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如子/“不怕活”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父如子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努力的方向是不要尿床,而对于80岁的老人而言,生活自理恐怕也是主要的努力方向;五六岁的孩子常以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某项任务”而引以为荣,而90多岁的老人的成就感也往往来自于能做好一些生活小事。童年和老年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有着相似的生理特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便越来越孩子气。他们会变得思想天真、单一、主观,对别人的言语非常敏感,特别爱听奉承话,稍不如意就感到委屈,感情脆弱,容易激动等等。
  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年轻时,很绅士气,潇洒,沉稳。年过古稀后,便变得越来越孩子气了,常常和孙儿们玩得乐不可支,他常和孙儿们一起上山放风筝、捉蝈蝈,和孙儿们“疯”得尽兴;笨手笨脚地和孙儿们“藏猫猫”,一会儿躲进门角落,一会儿爬到桌子底下;有一天,他不知从何处找到了一个被我丢弃的手机,竟把它别在腰上,四处炫耀……
  对儿女们的言辞举动,他十分在意。有时他会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而产生许多想法,从中品味儿女们的心思,对他是否尊重,心中有没有他,从而,或感动不已,或长吁短叹。
  现在,父亲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度翩翩,完全似个“老小孩”。为了顺应父亲变“小”的心态,我们做儿女的也就换用了一种新的孝顺方式——“爱父如子”。
  生活中,我们细心体察父亲的感情,顺着他的心意,想办法化解他的不快,变着法子让他心情舒畅。有时也免不了把对待孩子们的那一套用上,逗着、哄着老人高兴。
  老人的心理与孩子颇为相似,很容易满足。我抓住这一特点,常给父亲戴“高帽”,夸夸他洞明世事,夸夸他人情练达,夸夸他菜做得好,饭煮得香,甚至把许多功劳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使他“得意忘形”,乐在其中。
  老人大多都有恋旧情结,常爱追忆过去光荣的“历史”。我们做儿女的就常提父亲的“当年勇”,与他一起分享逝去的快乐时光。
  其实,爱父如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孝道。
  清代大清官、大孝子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因为民请命,赈济灾民,得罪了豪绅权贵而被罢官。他离开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仅一个书童为他挑着两箱子书同行。他的清廉、他的孝悌,深深地感动了潍县百姓。百姓倾城出动,绵延十余里哭送。走到城门,只见几个年轻人,跪在他面前,他立即上前,一一扶起,问他们有什么冤要申。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大老爷,您要走了,请给我们留句话吧!”郑板桥略加思索,随口说道:“你们要把父母当儿待。”说完便走了。
  年轻人一愣,觉得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不顺耳,进而思索才慢慢悟出,这是希望他们孝顺父母的一句精辟独到的告诫,一句经验之谈,是教育他们怎样做孝子。从此,潍县人听从这一教诲,十分孝敬父母,全县孝风盛行,成为有名的孝子县。尊老敬老之风流传至今。
  若问何为孝顺,其实很简单:满足老人孩童般的需求,理解老人充满童趣的世界,把老人当儿善待,爱父如子,这,便是最好的孝顺!
  
  “不怕活”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在“文革”时期历遭劫数。有一次,从外地来北京搞串联的造反学生,来到黄永玉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看到了许多关于他的大字报,于是不由分说,把他揪出来批斗。黄永玉具有湖南人的顽强不屈的坚毅性格,与造反派不太配合,于是造反派们就以“鞭及肉体”的方式来“触及灵魂”。这些学生用皮鞋踢,用皮鞭抽,用拳头打,用棍棒敲,但黄永玉就是不求饶,不挣扎,不躲避,不反抗,一声也不吭,任由鲜血浸透衣衫,他只是在默默地数那皮鞭在身上抽的次数,他记得他被整整抽了240下。
  从精神到肉体,黄永玉“全方位”受到了“摧折”。一个“儒林士子”,满墙壁都是对他的侮辱字眼;一个“师道长者”,却被学生随意鞭打,那活着的滋味真的是生不如死了。黄永玉却是“活志”昂扬,他在他的书桌压板之下,改写了一句伟人名句:伟人的句子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黄永玉改了一个字:一不怕苦,二不怕活。活很苦,他不怕;活很累,他不怕;活很烦,他不怕;活很难,他不怕;活很屈,他不怕。
  活着有时确实比死去要艰难万分。有些人却“不怕死,只怕活”:失恋一次,就要割腕;吵架一回,就要撞墙;被人误会,就要上吊;遭人欺负,就要喝药;股票缩水,就要跳楼;考试欠佳,就要“彻底解脱”;身体有个三痛两病,就要“安乐死”;生活有个三长两短,就要“一了百了”;谈情说爱被阻拦,就要“自挂东南枝”;在爱人朋友和同事前受点屈辱,就要“以死明志”。这些人,真是要学学黄永玉的“不怕活”。
  (据《今晚报》)
其他文献
找到另一扇门    有一个村子。每家每户都种植甘蔗。但是从这一年开始,甘蔗卖不动了。  卖甘蔗的村民们怨天尤人,表示明年不会再种甘蔗了。这时,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把眼光看向了城里。早几年前就有人到城里去过了。但是甘蔗这东西在城里并不是特别好卖,超市里都嫌甘蔗脏,街边的小贩也不愿意卖甘蔗,因为甘蔗是要刨皮的。  他来到城里之后,找到了水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商的说法和村民
