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中的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英两种文化里,男女在选姓和取名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这反映了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父系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在语言上的真实体现。
  关键词:汉语姓名 英语姓名 性别差异 文化蕴涵
  
  1.引言
  
  姓名是个人在群体生活中的表征符号,不同民族的命名方式不尽相同,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地位、权势和一致性”(贾玉新,1997:424)。本文旨在揭示性别差异在英汉姓名中的反映,并对这一差异背后的文化蕴涵略加探讨。
  
  2.姓氏的性别差异
  
  中国人取姓有着漫长的历史,时至今日,汉语中的姓仍可看出「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痕迹。从《说文解字》可看出“姓”字乃“人所生也”“从女从生”(张家林,2002:28)。远古先王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姓姜、皇帝姓姬、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对人们取姓的影响,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但进入父系社会后,尤其自进入夏商周后,男权统治成为主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男性为中心为男性所支配。从此,女性失去了取姓的话语权而隐身于男性之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子女皆随父姓,母亲无权让子女随自己的姓;女子婚后必须冠上夫姓,如:李姓女子嫁给杨姓男子后,被人称为“杨李氏”,即使是在贞节牌坊或墓碑上亦是如此。
  在英语姓名文化中,姓的出现要比名晚得多,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民族的先人们只有名没有姓,只是到了11世纪前后英语民族的姓氏才具雏形(刘欣怡等,Http://www.ntnu.edu.tw/tcsl/Wenhua/mingning.doc)。性别差异在英语的姓氏上也有一定的反映。从来源上看,一些姓氏取自男子的身分或职业:Prince(王子)、Freeman(自由人)、Bowman(弓箭手)、Pope(教皇)、Augustine(古罗马基督教的神父)、Hunter(猎人)、Miller(磨坊主人)、Baker(面包师父)、Fisher(渔夫)等;还有些姓氏直接取自于父亲或祖父的名字,如Anderson、Edison、Johnson、Judson、Martinson、McGregor、O’Brien、Richardson、Wilson。这些姓氏明显地表现出父系社会的特征,目前的英语姓氏几乎看不出任何母系社会或女性的影响。
  同汉语姓名一样,英美女子婚前随父姓,婚后从夫姓。比如,Mary Larkins嫁给John Cumings后就成为Mary Cumings或被称为Mrs.John Cumings。但现在婚后仍用自己原姓的女子也大有人在。不过,时至今日,美国仍然以法律规定:女子婚后改用夫姓,即使离婚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擅自恢复原姓(陈朝晖,2002:13)。
  
  3.取名的性别差异
  
  汉语的“名”字按许慎解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一口自名”(张家林,2002:3),名从根本上起着象征和识别名子拥有者的作用,但也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承载着取名者的意愿和希望,反映了人们对男女性别的不同价值取向。英语和汉语虽然有不同的姓名文化,但在男女姓名的选词用字上也有相似之处。
  从名子的意义上看,两千多年来,规范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的儒教对中国人取名影响很大。“仁、义、礼、智、信、忠、孝、臣、恩、慈、祥、平、和、道、修、良、伦、纲、德”等字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传统上,以这些字为名的男子不计其数,而汉语中的女性用名多突出女子的温柔、贤惠、恭顺、贞节等德行,如“娴、婉、贞、环、钗、娇、燕、艳、美、媚、惠、芳、花、丽”等等。这类名子是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同汉语人名一样,传统上英文男女名字的涵义各有类属。常用男名都强调“勇猛健壮、竞争、胸怀大志、潇洒”的特质,并将其寄托在对下一代的期望上,例如:Abraham(亚伯拉罕)意思是“民族之父”、“万物之父”,他留着胡须,诚实、庄严、聪明;Adam(亚当)他被认为高大黝黑、英俊强健、沉稳聪明;Ben(本)是“儿子”的意思,他被人们描述为高大强壮、沉静可爱、温柔随和。女名则承担了希望其“贞洁、温柔、贤淑、优雅”的社会期望,例如:Alice(艾丽丝)意为“真理”,大多数人认为她年轻,富于梦想,爱热闹,好自由;Ann(安)意为“优雅”,她让人想到平凡善良、勤勉憨厚;Catherine(凯瑟琳)是“纯真”之意。
  可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女性的命名,仍以女性的容貌特征为中心,而非关注其内在的品质修养。而男性的命名却显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标准,男名多取自与权力和力量相关的事物,大都意指品行、毅力等方面,从而超越了对容貌的期望”(顾嘉祖/刘辉,2002:170)。
  
