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域文化丰盈学校生长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文化为学校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有机的养料,融合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之路和有效之举。接地气,让学校获得适宜的生长;铸校魂,让学校充盈鲜活的精神;显个性,让学校闪耀独特的光彩;见神韵,让学校增添化育的魅力。
  【关键词】融合;地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49-03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鲜明本地色彩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特定存在,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富有独特魅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恒久的影响力。
  江苏宜兴是沪宁杭之间一个灵动的所在,处在天目山系向长江三角洲渐次敞开的过渡地带,苏浙皖三省交界,吴越徽文化交融,山区、平原、水域分布有致,使宜兴的自然风貌呈现出多样性,造就了地域资源的丰富性,生生不息,形成多元和融的景象。科学而智慧地开掘利用,切合学校自身实际,从多方面进行审视、把脉和规划,选准契合点,把握关键点,培育灵动点,凝聚学校精神,彰显学校个性,提升学校品质,宜兴学校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一、接地气:让学校获得适宜的生长
  学校是地域上鲜活的生命意象,它的根在这片沃土之中。扎根本土,植根于深厚的地域文化土壤里,学校获得自然丰富的滋养。
  “寻根”——注重对学校所在独特背景及其源流的观照与把脉,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中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积淀的、发展凸现的,显性的、隐性的等各种元素进行自然对接,合理整合,灵活提取,使得学校文化由无形变得有形,由难以捉摸变得可以触及,由漂浮不定变得根基扎实。接通:把脉关联度;接准:抓准契合点;接活:体现生长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遵循普遍规律、把握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分析适合学校自身生长的“具体生态”。寻水土性状:分析适宜个体生长的因素;寻根系脉络:理顺必须珍视的相关要素;寻核心所在:选定最重要、最合适的“这一个”。学校适应这方水土、汲取最适宜的营养而获得自然合适的生长,和融健康,舒展灵动。
  利用地域自然资源,特产风物成了学校文化的形象标识。丁山实验小学扎根陶都,以“陶”为核心元素,开辟学校陶吧,开设陶艺欣赏课,开发《陶娃学紫砂》校本教材,开展以“陶娃”为品牌的精彩活动,“陶娃文学社”“陶娃艺术团”“陶娃电视台”“陶娃记者站”等平台让学生陶然生长。
  利用地域历史资源,深厚底蕴成了学校文化的个性品牌。桥以“和”名,镇因“桥”称。和桥第二小学崇尚“和畅”,凝聚“和衷共济”之学校精神,形成“和而不同”之教学风尚,追求“和悦人心”之教育方式,描绘“和谐发展”之办学愿景。
  利用地域名人资源,可贵人格成了学校文化的显著风格。培源实验小学崇尚科学家周培源的人格品质,“乐在探求”鲜明体现了培源志趣,激励学生从小爱科学、学创新、乐求真,以之作为学校发展之源。
  利用地域区位资源,发展特色成了学校文化的浓郁色彩。位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内的环科园实验小学,从独特的社区实际定位,从自身的校情实际思考,从面临的生存实际观照,崇尚“环保文化”。“勇于担当”的理念,既直抵环保之核心,又切合教育之理想。
  利用地域名胜资源,文化履痕成了学校文化的鲜明印象。东坡中学秉承东坡书院之传统,发扬光大,可见东坡的淡定形象,可品东坡的经典作品,可触摸东坡的可贵精神,校园成了诗教涵育的沃土。
  二、铸校魂:让学校充盈鲜活的精神
  “铸魂”——弘扬地域文化,铸炼学校精神,通过地域文化资源精华的汲取提炼,凝聚、形成和凸显独特的学校精神。选:地域的因子,教育的因子;融:传统的精神,时代的气息;炼:明志,清心,养气,醒脑,提神。让生生不息的地域精神与博大的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精神相得益彰;让学校志趣气质与环境化育、教学风尚、师生行为有机融合;让对学校文化的核心诉求与对办学传统的理性反思、对先进经验的合理借鉴、对现实问题的不断审视交互共生。
  由物的自然特性到人的高贵追求。太华小学位于“竹海之乡”,通过对“竹”的特性的领悟与把握,凸显“亮节向上”的学校之魂,凝聚“真诚相依、正直上进”的校风,“善扶持、求常新”的教风,“扎实、虚心、坚韧”的学风,校园充盈着拔节的声响和向上的生命写意。
  由名人的形象品质到学校的精神图腾。徐悲鸿堪称宜兴地标式的人物,屺亭是徐悲鸿的故乡,挺直脊梁的悲鸿的形象品质是文化育人的珍贵财富,屺亭学子励志自强。
  由简略的外形特点到具体的行动纲领。高塍的地形特点已经模糊,但作为一种意象却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向高处行”,训导追寻人生之更高境界,成了高塍实小师生登攀向上的行动纲领。
  由尘封的历史印记到清晰的教育理趣。百年前名为“养正学堂”的湖父实验学校对“养正”进行研究,以让师生知晓其源流,品读其内涵,发现其价值,正身、正行、正心、正气。
  由单一的实践形态到完美的发展愿景。太华中学确立“融”的理念,超越环境保护的实践形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不同层面和所有细节之中,完美的发展愿景逐步成为可以体验的现实。
  三、显个性:让学校闪耀独特的光彩
  “亮色”——以地域文化的特有色彩着染、生成、浓郁、闪耀学校的个性色彩,学校文化的意蕴、气质、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质相接相融相生,学校文化的表征烙上地域文化的鲜明印记,学校拥有自己的“方言”,有系统而个性化的表达,寻求属于自己的“这一个”,形成校本化的教育样式。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意蕴的倾情采撷、匠心调配、创意着染,闪亮学校文化的个性色彩。吸纳整合,选出要点;提取精华,突出重点;着意彰显,炫出亮点。
