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某日上午,克拉克(D.J.Clark)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大众DV》编辑部门口。这个在业内享誉盛名的流媒体先行者,似乎和任何一个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们毫无二异。肩上随意挎着的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小巧的背包,更不会让人将其与“长枪短炮”的拍摄器材联系起来。回想起一个月前,编辑部刚刚被张丹(Dan Chung)大小器材一箩筐地疯狂洗脑,眼下的情景实在让大家暗自犯了嘀咕:这就是传说中的流媒体报道者?
而接下来的谈话,与其说是就“流媒体”拉开了序幕,不如说是为流媒体做了一场“正名”宣言,对于克拉克这样一位集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的人而言,这次谈话更像是了了他的一个心愿。
流媒体?多媒体!
在开场白中,我们使用了“流媒体”(Stream Media)这个词汇,但是克拉克不断地强调,这其实是一个概念误区。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网站播放的媒体格式,但从实际使用的意义来讲,克拉克认为“多媒体”(Multimedia)的概念更为准确,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媒体方式,突出说明使用一种更加综合的手段来讲述故事,包括音乐、文字、声音、静态图片等等。这种混合的技术,以“多媒体”为名,会更加确切。
克拉克近乎“较真儿”的态度并非偶然,在新闻报道行业工作20年来,克拉克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摄影记者,更是为多媒体的学术发展贡献不菲。2009年,克拉克完成了英国达勒姆(Durham)大学的博士学位,其论题围绕西方新闻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视觉报道。在其多部著作中,克拉克研究并撰写了多媒体作为社会变革的推进工具,在其中的进程和发展趋势。
《大众DV》:未来的新闻摄影师必须掌握多媒体知识吗?
克拉克:这个不是硬性要求。有些追求高质量摄影图片的摄影师,他们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或者办展览来做推广,他们仅用图片就能很完整地讲述故事。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大多数摄影记者需要掌握多媒体的知识,想想看你可以在杂志页面里放进去视频,肯定会变得很有趣。在美国,已经没有“图片摄影记者”(Photo Journalist)的职业名称,而是统称为“视觉记者”(Visual Journalist),图片摄影记者已经是过时的名词了。
《大众DV》:多媒体得到普及是否是因为近些年来单反相机的拍摄功能的普及?
克拉克:不仅仅是器材的原因,多媒体普及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现在,纸媒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闻的阅读方式也出现很大的改变,各种阅读平台的出现使得现在的摄影记者必须要懂得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大众DV》:请您具体说说纸媒发展的现状?
克拉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纸媒的销售份额正在惊人地下降。而网站、手机,还有一些其他的阅读平台的发展则急剧上升。印刷品始终存在着信息速度滞后的问题,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买今天的报纸去看昨天的新闻,网络上永远有最新最快的消息。所以,新闻记者必须要懂得如何适应新型平台的需要。
多媒体新闻报道的播种者
克拉克1984年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毕业后一直以摄影记者的身份穿梭于各地。1991年他返回英国并且创建了Folly公共媒体艺术中心,发展并推广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
克拉克不断活跃于多媒体教育领域。近年来,他与佳能公司在中国、菲律宾、克罗地亚、莫桑比克、越南、南非和赞比亚等地举办了各类世界新闻多媒体报道培训班。在兰卡斯特大学创办摄影课程之后,他又去了波尔敦(Bolton)大学执教,成为摄影和视频制作专业的课程负责人。2005年,波尔敦大学与中国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了一个全新的摄影硕士课程。从那时起,克拉克开始了在中国的多媒体教育。
波尔敦大学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开办的摄影硕士专业,原本只针对图片摄影教学。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学生中做媒体的人也越来越多。克拉克决定今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一个新的课程,专门教授多媒体新闻报道。
这个独具创新的国际多媒体新闻学硕士点,是英国波顿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个联合项目。其中包括英国一年的硕士课程。学生们在此将获得多平台新闻报道的各种技能,当然,由于是全英文教学,与外国语学院的合作也是必然。
《大众DV》:对于即将开设的多媒体课程,您会给学生准备哪些内容?
克拉克:核心课程会围绕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展开。比如视频拍摄、图片拍摄、声音的编辑、文字的写作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多媒体记者,学生们还要掌握一些网络相关的技能,比如网页设计、flash制作等等,以适应不同需求。我会邀请张丹、布莱恩(Brian Stone,美国“媒体风暴”创办人,详见本刊2009年12期)等业界精英来给学生讲授多媒体方面的不同知识。
《大众DV》: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能和职业接轨吗?