  4.姓名中的性别歧视
  
  男女姓氏的差异和取名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男权社会里人为地使女性居于从属地位,从而形成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歧视有多方面的表现。
  4.1姓氏与性别歧视
  汉英两种文化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女子婚前随父姓(不随母姓)、婚后从夫姓都是社会的主流。在中国,随着封建专制的结束、共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新中国的建立,这种状况大为改观:女子婚后不必随夫姓,但对已婚女性的称呼仍难完全摆脱夫姓的影响,如王姓女子嫁给李姓男子则被称作做“李夫人”或“李太太”,可是从未见谁把该李姓男子称为“王先生”或“王丈夫”。当今的英美社会,子女一般只采用父亲婚前的姓。
  4.2取名与性别歧视
  人们对男女姓名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父系社会下“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不只表现在汉语文化中,英语文化中也可见痕迹。男子取名体现着力量、权势等阳刚之气,而女性则被赋予温婉简约的阴柔之意,这实际上反映了男性要支配社会统治他人的意愿,反映了社会把女性归于受支配的弱势群体的事实。
  更有甚者,在中国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作祟下,为祈求延续夫家香火,一些儿子久盼不来的家庭,为女儿取名“招娣(弟)”、“来娣(弟)”“盼娣(弟)”或“有娣(弟)”等,冀望下一胎一举得男。英语姓名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一些英语女作家以男性笔名发表作品,其中当以19世纪写作《简爱》、《咆哮山庄》的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姊妹为典型,三姐妹中的大姐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以柯勒·贝尔(Currer Bell)为笔名,二姐爱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以埃利斯·贝尔(Ellis Bell)为笔名,小妹安·勃朗特(Anne Bronte)以阿克逊·贝尔(Acton Bell)为笔名。
  另外,从男女名子的取字数量上看,两种语言中,用于女性取名的字都比男性的要少。据统计,英语中的男名多过女性用名很多,约为10与1之比(陈朝晖,2002:26);传统上,中国女子取名时向德言工容、花鸟草木、金玉器玩等方面发挥,这使得女名的取用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也发生了变化,女性也可使用原本男性专用的名子。当今中国女性也可称作“军”、“明”、“强”等,而英语中原来的男名如“Jo,Evelyn,Leslie,Kelsey”等也用于女性的取名。“但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可以使用男名,但男性的取名中却很少出现带有女性特征的字眼,……,而且男名一经女用,通常就被男性舍弃不再使用”(顾嘉祖/刘辉,2002:171)。
  
  5.结语
  
  男女姓氏和取名的差异事实上形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是女性作为二等性别的弱势地位在语言中的真实反映。尽管姓名的性别差异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相对性,但性别差异在汉英两种姓名文化中表现出的高度一致性似乎说明:只要以男性为主的社会结构不发生根本改变,这一差异将不会彻底消失。
  
  参考文献:
  [1]陈朝晖.英文取名[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述文.汉英姓名的建构及其文化涵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116-121.
  [5]许红花.英、汉姓名的社会心理差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0-93.
  [6]张明娟.汉英命名方式的国俗差异[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4,(2):20-22.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当前教育界的又一重要课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是这一课题的重要目标,以什么样的方法、模式和手段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征,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 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现代化,而且是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以培养学生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教学与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运用英语。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中,如单一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强化他们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  1. 引入英美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知识系统性、灵活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在经历唐诗宋词的演绎后,便将光环落到元散曲的头上。作为与唐诗宋词分庭抗礼的元散曲,较词在形式上更能尽长短变化之能事,表现手法更不拘一格,抒情、议论、叙事、寓言更是无一不可。自由开放的形式,大俗大雅的笔法,为诗人们施展才华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由于元代统治者特别歧视南人中的知识分子,使得大批文人落入最低层,这为他们创作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元素,诗人们将心灵的触角伸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
该文概括介绍可用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的光纤定位系统,阐述合理可行的总体控制方案,并详细介绍其中关键部分之一单元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思想以及研制中遇到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