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心里,档案工作应该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工作之一。档案是一扇门,既是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也蕴含着抵达未来的宝贵地图。身为档案工作者,把这个长久被遗忘的博大精深财富世界推到台前,引领公众走近它、走进它,让其价值最大限度地得到重视、得以发挥才是这个时代我们最该做的事。
不难想象,档案之庞杂,覆盖社会生活上上下下、事无巨细都要留存归档,且不说我国上下五千年积累了多少宝贵的档案财富,就只着眼于现今社会:每天新生的信息量都大得惊人。“生活处处有档案”,但为何我国的档案工作就开展得默默无闻呢?
其实,档案已经慢慢地走进了公众视野,各种档案类的电视节目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并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视线,可见,档案本身足够吸引人,只是档案行业的人没有大刀阔斧地推广它,反而电视台更善于利用其价值。档案工作没有红红火火开展起来并非是外因(社会环境),而恰恰是内因(档案人)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正是创新方式,好好开发利用档案,把档案推出来,推到台前,推到公众的手边,推到公众的眼皮子底下。
在档研档当然是一种正能量,但我个人并不赞同普通档案工作者把这当成工作方向。除了专门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或是历史专业出身在专门搞研究,普通档案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应是如何组织、管理、开展档案工作才对。毕竟档案本身内容庞杂、涉及门类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致力于召集相应领域学者、组织来好好开发利用它,而不是凭一己之力现学现卖,难免有不务正业、暴殄天物之嫌。档案馆可以随时跟许多不同性质的组织交流合作,不要自视甚高,把档案当自己家的财富似的捂起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档案整理之余,多问问相关专业的组织、企业、学者“我们有一份×××档案你们看看有什么利用价值没”?就是一些简单的交流,互通有无,也许就赋予了那些常年不见天日的档案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所谓的“交流合作”内涵丰富,无论是设计灵感捕捉还是历史剧编剧;无论是建设工程借鉴还是开发复古文化,合法合理的提议都可以纳入考虑。甚至由档案及档案馆的权威性所带来的独到的价值,在合乎公众价值观范围内也可以善加利用。
国家档案局副司长方鸣在一个讲座中提到,现在二维码那么火,为什么就不能运用到档案工作中来?这个天马行空的提问让天马行空的我当时真的为之一振。我们也要实时关注新兴的科学技术、勇于尝试到档案工作中,不要总垂垂老矣似的坐等在社会变迁后才动作。我们可以招标,与一些技术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不仅与他们合作把新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档案工作中来,也鼓励其员工惦记着为档案事业量身定制新模式、新项目,我们要先对科技人才抛出“橄榄枝”,省得除了自己老也没人惦记咱们这摊子事。有越多关注就容易得到越蓬勃的发展,其实说白了就当人多力量大嘛。同时,现今社会我们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耐心沉稳内向一看就适合搞档案的人,我们更需要思维跳脱、大胆创新、能说会道、自卖自夸的人!我们甚至不仅需要敢想的人,还需要敢做的人,让每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都有“落地生花”的可能性,来打开档案新局面,注入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让时代听到档案界的脉搏声!
逐渐开拓思想、挖掘档案运营中的商业价值是否可以考虑呢?谁说电视台利用档案做了系列节目能挣广告钱而我们只能赚吆喝?每个行当要想发展起来都是要先有投资再有回报的。档案事业盈利了,打开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档案工作者声望高了,投身于档案事业的高才生也就趋之若鹜,为了与时俱进的美好前景是否可选择适当运营之道来适应社会呢?或者撇开需要保密的档案不说,档案本身就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档案事业开展不力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只有先得力地发展起来,才更能看出它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档案界现在需要热爱档案事业的热血青年们来开拓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推广提升档案重要性的认知度,拿出干劲儿和新视角,从我做起、脚踏实地,把档案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摘自《档案界》网站)
不难想象,档案之庞杂,覆盖社会生活上上下下、事无巨细都要留存归档,且不说我国上下五千年积累了多少宝贵的档案财富,就只着眼于现今社会:每天新生的信息量都大得惊人。“生活处处有档案”,但为何我国的档案工作就开展得默默无闻呢?
其实,档案已经慢慢地走进了公众视野,各种档案类的电视节目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并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视线,可见,档案本身足够吸引人,只是档案行业的人没有大刀阔斧地推广它,反而电视台更善于利用其价值。档案工作没有红红火火开展起来并非是外因(社会环境),而恰恰是内因(档案人)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正是创新方式,好好开发利用档案,把档案推出来,推到台前,推到公众的手边,推到公众的眼皮子底下。
在档研档当然是一种正能量,但我个人并不赞同普通档案工作者把这当成工作方向。除了专门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或是历史专业出身在专门搞研究,普通档案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应是如何组织、管理、开展档案工作才对。毕竟档案本身内容庞杂、涉及门类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致力于召集相应领域学者、组织来好好开发利用它,而不是凭一己之力现学现卖,难免有不务正业、暴殄天物之嫌。档案馆可以随时跟许多不同性质的组织交流合作,不要自视甚高,把档案当自己家的财富似的捂起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档案整理之余,多问问相关专业的组织、企业、学者“我们有一份×××档案你们看看有什么利用价值没”?就是一些简单的交流,互通有无,也许就赋予了那些常年不见天日的档案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所谓的“交流合作”内涵丰富,无论是设计灵感捕捉还是历史剧编剧;无论是建设工程借鉴还是开发复古文化,合法合理的提议都可以纳入考虑。甚至由档案及档案馆的权威性所带来的独到的价值,在合乎公众价值观范围内也可以善加利用。
国家档案局副司长方鸣在一个讲座中提到,现在二维码那么火,为什么就不能运用到档案工作中来?这个天马行空的提问让天马行空的我当时真的为之一振。我们也要实时关注新兴的科学技术、勇于尝试到档案工作中,不要总垂垂老矣似的坐等在社会变迁后才动作。我们可以招标,与一些技术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不仅与他们合作把新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档案工作中来,也鼓励其员工惦记着为档案事业量身定制新模式、新项目,我们要先对科技人才抛出“橄榄枝”,省得除了自己老也没人惦记咱们这摊子事。有越多关注就容易得到越蓬勃的发展,其实说白了就当人多力量大嘛。同时,现今社会我们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耐心沉稳内向一看就适合搞档案的人,我们更需要思维跳脱、大胆创新、能说会道、自卖自夸的人!我们甚至不仅需要敢想的人,还需要敢做的人,让每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都有“落地生花”的可能性,来打开档案新局面,注入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让时代听到档案界的脉搏声!
逐渐开拓思想、挖掘档案运营中的商业价值是否可以考虑呢?谁说电视台利用档案做了系列节目能挣广告钱而我们只能赚吆喝?每个行当要想发展起来都是要先有投资再有回报的。档案事业盈利了,打开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档案工作者声望高了,投身于档案事业的高才生也就趋之若鹜,为了与时俱进的美好前景是否可选择适当运营之道来适应社会呢?或者撇开需要保密的档案不说,档案本身就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档案事业开展不力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只有先得力地发展起来,才更能看出它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档案界现在需要热爱档案事业的热血青年们来开拓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推广提升档案重要性的认知度,拿出干劲儿和新视角,从我做起、脚踏实地,把档案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摘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