克拉克:现在的大环境是各种纸媒都需要能做多媒体的人才。所以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会更容易找到工作。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现在在《中国日报》,有一位在《南方都市报》,还有一位是联合国儿童基金的签约记者,在优酷网还有自己的频道。可以说,好的多媒体报道者是现在急需的。
多媒实践之路
身为一名多媒体教育家,克拉克不断更新自己在多媒体制作领域的实践。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克拉克为《中国日报》的网站提供世界新闻多媒体报道。除了一些突发新闻故事之外,他最新的多媒体作品包括“中国之眼”和“北京人”系列。他与妻子许淑敏(同时也是一名多媒体记者)一起,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以文字叙述、配乐,结合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完善和丰富了多媒体作品的实践教学。
《大众DV》:在中国推广多媒体有没有什么困难?
克拉克:在中国推广多媒体并不困难,相反这很普及,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我们在大连的摄影课程,开始只是学生来上课,慢慢地有很多国内的在职记者也会来上课。大家都意识到了大趋势的变化。我也非常感谢《中国日报》给了我很好的平台,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得到更多的信息。
《大众DV》:在中国或是在其他国家,“多媒体”的出路如何?它的展示、销售和市场,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克拉克:销售作品是一个麻烦事儿。不仅在中国,“如何挣钱”是一个全球都在讨论的问题。多媒体现在的状况是一般不能靠作品赚钱,而制作上是很复杂的事情,比简单的拍图片要复杂得多。可是内容却无法换来盈利,还是要靠广告。但它又不像纸媒,可以有实在的销售数额和实在的广告。现在网络上的多媒体报道基本都是免费看的。不过英国《卫报》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它们一般在视频的开头插入广告,取得了不错的利润。
可以靠定制来盈利的,现在只有诸如《金融时报》、《华尔街街报》这样的报纸,金融方面的问题总是所有人都关注的。有一些其他报纸准备这样做,不过现在还不确定是否会成功。
克拉克随身携带的不起眼的小背包中,放着佳能EOS 5D Mark Ⅱ和EOS 7D,可以拍摄高清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对于他来说已经非常足够,虽然他不断重申自己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是记者,但他总是敏锐地在多媒体的拍摄、制作中,捕捉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这未来的信息传递给他的“桃李”们。
而接下来的谈话,与其说是就“流媒体”拉开了序幕,不如说是为流媒体做了一场“正名”宣言,对于克拉克这样一位集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的人而言,这次谈话更像是了了他的一个心愿。
流媒体?多媒体!
在开场白中,我们使用了“流媒体”(Stream Media)这个词汇,但是克拉克不断地强调,这其实是一个概念误区。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网站播放的媒体格式,但从实际使用的意义来讲,克拉克认为“多媒体”(Multimedia)的概念更为准确,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媒体方式,突出说明使用一种更加综合的手段来讲述故事,包括音乐、文字、声音、静态图片等等。这种混合的技术,以“多媒体”为名,会更加确切。
克拉克近乎“较真儿”的态度并非偶然,在新闻报道行业工作20年来,克拉克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摄影记者,更是为多媒体的学术发展贡献不菲。2009年,克拉克完成了英国达勒姆(Durham)大学的博士学位,其论题围绕西方新闻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视觉报道。在其多部著作中,克拉克研究并撰写了多媒体作为社会变革的推进工具,在其中的进程和发展趋势。
《大众DV》:未来的新闻摄影师必须掌握多媒体知识吗?
克拉克:这个不是硬性要求。有些追求高质量摄影图片的摄影师,他们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或者办展览来做推广,他们仅用图片就能很完整地讲述故事。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大多数摄影记者需要掌握多媒体的知识,想想看你可以在杂志页面里放进去视频,肯定会变得很有趣。在美国,已经没有“图片摄影记者”(Photo Journalist)的职业名称,而是统称为“视觉记者”(Visual Journalist),图片摄影记者已经是过时的名词了。
《大众DV》:多媒体得到普及是否是因为近些年来单反相机的拍摄功能的普及?
克拉克:不仅仅是器材的原因,多媒体普及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现在,纸媒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闻的阅读方式也出现很大的改变,各种阅读平台的出现使得现在的摄影记者必须要懂得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大众DV》:请您具体说说纸媒发展的现状?
