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师应该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 心理学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时时处处渗透着心理学的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地利用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英语教学,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了解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机制
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通过外界刺激,才能使人类的大脑作出反应。因此,学习外语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大脑的机制充分地运用起来,人脑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归纳,这也被称为认知。学习语言的过程既属于模仿行为,也是创造行为。进行单纯机械的模仿不能学好外语,还要通过运用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思维。初中生的语言系统和成年人的语言系统并不相同,人类的语言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在人类语言的学习中起到作用。
英语的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得到提高。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天赋,通常来说,儿童学习外语,学得既快又好,主要是因为儿童有天赋的学习语言才能。同样,初中生正处于语言的形成阶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注意观察,同时另一方面进行记忆,通过思维,慢慢得出一些规则。
二、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英语教学
1.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听说练习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性格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少年时代的性格可塑性强。初中生性格外向,害羞心理少,模仿能力很强,而且爱说好学。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教育时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浓厚兴趣。
学习英语要做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来掌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心理学上刺激反应理论来进行听说训练,强化操练,最终形成自动化的口语习惯,达到脱口而出,从而最终掌握听说技巧。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吸取了听说法的教学原理,强调用听说法进行教学,加强言语技能的训练。
2.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句型和语法训练
此外,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初中教材及教学过程等都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句型训练的过程。对于词汇的要求也是要通过句型、话语去学,说单词时尽量不用汉语。初中的语法学习要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句型操练与语法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两者又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英语句型的学习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使用材料,这些句型有助于学生总结初中语法规则,进一步学会语法知识。可以说,初中的英语句型是学习英语语法的起点,同时学习英语语法也有利于英语句型的发展和提高。句型语法学习的过程也体现出心理学中“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
三、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
在现代教育里,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初中生的智能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外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力能力的活动应该在学习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练习材料要新颖生动,教学形式尽量要做到灵活多样,同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而非“填鸭式”地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知、加工、创造等心理能力的联合运用,提高语言水平。
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注意发展初中生智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社会心理的归因理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利用感情刺激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不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就可以主动地克服困难,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心理状态。初中生学生年龄尚小,兴趣还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通过鲜活的手段、生动有趣的游戏等使学生始终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毅力,加强信心,培养他们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与学生心理的协调
英语教学一种双边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是初中英语教学交际化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教学效果的优良与否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协调教学过程,将有助于教学的良性循环。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手势等,都能使英语教学焕发光彩。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不仅涉及教学方法,也涉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等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同时也是师生感情的交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协调过程,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达到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目标。
总之,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应用。教学就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的艺术。为了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教育心理学,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颇有必要。
参考文献:
[1]Brown,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J:English Wood Cliffs[M].1980.
[2]谭江天.认知心理学与英语学习记忆策略[J].考试周刊,2009:31.
[3]高勤力.论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
[4]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心理学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时时处处渗透着心理学的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地利用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英语教学,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了解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机制
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通过外界刺激,才能使人类的大脑作出反应。因此,学习外语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大脑的机制充分地运用起来,人脑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归纳,这也被称为认知。学习语言的过程既属于模仿行为,也是创造行为。进行单纯机械的模仿不能学好外语,还要通过运用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思维。初中生的语言系统和成年人的语言系统并不相同,人类的语言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在人类语言的学习中起到作用。
英语的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得到提高。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天赋,通常来说,儿童学习外语,学得既快又好,主要是因为儿童有天赋的学习语言才能。同样,初中生正处于语言的形成阶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注意观察,同时另一方面进行记忆,通过思维,慢慢得出一些规则。
二、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英语教学
1.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听说练习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性格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少年时代的性格可塑性强。初中生性格外向,害羞心理少,模仿能力很强,而且爱说好学。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教育时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浓厚兴趣。
学习英语要做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来掌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心理学上刺激反应理论来进行听说训练,强化操练,最终形成自动化的口语习惯,达到脱口而出,从而最终掌握听说技巧。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吸取了听说法的教学原理,强调用听说法进行教学,加强言语技能的训练。
2.利用心理学原理组织句型和语法训练
此外,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初中教材及教学过程等都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句型训练的过程。对于词汇的要求也是要通过句型、话语去学,说单词时尽量不用汉语。初中的语法学习要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句型操练与语法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两者又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英语句型的学习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使用材料,这些句型有助于学生总结初中语法规则,进一步学会语法知识。可以说,初中的英语句型是学习英语语法的起点,同时学习英语语法也有利于英语句型的发展和提高。句型语法学习的过程也体现出心理学中“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
三、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
在现代教育里,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初中生的智能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外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力能力的活动应该在学习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练习材料要新颖生动,教学形式尽量要做到灵活多样,同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而非“填鸭式”地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知、加工、创造等心理能力的联合运用,提高语言水平。
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注意发展初中生智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社会心理的归因理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利用感情刺激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不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就可以主动地克服困难,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心理状态。初中生学生年龄尚小,兴趣还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通过鲜活的手段、生动有趣的游戏等使学生始终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毅力,加强信心,培养他们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与学生心理的协调
英语教学一种双边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是初中英语教学交际化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教学效果的优良与否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协调教学过程,将有助于教学的良性循环。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手势等,都能使英语教学焕发光彩。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不仅涉及教学方法,也涉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等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同时也是师生感情的交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协调过程,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达到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目标。
总之,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应用。教学就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的艺术。为了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教育心理学,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颇有必要。
参考文献:
[1]Brown,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J:English Wood Cliffs[M].1980.
[2]谭江天.认知心理学与英语学习记忆策略[J].考试周刊,2009:31.
[3]高勤力.论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
[4]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