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破坏因子关起来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pis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早贪黑奋斗了4年多,终于得到领导肯定,给了我一个竞争更高岗位的机会。得到这样的信息,我工作更努力,也开始焦虑是否能够成功。同时,消息一出,就发现身边人故意疏远我。我不在时,同事们谈天说地,我一旦加入,大家就各自散去。注意到同事们的情绪变化,我开始有意地在工作中制造一些小失误或者“欠考虑”,被领导批评了几次。结果,晋升的机会也丢了。说实话,我挺恨自己的。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4年都挺过来了,却输在了这最后的一哆嗦?
  贾 胡
  亲爱的贾胡,你好。来信中,你毫不掩饰对自己的不满,甚至坦言“挺恨自己的”。我相信,与近在咫次的晋升失之交臂,失误一定让你感到更加遗憾和惋惜吧!
  诚然,每个人都渴望拥抱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努力和成功之间不能划上绝对的等号。也就是说,即使付出了艰辛努力,也仍可能面对失败的悲惨结局。在这样的冒险情境下,出于保护自尊、维护自身形象的需要,个体往往会倾向于放弃追求,进行自我破坏,使自身完全丧失成功的可能性。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成就情境来临之前,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因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做出一些阻碍成功的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计划攒钱,结果却上街买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参加期末考试前,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而不去认真复习;去面试前,呼朋唤友喝得酩酊大醉,导致错过面试时间……
  从表面上看,自我妨碍是一种故意破坏行为,它使个体远离成功。但实际上,破坏恰恰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它通过采取行动来提高对失败作外部归因的机会,从而避免或减轻失败的消极含义。试想,如果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一直保持努力、坚持付出,结果却一败涂地,那么,极有可能被人认为是笨蛋,从而被贴上能力有问题的标签,这对个体的打击不可谓小。为维护形象,个体可能会故意犯点儿小错误,这样失败的原因就可能变成了不够细心。这样的归因更容易被个体接受。相反,如果在一系列妨碍行为下最终还成功了,无疑可以大大提升自我形象。
  贾胡,你是不是也对自己进行了自我破坏呢?根据来信的描述,我们了解到,领导给了你一张参与更高职位竞争的资格券。但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你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担心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恰在这时,你敏感地发现了同事们的情绪变化。这成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让你找到了自我妨碍的借口。你开始破坏自己的成功,制造一些失误。表面上来看,你是为了避免同事的嫉妒和对抗。但实际上,你是在为可能出现的失败制造外在原因。同事们的疏离,只不过是你给自己找的理由而已。即使没有同事关系的恶化,你也会发掘其他的问题。因为,你要以此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自量力”、“能力不行”等负面评价。
  其实,自我破坏行为会严重妨碍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因此,要将自己从限制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首先,要培养积极的思考方式,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同时,寻找自己的优势,提升自信。最后,停下来考虑清楚,学会对心里的妨碍情绪大声说“不”。
其他文献
朋友的孩子才三岁,可已经被家长报名参加了四个兴趣班。问她三岁的孩子有必要吗?她的回答有些无奈,“我也不想呀,可你不知道,那些兴趣班都很有意思,先让孩子免费念一阵子,结果到期后,孩子在那儿玩得高兴,还有小朋友,舍不得走了,你说我怎么办?”  其实,不光是孩子,连朋友自己都觉得,通过免费体验,她和孩子都已经属于这个班了,不去不行了。  兴趣班用的营销方式,其实是一种经济理论。  再看一个试验吧:泰勒教
期刊
