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糯米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总是会撕心裂肺地想吃糯米做的食品,有时是想念那种弹牙的口感,有时则是想念糯米的香甜软烂。糯米是一种精彩而多变的食物,南方叫“糯米”北方叫“江米”,因而在北方“江米条”这种小食颇受欢迎。糯米还分为短胖可爱的圆糯米和细长晶莹的长糯米。我国多的是圆糯米,它黏性较强,吃起来非常糯口绵软,做成粽子是无上美味;而长糯米则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特产,硬实有劲,蒸熟后仍然是粒粒分明,所以具有南国风情的椰汁糯米饭因为有了长糯米而更加让人怀念。
  家住云南边陲小镇,与缅甸接壤,那边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就为当地人所接受,有一种口味甜蜜的冷饮“泡鲁达”特别清凉可口。一杯泡鲁达内容十分丰富,有米粉磨成的白白胖胖口感滑腻的凉虾、大的小的透明西米粒,还有一种当地植物磨成粉掺水制成的果冻,称作冰粉(类似广东梧州的龟苓膏和台湾的琼脂),像这样神奇的植物总是不缺的。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加上一把新鲜椰子刨出来带着奶香的雪白椰丝,配料量多到要冒出来,充满了诱惑。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后加上几勺蒸熟的细细长长的紫糯米,也就是泰国产的长糯米中的一种。再往这些食材中注入新鲜的冰牛奶,看着白白的牛奶慢慢没过这些独特的食材,再倒进炼乳增加奶香,调出清甜味道。满满一杯端上桌后,冷饮室皮肤黑黑的老板还会给你几块缅甸烤干面包让你加入泡鲁达中泡着吃。这种干面包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平时吃的面包再烤至水分全都蒸发,成为饼干那样的干脆,咬下去会有掉渣的快感。或许这个就是泡鲁达的名称来源?劲脆酥松的烤干面包泡进去后一下子变得温柔绵软起来,可依然没有失掉烤过的麦香。我最爱的一个程序就是用勺子把沉在杯底的紫糯米都舀出来吃掉。泡久了的紫糯米会失掉特有的口感和嚼劲,这个过程很有自给自足的感觉,看着好不容易捞上来的饱满紫糯米混着冰屑,泡在白色的鲜甜牛奶中,吃进去凉凉的,甜甜的。紫糯米很有嚼头,踏实而又韧性十足,咀嚼可以让清凉和香气在嘴里多持续一会。
  做粽子也许是圆糯米最主要的用途了,而粽子里的糯米要求口感软烂,所以包之前要先浸泡才能达到想要的口感。我国各地的粽子口味是不同的,四川有把辣椒末混进糯米包成辣粽子,广东的粽子喜欢包入去了皮的绿豆,口感甜腻。江浙一带盛行嘉兴肉粽,这种粽子剥开粽叶后看见的是酱油色的米粒,一颗颗都黏在一起,泛着诱人的油光和香气,吃起来糯而不烂,比一般米饭有嚼头;中间则是一块有着相当比例肥肉的烧肉,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吃完后特别舒坦和满足。更加豪华的版本是加入一只似半透明的高邮咸蛋黄,那蛋黄一插下去会看见红红的油冒出来,十分诱人,可以称得上是极品的蛋黄肉粽,吃完后竟让人的犯罪感油然而生。其他的如赤豆粽则是吃口软甜,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的人就喜欢什么都不包的白粽子,蘸着白糖或蜂蜜来吃,甜度可以自己掌握。糯米紧实弹牙,粽叶香清新怡人,给糯米增色不少,绵密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传统口味的粽子之所以如此美味受欢迎的原因是老字号们如五芳斋、诸老大等一贯用料精良,如肉粽一定采用上等粽米、猪后腿瘦肉、高邮咸蛋黄,红豆沙细腻无壳,再用粽叶将这些精美的食材全都包起来,赋予它们特殊的清香和五月的节气,热腾腾地登上人们的餐桌。这几年粽子和月饼一样花样越来越多,但老字号们总是不屑于新生代的改进,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骄傲,倔强地不改变口味也不增加口味,也许这样经过岁月洗礼和见证过的口味才是真正的美味。