期刊
刘晓庆清明忆父母    清明节祭扫先人之后,刘晓庆在博客上深情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是“拖油瓶”,但仍受到继父无微不至的关爱;虽然因调皮挨了不少打,但一直非常勤劳而孝顺。文章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让人读后颇受感动。以下为博客内容(有删节):  父亲是继父,我是跟着妈妈过来的。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拖油瓶”。在音乐学院加入共青团填表格时,由于我的模样和全家人长得都不像,班主任让我回去把身世问清楚。果然
期刊
夏天多用手指刮刮手掌心    很多人觉得刮痧万病能解,其实并非如此。刮痧最早是在江南地区解决湿热闷热的中暑状况而开始采用的方法,因此,刮痧治疗中暑效果很好,但是抗疲劳,效果就相对差了很多一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皮肤容易晒伤,加L多次洗澡,导致皮肤柔弱,刮痧就很容易受伤。  建议夏天多用手指刮刮手掌心:夏天心神被耗,才会引起疲劳,手的中心、手内侧中间,是心包经穴位,经常刮刮这个穴位,利于经络的调整,能
期刊
青藏高原上的誓言    1953年11月,樊代明出生在重庆市的一个小山村。童年的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一家五口全靠父母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勉强度日。但童年的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曾苦到拿妈妈坐月子时别人送来的20个鸡蛋换算盘学习。  19岁那年,樊代明穿上军装来到西藏亚东,部队驻扎在海拔4800多米的坑道里,气候寒冷,一年有半年的时间见不到绿色蔬菜。初到部队樊代明被分配养猪,3个月后当上了炊事员,因发
期刊
不丹木制阳具当门神    不丹人喜欢在门框边、院墙或屋顶上。彩绘飞天阳具和龙虎猛兽等图案,用以辟邪祈福。其中。尤以系着彩绸、喷射着精液的飞天阳具最不可思议!  据当地人介绍,在不丹宗教传说中,身有大阳具如同手有“金刚杵”,能鞭击山妖恶魔。参观寺庙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佛像前常摆着石制或木制的阳具。十分精致光亮。不仅如此。僧侣还会以木制阳具轻敲信众头顶,用来祈求平安。  在不丹的工艺品店可以买到
期刊
人的一生要出多少牙    当你张开嘴巴时,就会显露出上下两排雪门的牙齿,它是一种含钙很丰富而且很坚硬的器官。  牙齿按形态分为齿根,齿颈、齿冠3部分。齿根嵌于齿槽内,齿冠是露出齿龈以外的部分,齿颈则位于齿根与齿冠之间,外面包有牙龈。牙齿主要由牙本质构成,在齿冠牙本质的外面有洁白的牙釉质,也称珐琅质;在齿根牙本质的外面有牙骨质。牙齿中间的空隙称齿髓腔,内含齿髓,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经齿根尖的孔道进入齿
期刊
杨先生四十出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的腰痛成了他的一大心病,每次发病都要折腾月把半月才能上班。前不久,单位改制,杨先生连开了几周的会,老毛病又犯了。和往常一样。杨先生请来了按摩师老范。  老范看了杨先生的CT片后。说:“突出只有O.5厘米,不出一个月就能治好。”经过几次按摩和针灸治疗,杨先生腰痛如故,他的夫人再三要求加大按摩力度。于是老范便利用杨先生家里的现有设备进行了“踩桥”和“斜扳”等
期刊
专家的怪论    “草药奇珍”苗岭洁肤霜被证明含有大量激素,一般人使用可致依赖性皮炎,八个月女婴使用可导致“月经”,儿童长期使用可导致股骨坏死(10月22日《新华网》)。然而专家的声音很不一致,有的总言其危害,有的却在给人宽心,告诫人们不要过度惶恐,“偶尔使用或短期使用不会造成伤害”。   “不会造成伤害”,正在变成通用解释公式,以用于各种“过度恐慌行为”。牛奶中有三聚氰胺,会有专家告诉你,少量食
期刊
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网瘾    2009年7月14日《新京报》报道,目前,山东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利用电击治疗网瘾。杨永信称,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  本刊提醒:  “电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上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性惩罚,令患者对其不良行为和刺激惩罚建立条件反射,以
期刊
年初,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专家组对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四地各级各类健康体检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专家们认为,随着社会对健康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体检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医疗市场。但目前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有效手段,健康体检市场良莠不齐,竞争无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健康体检包括社会保健体检、征兵体检、上学体检、就业体检、婚前体检。就目前情况看,一个地区体检人次每年可达几百万人次。如北京每年进行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