  个性从特色放大中来。袱东小学由“种植”到“生长教育”,提炼升华,华丽转身,“让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办学理念的智慧贯穿,“六篇章、四季节、三要素、十景点”文化构架的灵活呈现,“体悟式活动”等核心项目的有机展开,使洑东小学生长的风景愈发自然、绚丽、美妙。   个性从境界拓展中来。都山虽小,而不妄自菲薄;心中有山,自当趋向崇高。都山小学的“竞秀”文化,由原先的篮球运动拓展到学习生活,乃至更宽广的人生境界。
  个性从理念整合中来。杨巷小学在秉承“鹅西书院”优良风尚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理念:习惯孕育优秀。把《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着意传承,倾力整合,融情提炼,使得看似寻常的做法更深厚,更丰盈,更高远。
  个性从品质凝聚中来。潘汉年实验小学对潘汉年长期从事地下工作这一最具典型意义的点进行深度开掘,把名人的崇高品质和根的朴实特点传神联接,依托本地的根雕工艺资源支撑,形神两求,学做结合,“根文化”可以触摸,易于感受。
  个性从智慧彰显中来。“质朴灵动”,则为桃溪实小之核心追求,而“浚源、汇流、激浪、漾波”的个性呈现更智慧彰显桃溪实小的特质。
  个性从蹊径另辟中来。陶都小学崇尚“陶冶”,走进陶都,陶醉其中:亲近陶艺,领略风采;经历陶熔,感受力量;追寻陶然,提升境界。在陶都众多学校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四、见神韵:让学校增添化育的魅力
  “化人”——学校文化,以文化人。寻找、发现、把握地域文化中有独特育人作用的成分进行培育、移植、激活,使之超凡脱俗,使之更具神韵,熏陶,浸润,濡染,滋养,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具形:视觉上悦目亲和;蕴意:内涵上丰厚双关;涵雅:品位上高格无痕。
  以潜在的哲学意蕴影响人。桃溪实验小学的校训“质朴灵动”,淳厚激扬的校风,清朗洒脱的教风,沉浸活泼的学风,“三风”与校训和谐协调,相辅相成、相融互补,彰显稳重与轻盈、朴实与变化和谐统一的哲学意蕴。
  以深厚的文化含量滋养人。太华小学竹文化长廊的联语:个个相依都坚志,节节向上总虚心。上下联对仗工整自然,不仅见竹叶、竹节之形,而且显竹善群、虚心之品,寓意丰富,形神兼备。“个个”形象地组成了“竹”字,巧妙地蕴含了人生意趣,而且切合小学学生品读的层次特点。
  以切实的课堂形态提升人。万石实验小学课堂文化构架别出心裁,由追求课堂的扎实、厚实、丰实,进而形成“投石问路、摸石过河、击石生光、点石成金”融理念与行为于一体的独特表达,而每一处又折射出教学规律之光。
  以丰富的活动体验发展人。闸口小学从海棠花的花语及苏东坡的人格特点中提炼出校训:心怀感激。注重开展多种切实的体验活动,把感怀之心化为自己的行动,凝聚为品质。
  以理想的生活方式塑造人。宜兴东南、太湖之滨有兰山,自古多产兰花。袱东中学开展寻兰、挖兰、种兰实践活动,通过读兰、感兰、品兰系列活动,以兰言志,以兰正气,以兰雅行,以兰怡情,以兰为友,雅致人生。
  五、趋融合:四项基本途径指引方向
  合理定位——谋定学校发展走向。全面观照,整体把握,谋定学校文化发展方向和基调。观照背景源流,从地域、历史、时代等多方面整体考量,避免简单搬移,切忌流于形式贴标签。观照背景,相融相生,让学校吸纳本土滋养而获得自然的生长。观照源流,相承相应,让学校接续教育之脉而获得恒久的生命。找准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契合点,融地域特点与办学理趣于一体,无痕对接,理性、稳妥、传神地定位。所在百姓迁居广聚汇合的广汇社区,彰显宜兴众水汇聚东向的地域特点,体现教育广泛吸纳融汇的基本品质,因而广汇实验小学的学校文化定位为“和融文化”。
  精准立意——确立学校发展主旨。将地域文化意蕴与学校文化意蕴相对接、沟通、融合,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求有形,更求有神,突出体现学校精神。形散神不散,以一根红线贯穿全校各篇章。校训校风,理念风尚,目标追求有机统一,和谐配置,相映生辉。水——汇细流成博大;知识——汇点滴成博大;力量——汇个体成博大。由此逐步形成广汇实验小学的文化意蕴,办学理念:在和融承聚中走向宽广;校训:汇成博大;育人目标:博爱博学,大雅大气;行动纲领:广学识,汇德能。
  巧妙构架——描绘学校发展篇章。地域的文化元素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自然对接,串珠成链: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以一根红线贯穿每个点,使之成为一道风景线。整体构架:有板块,成篇章,系列化。逻辑严密,气脉贯通,力求体现结构的整体性,内容的层次性,要点的关联性。通过基本元素与关键词可见广汇构架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构架包含传统、地域、科技三板块,体现德、智、体三方面,指向心田、智慧、理想三重点,涵盖借鉴、创新、共进三方式,呈现乐、勇、和三色调。
  智慧彰显——展现学校发展风采。着染鲜明的地域色彩,目力所及,学校呈现着本土鲜活生长的景象;灌注浓郁的地域精神,心灵所感,学校洋溢着本土盎然萌发的气息。智慧表达,语意双关:关乎学校教育,弘扬地域文化。大俗大雅,人目人心:视觉效果强烈,倍感亲近亲切亲和;文化意蕴深长,透溢底气、灵气、大气。广汇实验小学大型竖幅以“广汇和融”四字置于句首,巧妙凸显文化主题。“广学识,汇德能”,校本化表达全面发展的追求,巧妙凸显行动纲领。校内镌刻的《广汇赋》形象而至简、大气而精当描摹广汇的现实与愿景。
其他文献
笔者去年观摩了一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执教者不仅课文的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对文本的字、词、句、章的分析和讲解头头是道,对文本中诸如“尴尬”“名门望族”“傲慢”“忠告”“毫不犹豫”等词语的解释也十分确切,伴随词语解释的体态语的运用也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对“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这样一句较难理解的句子作了详尽的解释,还辅以美国内战的一些史