  八宝饭也是糯米唱主角的一种美食,梁实秋老先生曾经说过“八宝饭要做得好吃,只有一个秘诀,就是不惜工本。”选择上好的糯米、莲子、花生、桂圆干、白果等材料,搭配细腻喷香的红豆沙,给糯米增加了更多的风味和变化,这样出来的八宝饭一定是糯软适口、香甜丰美,乃宴席上一道颇受欢迎的点心。湖北人特别喜欢糯米,烧卖要包糯米,丸子也要裹上糯米,一个个裹上糯米的丸子上粘着挺翘的米粒,好像是披着一件蓑衣,故名“蓑衣丸子”。做法是在新鲜糯米上市时,挑选三分瘦一分肥的猪肉剁得细细的,掺一点荸荠、小葱花,外面裹上糯米,上锅用大火蒸。蒸熟的过程中逐渐渗出的肉汁将糯米浸软,上桌时只见糯米颗颗剔透,粒粒晶莹,有肉的香味和弹弹的咬劲,相当诱人。武汉名吃“三鲜豆皮”的主要原料也是糯米,混上笋丁肉末,别有风味。
  糯米做成汤圆糯米糕这样的点心也是让人怀念:将糯米浸泡一夜,水磨打成浆水,用布袋吊一个晚上。待水滴干了,晒干后就是糯米粉。用这雪白细腻的糯米粉可以制作出花样繁多的美食。包上板油绵白糖黑洋酥制成的馅心,下锅煮加三次水后圆白的汤圆便一个个浮了起来;咬一口,皮子糯性十足,但从来不黏牙,黑色的馅心直往口中流出,烫烫的甜甜的,让人满心欢喜。吃下去是浓浓的满意和温暖,仿佛回家的味道。
  江浙一带还常常用糯米粉来制作各种冷食点心,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是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看着就可口,在夏天吃还有下火的功效呢!条头糕用糯米粉糅合细豆沙,有些是裹着细豆沙,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凉时吃条头糕又软又凝,混合甜度适中的豆沙很是可口。条头糕油炸了之后增加了香气,更好吃。 我认为上海老字号沈大成的糯米糕点物美价廉,新糯米香气十足,椰丝豆沙用料考究,糕团新鲜量足,柔软黏糯,无怪乎每次路过南京路沈大成门口总是人龙长排,熙熙攘攘,人们都向往着那糕团的清新口感吧!
  糕团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青团了。来到上海后第一次在清明时节吃到了艾青草团,看着色如碧玉的青团静静躺在盒子里,满是绿意,还未吃就有一种清凉。吃一嘴软糯的青团,嘴巴里立刻有一股草叶香气和韧劲,豆沙不是很甜但细腻丰腴,糯米皮湿软但不黏牙,口舌间还萦绕着一股草意清香。青团的颜色过去是从艾叶而来,故称“艾青草团”,如今多是从麦青而来,多了一份田野气息。有些劣质青团用色素染色,可以吃出带着塑料的工业味道,实在可鄙。好在老字号的青团们质量一如既往,是每年清明时节的期待。如乔家栅的青团色泽翠绿鲜亮,王家沙的青团口感厚实细腻,好德出售的不同于豆沙的枣泥青团馅心甜滑。安妮宝贝曾说过“艾青草团散发着一股清凉糯实的气息,并无烟火气”。混有饱满红豆、馥郁桂花这样的糯米冷食配合着清淡的龙井茶来吃,充满了风雅的味道,无怪乎千百年来为文人皇室所喜爱。据说慈禧太后当年最爱吃的一道点心就是桂花糕呢!
  端午吃的粽子,老人嗜吃的八宝饭,元宵节吃的汤圆和重阳节吃的重阳糕,江浙一带总是做得很精致,一改北方的随意和些许的粗枝大叶,而糯米制成的食品总有一股柔软气息,婉约内敛。所以春节时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吃汤圆才算团圆;端午时邻里共同包粽子时热闹欢乐;闲适的午后姑婆们一边说着叨叨絮语 一边吃着香甜的条头糕;寒食时节的早晨配着一杯青茗,细品一块青团的宁静,这些美好的时刻都有着踏实糯米的身影,让情感更加充沛。南方人总保持着对季节和细节的兴趣,对食物有着格外细腻热忱的心意,这也是热爱生命的一种方式,让生活丰富安稳。
其他文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乐趣吸引着大批都市人远离喧嚣的钢筋水泥,走近淳朴自然的近郊乡村。当你品尝着地里刚采摘上来的新鲜蔬果,闻着农家大灶烧出的独有菜根香,呼吸着清新舒畅的泥土气息,生活带来的压力变得遥远,身心得以休憩。返璞归真的“农家乐”让你放飞心情之余,也感悟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春暖花开,到崇明住几日  (沈嘉禄,男,作家)    如今,田园景色越来越为都市人所向往,它时时在
期刊
对每个热爱户外旅游的朋友来说,一顿丰盛野餐,将是户外活动中最美好的时刻,它对保证团队饮食和参与人员的体力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野餐,或在荒野郊外,就地取材,或将日常生活中的可口菜点搬到野外去,将都市文明丰硕的成果与大自然原生态完美结合,这是多么令人陶醉!    下期话题:黄梅天,“蒸笼”里的美食主张  “东方厨情”互动栏目升级至网络版博客,读者留言可至博客:http://blog.sina.
