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理解的理论部分往往比较抽象,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现成的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市场上有《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软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我们还可以搜集素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整理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现成的CAI教学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难免和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能搜集到的素材,通过Authorware、Flash、 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软件合成符合我们需要的课件。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洪恩”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强调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识记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内涵,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用所学知识对他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行为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要讲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  教学难点: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要强调给学生,学习英语好比烧开水,要有足够的火力。火力越大,沸腾得越快,文火永远烧不开水。一个被动应付,漫不经心的态度的学生是没有作为的;而有计划
期刊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海量的题库,给老师的命题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老师的惰性心理,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存在一些命题造假行为,互相抄袭题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做法给当前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笔者曾多次参与各种大型考试的命题工作,现结合自己长期命题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以下这道题是我2009年4月参与江苏苏北四市联考命制的一道原创题: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新
期刊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一种有效途径,广泛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但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的指导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谈一下自己对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探索。    一、充分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是课外阅读体现价值的前提保障。“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便是
期刊
【摘要】 我们生活在特别的、加速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产生,而科学源于社会,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是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宝贵遗产。科学源于社会,是社会生活的概括、浓缩。因此,为了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老师们的青睐。文章从多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入手,反思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影响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工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益。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教科书。学生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多媒体教学提供的是多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
期刊
[案例背景]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近几年,外地人口急剧增多。班级成了“联合国”,哪儿的方言都有。“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乱课”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  [案例描述]
期刊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以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对比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全新的框架  语文新课程标准涵盖了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作了相应的扩展与补充,根据课程理论将其归整为前言、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三大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框架是全新的,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