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窥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EG的41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子内镜(胃镜和/或肠镜)表现、诊治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儿童EG初始症状多种多样,其中腹泻(60.98%)、便血(53.66%)、腹痛(29.27%)居前三位;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2个月;误诊率高达85.37%,其中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为过敏性肠炎;平均年龄为45.5月龄;外周血嗜酸细胞升高占56.10%;内镜检查病变累及食管(7.32%)、胃(2.44%)、十二指肠(29.37%)、空回肠(19.51%)、结肠(48.78%)、直肠(34.15%)。治疗上采用饮食回避治疗(100%)、糖皮质激素治疗(53.66%)、顺尔宁(46.34%)。患儿症状均有所能缓解,33例随访者中7例病情复发(21.21%)。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误诊高,积极内镜检查及多部位组织病理活检有助于EG的诊断。儿童EG总体预后较好,但病情容易反复。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儿童;内镜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38-0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胃肠道为主要特征的胃肠道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儿童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由于缺乏特异性,该病容易误诊漏诊,需与其他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鉴别。目前有关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大样本报道仍较少,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的41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胃镜和/或肠镜)表现、诊治以及预后等情况。
1 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
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确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41例。诊断标准采用的是Talley 标准:①有胃肠道症状,②胃肠道组织有较多嗜酸细胞浸润,③除外其他致胃肠道嗜酸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嗜酸细胞增多症等,其中胃肠道组织有较多嗜酸细胞浸润一项,依据目前多数文献报道,要求内镜下粘膜活检证实胃肠道粘膜组织有嗜酸细胞浸润>20个/HP。4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约为 2.15:1;初次入院时年龄1月龄13天~12岁11月龄,平均为45.5月龄。
1.2 临床表现
41例EG患儿的初始症状包括:1)腹泻25例(60.98%),主要表现为稀水样便,每日3到10余次,其中含有粘液或血丝便各14例;2)便血22例(53.66%),主要表现为大便混新鲜血丝、拭纸有血,其中8例为粘液血丝便,另外3例为果酱样血便;3)腹痛12例(29.27%),腹痛部位:脐周11例,下腹部1例; 4)其他:发热、呕吐各5例,腹胀、体重下降各3例,另外1例表现为纳差。
1.3 过敏史:
本组有过敏性鼻炎1例,过敏性哮喘2例,食物过敏史(鸡蛋、牛奶等)2例,湿疹2例,头孢类抗生素皮试阳性2例。
1.4实验室检查
41例患者中17例(占41.4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2*109/L),23例嗜酸细胞绝对值升高(占56.10%),中位数值 0.7*109/L(范围:0.06—49*109/L)。36例免疫球蛋白检查,IgE增高15例;34例过敏原检测,20例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阳性。
1.5内镜检查
1.5.1胃镜检查
21例患者行胃镜检查,表现有①胃部:胃窦充血、水肿、出血斑,②十二指肠:球炎粘膜粗超、充血水肿、糜烂、点状糜烂或散在片状出血斑,以及③食管:粘膜粗糙、小片状糜烂。但是组织活检病理发现其中6例患者未见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2例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HP),而13例患者符合EG病理组织诊断标准,其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部位主要为十二指肠球部(12例)、降部(8例)、食道(3例)。
1.5.2 肠镜检查
3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符合EG诊断病理要求的共32例,主要表现为粘膜粗糙、水肿,伴糜烂、溃疡,累及范围为直肠(14例)、乙状结肠(14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5例)、回盲部(5例)、回肠(4例),其中19例患儿2个或2个部位以上大量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
1.6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8例行小肠水成像检查,6例可见异常,表现为:肠管壁增厚、充盈差。7例行消化道造影,1例提示胃窦及幽门管粘膜增粗,1例提示肠胀气,结肠各段及直肠稍扩张,另1例提示结肠迂曲,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外周血白细胞、嗜酸细胞明显升高者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嗜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约9-59%,但以中幼粒以下各阶段为主。
1.7 诊断:
41例患者中有4例入院初次诊断为EG,其余37例则曾被误诊,分别为过敏性肠炎、肠息肉、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急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其中33例在入院后1周内得到确诊,但有4例为第2次入院后才确诊EG,间隔时间最长1例为1年。
1.8治疗:
本研究中,有合并感染者入院后予抗生素抗感染,出血明显者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12例患儿确诊后接受口服泼尼松片治疗,另10例症状较重者接受靜脉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6例氢化可的松针(5mg/kg/次,qd或bid),4例甲强龙针(1-2mg/kg/次,bid),1周左右后症状均有缓解,后改口服泼尼松。19例患儿接受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孟鲁斯特咀嚼片)口服治疗;同时41例患儿均予饮食调整,年长儿嘱忌鱼虾蛋奶饮食,另本研究中共有15例确诊时年龄为7月龄以内的婴儿,其中13例单纯接受饮食调整,即接受人工喂养者改深度水解奶粉(如纽康特奶粉)喂养,母乳喂养者嘱乳母慎用海鲜、鸡蛋、牛奶、坚果类食物等,患儿症状均有所能缓解。 1.9 隨访及预后:
本组患儿中8例患儿出院后失访,33例患儿随访至4月至3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15.1月。随访中7例病情反复,3例在激素剂量减量中症状有反复,4例在停药1-4月后病情再发(1例复发1次,2例2次,1例3次),予再次加用激素后病情好转,其余患儿病情稳定。
2 讨论
