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加快银行混业经营步伐”这一议题成了各金融界代表的热门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劣,并概括介绍了国外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短板,提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应采取渐进原则和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混业经营;必要性;对策
199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为防范金融业风险,一直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受国际混业经营大潮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改革势在必行。
1.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对比分析
1.1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下,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是“纵向”关系。目前我国针对银行、证券、保险,分别设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颁布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各项法律。各监管机构分别监管相应的金融机构,无权干涉其他机构的业务活动。现阶段我国监管体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图
1.2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即混业经营点的金融机构可以从事存款、贷款、投资、信托和保险等不同业务。混业经营模式下的监管体系是“横向”的,其主要模式是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
美国金融行业业绩斐然,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其《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中制定的多项监管规则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例如,其中规则之一就是联邦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对各类金融机构实施专业的交叉监管。各州监管当局又分别对各机构运作进行监管。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银行,证券、保险统为一体,依法进行横向综合性监管,克服了分业经营监管体系个别立法个别监管的弊端,顺应了金融服务产业融合经营的发展要求。
图2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图
1.3两者对比分析。在业务开展方面,分业经营固然存在其自身的优势,例如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机构本身陷入风险过高的关联业务之中,从而将风险隔离与行业之外,保持本行业的稳定发展。
但从全球来看,混业经营已是全球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合理配置资金,横向监管等独特优点。我国要想在国际混业经营大潮和同国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平稳发展,就必须选择一种既适应国际形势又适应我国长远发展的中国特色的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从国内来看,分业经营易造成行业垄断,抑制规模经济,弱化创新。随着我国金融分业管的逐渐放松,银行系的基金公司日益壮大,金融控股公司不断涌现,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我们应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谨慎的进行混业经营步伐和混业监管改革。
2. 国外混业经营趋势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过程,早在二十世纪80 年代,美、日、英等国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创新组织结构,就从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改为混业经营体制。
英国的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环境大转变的背景下率先向其他金融业务扩展,其后1986年10月2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采取的史称“大爆炸”的证券制度改革,使得证券交易的参与方变成了所有金融机构,并废除了证券自营商和证券经纪商分离制度。
日本早1996年出台了《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2001年东京市场的复兴》,旨在取消分业管理体制,从而解决长期经济萧条、金融业竞争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下滑等经济问题,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
1999 年美国宏观经济观察最终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告了金融分业体制的正式终结,金融混业体制成为明显的主流趋势。
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短板
混业经营是全球金融机构发展的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全面开展混业经营的时机已经成熟。
3.1 金融垄断。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垄断了银行业。混业经营具有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优势, 但是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会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兼并, 最终可能导致寡头垄断金融市场。加上入世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金融行业觊觎,倘若巨资银行形成垄断,就会对我国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中,应及时防范和控制垄断的出现及扩大, 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3.2 金融机制不完善。我们还应看到,我国金融业自身的改革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控制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金融行业服务水平较低,自身业务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另外, 银行业的传导机制并不完善,对中央银行的利率变动不能及时反应。
3.3 金融监管难度加大。现在我国的金融监管存在“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格局,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调性较差,监管漏洞、监管套利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混业经营会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各金融行业新兴业务的拓展,从而加大了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会监管的难度,渗透风险。
总之,混业经营会带来高效率,但随之而来的是垄断、金融体制转变、金融监管改革等高风险,这也是混业经营首要面临的问题。
4.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
近年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呼吁越来越高,但是,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对一国的法律法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
4.1 统筹平衡各金融机构。继续统筹平衡发展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深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企业化经营,加强金融工具创新。建立独立法人体系下各分支机构独立核算、分级经营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现代银行经营组织体系。促进证券市场的发育,完善证券、基金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大力发展中外合资基金。加快银行业的证券化步骤,提高我国经济的证券化率,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为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成为全能公司打好基础。
4.2 重视技术和人才。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重视技术是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技术,不仅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利器,而且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扩大金融需求。在混业经营时代,银行业务会更加趋于多样化、创新化、国际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技术含量更高,这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因此,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精通国际金融,熟悉电脑网络,精通管理又善于创新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4.3 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大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单纯的三会合并并不能真正的达到协调监督的目的,多头监管反而有可能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笔者认为,在加强审慎原则、建立快速纠偏机制、完善财务披露制度,以防范各监管部门内部风险的同时,应加快系统完善如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加大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使得金融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能够相互协调配合,真正达到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平.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叶敏娣. 浅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其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0(08)