两位四年级数学教师“同课异构”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复习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下第117页第19题(如下):  1.教师A的处理。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后全班交流。在交流围平行四边形最多与最少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时,师生对答比较顺利;在交流围梯形最少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时则出现了争议:有的组认为最少用到3种,有的组认为最少用到2种。课堂时间在学生的争议中过去了三分钟,而问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  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  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
苏教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教学难点是后者,即如何判断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几格)。为了达成上述目标,笔者在备课时做到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入手,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  一、关注现有经验——最大可能地了解学生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要想真
[摘 要] 无论是在身边的关于深度学习的讨论当中,还是在相关的文件当中,对深度学习的理解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对深度学习的实践也存在一些简单化的倾向.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從学生的浅层学习出发,引导他们走向深度学习. 其最佳的途径就在于:用情景与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解决深化学生的思维,用学习反思巩固学生的思维. 具体包括:一是创设具有生活元素与数学问题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对生活元
资料表明,微型课题作为一种草根化、大众性而又见效快、能为师生成长或发展带来较大“实惠”的教育研究样式,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科研兴教作出了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近年来,这种研究样式迅速“走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南通市区域推进的有效举措对此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影响作用。  作为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分管主任,我是区域推进工作的大力倡导者、具体组织者、亲力实施者、业务指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之一),也因此有机
摘要:教育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不足和供给的过剩两个方面,其实质是真正对教育实践发挥解释、引领、指导、推动作用的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无关痛痒的理论知识的大量涌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教育理论知识生产者的受制约性、没有学术争鸣的条件以及生产者自身“说”“做”分离均有关系。因此,解放教育理论知识生产者的头脑、激活学术争鸣的机制、弘扬“教育家精神”也许是消解这一危机不断加剧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数学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更自然,就需要掌握“进”与“退”的艺术。    素描    他,个子不高,宽宽的额头,嘴角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他,在工作最初几年就阅读过50多部教育理论书籍,
案例    2010年7月的一天,学校的一位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段视频,看完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段在网上迅速蹿红并引发热议的视频——“衡水二中跑操”。  当时,这段视频能让我震撼,背后是有一些原因的。由于我校条件有限,每到冬季,教育部启动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我校始终不能展开。2009年冬季,在校长室及各处室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生总算可以进行冬季跑操了,学生的运动量在冬季得到了保障
名师档案  黄美华,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曾获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园丁奖、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光荣称号,是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1997年获南通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一名,1998年获江苏省优课评比第一名,2002年获全国基础教育展示课评比一等奖。受江苏省教研室的邀请,参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