临床上,如怀疑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应该积极予内镜检查,由于嗜酸细胞浸润通常是以斑片状分布,且病变部位内镜下即可表现为正常粘膜组织,也可能有明显的外观改变,因此应该在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进行多点活检。在我们的研究中,均是进行多点组织活检,其中胃镜检查21例,前三位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食道,而肠镜检查37例,病变部位主要为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其中约一半(46.34%)患者有2个或2个部位以上大量嗜酸细胞异常浸润。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些报道【1-6】认为EG可能与过敏原引起的IgE介导变态反应相关,患者可能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当特殊食物或药物后摄入后患者血IgE 水平升高,继而出现相应症状。在本研究中,34例患者行过敏原检测,有20例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阳性,但是既往合并过敏性疾病或者明确食物、药物过敏仅占少数,且少于一半的患儿(15/36)IgE水平升高,这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EG的发生【7】。
目前嗜酸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一般认为首先应回避饮食,立即停止使用确定或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其次药物治疗主要仍为糖皮质类激素,其他有报道的药物如孟鲁司特、酮替芬等。本研究中41例患儿均予饮食调整,其中13例未经药物治疗症状亦有所能缓解,22例患儿接受激素治疗,1周左右后症状均有缓解。有研究报道接受激素治疗组中66%患儿减量后有复发,调整剂量后仍有一半患儿需低剂量激素维持治疗。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有3例患儿在激素剂量减量中病情反复,4例在停药1-4月后病情再发,但予增加激素剂量后病情均好转。
综上所述,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容易误诊,当临床高度怀疑该病时尽早行内镜检查及多点活检,以降低误诊。治疗上采取饮食回避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是远期的疗效以及病情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Alfredo J,Lucendo. Eosinophilic diseas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45: 1013-1021.
[2] Liacouras CA, Spergel JM, Ruchelli E, et al.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a 10-year experience in 381 childre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3;1198-1206.
[3] Spergel JM, Andrews T, Brown-Whitehorn TF, et al.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with specific elimination diet directed by a combination of skin prick and patch test.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5,95:336-443.
[4] Gonsalves N. Food allergy and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illness. Gastroenterology Clin North Am,2007,36:75-91.
[5] Pratt CA, Demain JG, Rathkopf MM. Food allergy and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uiding ou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2008,38:170-188.
[6] Almansa C, Krishna M, Buchner AM, et al. Seasonal distribution in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in adults. Am J Gastroenterol ,2009,104:828-833.
[7] Rothenberg ME, Shearer WT, Rosenwasser LJ,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EGID).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3:11-28.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儿童;内镜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38-0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胃肠道为主要特征的胃肠道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儿童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由于缺乏特异性,该病容易误诊漏诊,需与其他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鉴别。目前有关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大样本报道仍较少,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的41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胃镜和/或肠镜)表现、诊治以及预后等情况。
1 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
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确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41例。诊断标准采用的是Talley 标准:①有胃肠道症状,②胃肠道组织有较多嗜酸细胞浸润,③除外其他致胃肠道嗜酸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嗜酸细胞增多症等,其中胃肠道组织有较多嗜酸细胞浸润一项,依据目前多数文献报道,要求内镜下粘膜活检证实胃肠道粘膜组织有嗜酸细胞浸润>20个/HP。4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约为 2.15:1;初次入院时年龄1月龄13天~12岁11月龄,平均为45.5月龄。
1.2 临床表现
41例EG患儿的初始症状包括:1)腹泻25例(60.98%),主要表现为稀水样便,每日3到10余次,其中含有粘液或血丝便各14例;2)便血22例(53.66%),主要表现为大便混新鲜血丝、拭纸有血,其中8例为粘液血丝便,另外3例为果酱样血便;3)腹痛12例(29.27%),腹痛部位:脐周11例,下腹部1例; 4)其他:发热、呕吐各5例,腹胀、体重下降各3例,另外1例表现为纳差。
1.3 过敏史:
本组有过敏性鼻炎1例,过敏性哮喘2例,食物过敏史(鸡蛋、牛奶等)2例,湿疹2例,头孢类抗生素皮试阳性2例。
1.4实验室检查
41例患者中17例(占41.4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2*109/L),23例嗜酸细胞绝对值升高(占56.10%),中位数值 0.7*109/L(范围:0.06—49*109/L)。36例免疫球蛋白检查,IgE增高15例;34例过敏原检测,20例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阳性。
1.5内镜检查
1.5.1胃镜检查
21例患者行胃镜检查,表现有①胃部:胃窦充血、水肿、出血斑,②十二指肠:球炎粘膜粗超、充血水肿、糜烂、点状糜烂或散在片状出血斑,以及③食管:粘膜粗糙、小片状糜烂。但是组织活检病理发现其中6例患者未见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2例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HP),而13例患者符合EG病理组织诊断标准,其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部位主要为十二指肠球部(12例)、降部(8例)、食道(3例)。