克拉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纸媒的销售份额正在惊人地下降。而网站、手机,还有一些其他的阅读平台的发展则急剧上升。印刷品始终存在着信息速度滞后的问题,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买今天的报纸去看昨天的新闻,网络上永远有最新最快的消息。所以,新闻记者必须要懂得如何适应新型平台的需要。
多媒体新闻报道的播种者
克拉克1984年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毕业后一直以摄影记者的身份穿梭于各地。1991年他返回英国并且创建了Folly公共媒体艺术中心,发展并推广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
克拉克不断活跃于多媒体教育领域。近年来,他与佳能公司在中国、菲律宾、克罗地亚、莫桑比克、越南、南非和赞比亚等地举办了各类世界新闻多媒体报道培训班。在兰卡斯特大学创办摄影课程之后,他又去了波尔敦(Bolton)大学执教,成为摄影和视频制作专业的课程负责人。2005年,波尔敦大学与中国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了一个全新的摄影硕士课程。从那时起,克拉克开始了在中国的多媒体教育。
波尔敦大学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开办的摄影硕士专业,原本只针对图片摄影教学。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学生中做媒体的人也越来越多。克拉克决定今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一个新的课程,专门教授多媒体新闻报道。
这个独具创新的国际多媒体新闻学硕士点,是英国波顿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个联合项目。其中包括英国一年的硕士课程。学生们在此将获得多平台新闻报道的各种技能,当然,由于是全英文教学,与外国语学院的合作也是必然。
《大众DV》:对于即将开设的多媒体课程,您会给学生准备哪些内容?
克拉克:核心课程会围绕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展开。比如视频拍摄、图片拍摄、声音的编辑、文字的写作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多媒体记者,学生们还要掌握一些网络相关的技能,比如网页设计、flash制作等等,以适应不同需求。我会邀请张丹、布莱恩(Brian Stone,美国“媒体风暴”创办人,详见本刊2009年12期)等业界精英来给学生讲授多媒体方面的不同知识。
《大众DV》: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能和职业接轨吗?
克拉克:现在的大环境是各种纸媒都需要能做多媒体的人才。所以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会更容易找到工作。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现在在《中国日报》,有一位在《南方都市报》,还有一位是联合国儿童基金的签约记者,在优酷网还有自己的频道。可以说,好的多媒体报道者是现在急需的。
多媒实践之路
身为一名多媒体教育家,克拉克不断更新自己在多媒体制作领域的实践。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克拉克为《中国日报》的网站提供世界新闻多媒体报道。除了一些突发新闻故事之外,他最新的多媒体作品包括“中国之眼”和“北京人”系列。他与妻子许淑敏(同时也是一名多媒体记者)一起,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以文字叙述、配乐,结合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完善和丰富了多媒体作品的实践教学。
《大众DV》:在中国推广多媒体有没有什么困难?
克拉克:在中国推广多媒体并不困难,相反这很普及,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我们在大连的摄影课程,开始只是学生来上课,慢慢地有很多国内的在职记者也会来上课。大家都意识到了大趋势的变化。我也非常感谢《中国日报》给了我很好的平台,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得到更多的信息。
《大众DV》:在中国或是在其他国家,“多媒体”的出路如何?它的展示、销售和市场,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克拉克:销售作品是一个麻烦事儿。不仅在中国,“如何挣钱”是一个全球都在讨论的问题。多媒体现在的状况是一般不能靠作品赚钱,而制作上是很复杂的事情,比简单的拍图片要复杂得多。可是内容却无法换来盈利,还是要靠广告。但它又不像纸媒,可以有实在的销售数额和实在的广告。现在网络上的多媒体报道基本都是免费看的。不过英国《卫报》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它们一般在视频的开头插入广告,取得了不错的利润。
可以靠定制来盈利的,现在只有诸如《金融时报》、《华尔街街报》这样的报纸,金融方面的问题总是所有人都关注的。有一些其他报纸准备这样做,不过现在还不确定是否会成功。
克拉克随身携带的不起眼的小背包中,放着佳能EOS 5D Mark Ⅱ和EOS 7D,可以拍摄高清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对于他来说已经非常足够,虽然他不断重申自己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是记者,但他总是敏锐地在多媒体的拍摄、制作中,捕捉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这未来的信息传递给他的“桃李”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