[3]陈雨露. 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03)
[4]肖冠凡.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J].当代经济, 2008(10)
关键词:混业经营;必要性;对策
199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为防范金融业风险,一直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受国际混业经营大潮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改革势在必行。
1.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对比分析
1.1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下,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是“纵向”关系。目前我国针对银行、证券、保险,分别设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颁布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各项法律。各监管机构分别监管相应的金融机构,无权干涉其他机构的业务活动。现阶段我国监管体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图
1.2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即混业经营点的金融机构可以从事存款、贷款、投资、信托和保险等不同业务。混业经营模式下的监管体系是“横向”的,其主要模式是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
美国金融行业业绩斐然,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其《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中制定的多项监管规则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例如,其中规则之一就是联邦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对各类金融机构实施专业的交叉监管。各州监管当局又分别对各机构运作进行监管。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银行,证券、保险统为一体,依法进行横向综合性监管,克服了分业经营监管体系个别立法个别监管的弊端,顺应了金融服务产业融合经营的发展要求。
图2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图
1.3两者对比分析。在业务开展方面,分业经营固然存在其自身的优势,例如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机构本身陷入风险过高的关联业务之中,从而将风险隔离与行业之外,保持本行业的稳定发展。
但从全球来看,混业经营已是全球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合理配置资金,横向监管等独特优点。我国要想在国际混业经营大潮和同国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平稳发展,就必须选择一种既适应国际形势又适应我国长远发展的中国特色的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从国内来看,分业经营易造成行业垄断,抑制规模经济,弱化创新。随着我国金融分业管的逐渐放松,银行系的基金公司日益壮大,金融控股公司不断涌现,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我们应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谨慎的进行混业经营步伐和混业监管改革。
2. 国外混业经营趋势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过程,早在二十世纪80 年代,美、日、英等国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创新组织结构,就从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改为混业经营体制。
英国的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环境大转变的背景下率先向其他金融业务扩展,其后1986年10月2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采取的史称“大爆炸”的证券制度改革,使得证券交易的参与方变成了所有金融机构,并废除了证券自营商和证券经纪商分离制度。
日本早1996年出台了《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2001年东京市场的复兴》,旨在取消分业管理体制,从而解决长期经济萧条、金融业竞争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下滑等经济问题,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
1999 年美国宏观经济观察最终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告了金融分业体制的正式终结,金融混业体制成为明显的主流趋势。
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短板
混业经营是全球金融机构发展的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全面开展混业经营的时机已经成熟。
3.1 金融垄断。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垄断了银行业。混业经营具有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优势, 但是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会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兼并, 最终可能导致寡头垄断金融市场。加上入世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金融行业觊觎,倘若巨资银行形成垄断,就会对我国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中,应及时防范和控制垄断的出现及扩大, 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3.2 金融机制不完善。我们还应看到,我国金融业自身的改革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控制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金融行业服务水平较低,自身业务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另外, 银行业的传导机制并不完善,对中央银行的利率变动不能及时反应。
3.3 金融监管难度加大。现在我国的金融监管存在“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格局,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调性较差,监管漏洞、监管套利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混业经营会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各金融行业新兴业务的拓展,从而加大了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会监管的难度,渗透风险。
总之,混业经营会带来高效率,但随之而来的是垄断、金融体制转变、金融监管改革等高风险,这也是混业经营首要面临的问题。
4.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
近年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呼吁越来越高,但是,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对一国的法律法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
4.1 统筹平衡各金融机构。继续统筹平衡发展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深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企业化经营,加强金融工具创新。建立独立法人体系下各分支机构独立核算、分级经营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现代银行经营组织体系。促进证券市场的发育,完善证券、基金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大力发展中外合资基金。加快银行业的证券化步骤,提高我国经济的证券化率,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为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成为全能公司打好基础。
4.2 重视技术和人才。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重视技术是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技术,不仅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利器,而且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扩大金融需求。在混业经营时代,银行业务会更加趋于多样化、创新化、国际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技术含量更高,这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因此,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精通国际金融,熟悉电脑网络,精通管理又善于创新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4.3 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大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单纯的三会合并并不能真正的达到协调监督的目的,多头监管反而有可能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笔者认为,在加强审慎原则、建立快速纠偏机制、完善财务披露制度,以防范各监管部门内部风险的同时,应加快系统完善如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加大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使得金融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能够相互协调配合,真正达到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平.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叶敏娣. 浅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其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0(08)
[3]陈雨露. 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03)
[4]肖冠凡.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J].当代经济,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