1.5.2 肠镜检查
3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符合EG诊断病理要求的共32例,主要表现为粘膜粗糙、水肿,伴糜烂、溃疡,累及范围为直肠(14例)、乙状结肠(14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5例)、回盲部(5例)、回肠(4例),其中19例患儿2个或2个部位以上大量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
1.6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8例行小肠水成像检查,6例可见异常,表现为:肠管壁增厚、充盈差。7例行消化道造影,1例提示胃窦及幽门管粘膜增粗,1例提示肠胀气,结肠各段及直肠稍扩张,另1例提示结肠迂曲,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外周血白细胞、嗜酸细胞明显升高者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嗜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约9-59%,但以中幼粒以下各阶段为主。
1.7 诊断:
41例患者中有4例入院初次诊断为EG,其余37例则曾被误诊,分别为过敏性肠炎、肠息肉、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急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其中33例在入院后1周内得到确诊,但有4例为第2次入院后才确诊EG,间隔时间最长1例为1年。
1.8治疗:
本研究中,有合并感染者入院后予抗生素抗感染,出血明显者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12例患儿确诊后接受口服泼尼松片治疗,另10例症状较重者接受靜脉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6例氢化可的松针(5mg/kg/次,qd或bid),4例甲强龙针(1-2mg/kg/次,bid),1周左右后症状均有缓解,后改口服泼尼松。19例患儿接受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孟鲁斯特咀嚼片)口服治疗;同时41例患儿均予饮食调整,年长儿嘱忌鱼虾蛋奶饮食,另本研究中共有15例确诊时年龄为7月龄以内的婴儿,其中13例单纯接受饮食调整,即接受人工喂养者改深度水解奶粉(如纽康特奶粉)喂养,母乳喂养者嘱乳母慎用海鲜、鸡蛋、牛奶、坚果类食物等,患儿症状均有所能缓解。 1.9 隨访及预后:
本组患儿中8例患儿出院后失访,33例患儿随访至4月至3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15.1月。随访中7例病情反复,3例在激素剂量减量中症状有反复,4例在停药1-4月后病情再发(1例复发1次,2例2次,1例3次),予再次加用激素后病情好转,其余患儿病情稳定。
2 讨论
临床上,如怀疑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应该积极予内镜检查,由于嗜酸细胞浸润通常是以斑片状分布,且病变部位内镜下即可表现为正常粘膜组织,也可能有明显的外观改变,因此应该在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进行多点活检。在我们的研究中,均是进行多点组织活检,其中胃镜检查21例,前三位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食道,而肠镜检查37例,病变部位主要为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其中约一半(46.34%)患者有2个或2个部位以上大量嗜酸细胞异常浸润。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些报道【1-6】认为EG可能与过敏原引起的IgE介导变态反应相关,患者可能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当特殊食物或药物后摄入后患者血IgE 水平升高,继而出现相应症状。在本研究中,34例患者行过敏原检测,有20例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阳性,但是既往合并过敏性疾病或者明确食物、药物过敏仅占少数,且少于一半的患儿(15/36)IgE水平升高,这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EG的发生【7】。
目前嗜酸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一般认为首先应回避饮食,立即停止使用确定或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其次药物治疗主要仍为糖皮质类激素,其他有报道的药物如孟鲁司特、酮替芬等。本研究中41例患儿均予饮食调整,其中13例未经药物治疗症状亦有所能缓解,22例患儿接受激素治疗,1周左右后症状均有缓解。有研究报道接受激素治疗组中66%患儿减量后有复发,调整剂量后仍有一半患儿需低剂量激素维持治疗。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有3例患儿在激素剂量减量中病情反复,4例在停药1-4月后病情再发,但予增加激素剂量后病情均好转。
综上所述,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容易误诊,当临床高度怀疑该病时尽早行内镜检查及多点活检,以降低误诊。治疗上采取饮食回避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是远期的疗效以及病情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Alfredo J,Lucendo. Eosinophilic diseas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45: 1013-1021.
[2] Liacouras CA, Spergel JM, Ruchelli E, et al.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a 10-year experience in 381 childre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3;1198-1206.
[3] Spergel JM, Andrews T, Brown-Whitehorn TF, et al.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with specific elimination diet directed by a combination of skin prick and patch test.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5,95:336-443.
[4] Gonsalves N. Food allergy and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illness. Gastroenterology Clin North Am,2007,36:75-91.
[5] Pratt CA, Demain JG, Rathkopf MM. Food allergy and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uiding ou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2008,38:170-188.
[6] Almansa C, Krishna M, Buchner AM, et al. Seasonal distribution in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in adults. Am J Gastroenterol ,2009,104:828-833.
[7] Rothenberg ME, Shearer WT, Rosenwasser LJ,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EGID).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