自觉回顾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学习概念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才能实现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因此,教师要提供典型、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辨析,层层深入,使概念的本质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从文字层面进入实质层面。
  为此,在“升与毫升”的练习课中,笔者补充了关于“升与毫升”的数学史料——“你知道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的来历,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接着,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自己动手做1升的量器后,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师生一起用表格式记录本单元的一些知识点,然后教师提醒学生:你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觉梳理本单元知识,并要求学生写下“好题分享”“我的提醒”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显然,从“好题分享”中,笔者看到学生能自觉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习题进行解答,提高了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提醒”中,学生都当起了“小老师”。有的提醒说:升和毫升的字母书写不要弄错。有的提醒说:实际生活中,注意两者的用途不同,家里的冰箱、浴缸、水桶、电饭煲等的容量一般用升表示,而感冒后喝的药水、眼药水、风油精、平时喝的小瓶的饮料等,一般都用毫升作单位……这样的自我回顾与梳理,学生对升与毫升就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卷入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生动、灵动。师生一起备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经验”,让他们用一双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世界、体验生活。丰富多样的实践和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从而建立了“1升”“1毫升”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在感知“1升”“1毫升”的过程中,自觉体验到知识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估算能力将得到加强。让学生始终站在学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怎样才能发生真正意义的学习。在概念学习中,学生只有全面“卷入”,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才能全面、深入、多维,学生觉得数学有趣、简单、好玩,学得积极主动,数学素养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全课程理念下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更加凸显出学生的自主发现和习得。那么,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全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有课程意识,将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件事都当成课程来做。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积极探索和实施,更离不开教师强烈的课程自觉意识。唯其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地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的设计者、领悟者、操作者和共同的创生者,才能使预设的课程转化为创生的课程,转化
期刊
全课程理念下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最终要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是学生最需要的发展和成长。课程活动中的“多维拓展”是以自主体验为基础,强调综合活动性、挑战性和集体中的个性,在学习中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自我超越、认知整合和合作共赢。显然,这与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见到的单一的内容拓展是完全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多维拓展阅读至少包括发现与体验、分享与交流、整合与应用三个环节,它是从
期刊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严格按照《2015年江西省中考数学学科说明》命制而成。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
期刊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穆军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在教学中,穆老师紧扣概念的本质,精心设计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概念教学的过程通畅、完整,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画一画  师:估计一下从宿州到砀山有多远?  生:250千米。  ……  师:课前,老师查了一下资料是150千米。  (板书:实际距离150千米
期刊
编者按:  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课程理念也渐渐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并努力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课程意识进课堂”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自觉选择,也成为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广大年轻教师的追求方向。为了引导广大教师让数学课程意识走进课堂,并努力使之落实到位,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一些关于“课程意识进课堂”的思考性、探索性文章,以引起讨论与交流,并分享收获与喜
期刊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  “啊?为什么?”  “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  “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  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  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
期刊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中一株最脆弱的芦苇,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湖南省优秀青年教师陈迎在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维对话,实现花和人、内容与形式、风姿和精神的完美融合。  [片段一]花和人相联比,品悟百合的执着  师:这山谷、断崖是适合生长的好地方吗?  生:不是,
期刊
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是我们每个人都爱读的文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精选了很多这样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呢?化用清龚自珍的名句,“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流露最动人”,通过层层品读文章语言,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奥秘,进而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应该不失为明确的教学之道。  以《草原》为例。老舍笔下的《草原》层次井然,是一篇富有文采,充满感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
期刊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其课堂教学有着与其他普通高中课程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围绕着简单的技术问题展开并有多方案解决;二是唤醒高中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意识,开发其创造潜能;三是提高高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都决定了通用技术教学要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
期刊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提出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在“写”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一、落实读写目标,课堂小练笔的指导要因文而异  课堂小练笔,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给学生“写”的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