期刊
孔明珠:上海女作家,杂志编审。已出版《东洋金银梦》、《上海闺秀》、《孔娘子厨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著作。作品以小说、散文、随笔创作为主,近年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    净菜既没什么黄叶需要拣净,也没什么泥土需要洗了又漂,漂了又浸,可是炒了以后吃在嘴里却有些索然无味。缺少了什么呢?现代蔬菜业基地,想来阳光是隔着棚的,肥料是化学的,水是计划供应的,泥土是专门配置的。一切都
期刊
王芸洁:上海人,90年代初赴香港,服务外资企业。现定居美国,育有二子,由原先的职业女性成功转换角色为全职妈妈,全心致力于全家四口人的饮食健康。对养育孩子颇有心得,是朋友们的“育儿宝典”。    已故艺人肥肥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起她怀上女儿欣宜后受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导致一天要验血糖八次。那种个个手指都被戳成红豆沙的造型,在一些谈话节目里,骗倒过很多女人的眼泪。我也是那段经历的过来人,却说啥也哭不出来,
期刊
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外出赏花时别忘了捡几朵落下的桃花,对付身体的小毛病,它可有特殊的本领。  落地桃花泡水可润肠  现在很多人由于久坐缺少运动,造成了代谢缓慢,体内废物堆积,往往腰腹部臃肿,脂肪堆积,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肤色暗沉、精神不振。桃花中的微量元素可有助人体排出毒素,通便消肿。每天不妨用自然落地的桃花泡水喝,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积极地代谢,还能化解腰腹部赘肉,恢复苗条腰身。  桃花瓣面膜美肤
期刊
程乃珊:当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等,并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近年关注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学基金会理事。    一、  啖早茶,广东话中“啖”意为“享受”。笔者在香港长大,上世纪90年代始又移居香港十来年,真的佩服了香港人一个“早”字。说起来香港是个不夜城,大部分百姓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清晨五点天刚透亮
期刊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    植物出生的嫩苗长在顶端,因而汉语中的“头”也可以指植物的嫩芽或嫩叶,最常见的就是苜蓿的嫩叶——草头。除此之外,当推马兰头、枸杞头和香椿头了。    马兰头  李时珍《
期刊
程乃珊:当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等,并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近年关注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学基金会理事。    现今餐后打包,已成习俗,如若剩余一大桌菜扬长而去,反遭人白眼:“乱摆谱”“不环保”。  其实上海人早有这种食物回收意识,否则觉得太罪过。早几十年外出就餐,餐厅无打包服务,就餐时就带上一饭盒、广口杯之类,请客
期刊
江礼:上海美食家,退休后长期担任美食评委,还写了不少美食著作。现为法国美食会会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海派饮食》、《食趣》、《吃遍上海》、《食神物语》、《老馋游记》。年近古稀的他近年又乐于网上烹饪,以食会友,自得其乐。    开场锣  “人之初,性本馋”是我的美食理念。这些年来,又一直在食坛漫游。买菜,做菜,品菜,评菜——鼻子专闻香的,耳朵专听食材在锅里“九沸九变”的曼妙声音(声音里也
期刊
我的留学生食事  文‖朱希祥  我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学院,接触较多的是各国留学生。我们学院被称为“小联合国”,每到课间休息,教室走廊便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妙世界。他们中除一般的学生外,还有一些是公司职员、老板和随先生来上海的太太。文化多元,经历各异。  五年前,我们中国学生的饭厅基本是没有外国留学生来用餐的。大部分留学生都到外面的各种饭馆用餐,因为学校没有国外的快餐式特色饭菜。学校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