有一次,王石这样袒露自己的管理思路:“有人习惯表现自己,有人不动声色,后者并不意味着踏实肯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本身不说明问题。观察部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要观其言,查其行。我的观察方法比较简单:判断你的行政管理能力,去看卫生间就可以。卫生间都打理不好,其他免谈。万科办公室的卫生间有吸烟室功能,不讲究怎么行?”  当时,北大张维迎教授打趣说:“那你的部下很容易揣摩你,专门打扫卫生间。”王石哈哈
期刊
【编辑留言】朋友,你是不是每天都要按开电视、打开电脑、铺开报纸,浏览一下新闻?你是不是每天都会在海量报道中体验着过山车般的忽上忽下?刚刚被一件事感动得热泪盈眶,马上又被另一件事招惹得两眼冒火。两极事件撕裂着我们,让我们在冰炭同炉的世界中颤栗不止……
期刊
意外寻到儿  “他是我的儿!我的儿啊!”一大早,公安局里闯进来一对五十来岁风尘仆仆的夫妇,看穿着打扮来自农村。前天晚上,城市频道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流浪的精神病人被撞断腿,肇事车辆逃逸。公安局一方面在寻找肇事车辆,另一方面却犯愁,这个精神病人到底是谁?他有没有家人?没想到,这对夫妇的出现,使得事件很快有了转机。  被撞的精神病人叫张晨,老家在农村,六年前技校毕业留在城里,半年前开始,和老家父母没有
期刊
密码重置须本人来  2013年12月,央视在报道幼儿老师体罚幼儿时,做了一个调查:作为幼儿老师,你该怎么办?多数回答是:不管不行,管太重也不行。  这是职业撕裂带给人的典型感受:困惑。  幼儿老师多是普通人,他们不会个个成为幼教事业的模范,但也不会个个成为蓄意伤害幼儿的恶人。就是说,她们是尽职的,但也有瑕疵;她们也有缺陷,但不足以致命。她们绝大多数不会处于职业撕裂的两极。  但职业撕裂的两极现象经
期刊
忽然想起疟疾,南方管它叫打摆子。这种病先发冷发抖,全身起鸡皮疙瘩,面色紫绀;半小时到1小时内体温迅速升高,头痛面红,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模糊,胡言乱语;4到8小时后,体温急速下降,出汗,口鼻出现疱疹;日久未治者会并发巩膜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疾患。  人吃五谷杂粮,都会头疼脑热;人在社会上走,所见所闻,也会让你热一下冷一下。比如,忽地,感动中国了,这十好几年,哪年年初,央视的那个节目不让我们涕
期刊
租客一:中东土豪  旅居美国的时候,租得一处很大的房子,上下两层,三室两厅,还带一个很大的车库和花园。当时我们夫妻俩带一个小孩,仅用了其中两间,想着房子空着也是浪费,于是贴了广告,打算把房子出租。  广告刚发布一个小时,就有人打来电话。对方还没等我发问,就自报家门:男,单身,不吸烟,不爱做饭,不爱派对,不玩乐器,不养宠物——等于是把我顾忌的问题一一回答了个遍。最后,他还非常诚恳的说,我很着急租一个
期刊
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不断涌现家庭式旅店,这种新型的私家客栈,通常都以低廉的价格,优越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家一般的客房设置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这次丽江之行,我就决定不再住酒店,大胆地来一次别样的住宿体验。  客栈选择  1、热水和洗手间 很多客栈是由民居改建而来,房间原有的格局千奇百怪,有些甚至是四合院或小弄堂。所以卫生间和热水供应情况一定要心中有数,避免尴尬。另外,洗浴用品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客栈仅提供
期刊
拖延怪圈  许多拖延者发现,拖延有自身的意志。人们将之比为坐在过山车上,情绪随之起落。他们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不可避免地慢下来。他们开始一项工作,努力想完成,但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了他们,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可称为“拖延怪圈”。对此,每个人都有体验。你或许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内都挣扎在这个怪圈中,或者,从头到尾只需几个小时就经历一个怪圈。比如: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在一开
期刊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企业招了不少农民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并不是很大,干起活来慢悠悠的,颇有得过且过的趋势。  有人认为农民工初进班组,还没进入工作状态。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状态,懒散惯了。我找到几个农民工谈话,想弄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你们为啥不像伺候自家土地一样好好工作呢?”有农民工说:“地是咱自家的,这工作干得再好也是替人打工,能说得过去就行了。”  原来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