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教学中,人们经常把体态与舞蹈挂钩,而在音乐的视域下,体态的律动训练很少提及,当素质教育走进了音乐的课堂,音乐教育开创了新的体系,音乐教育也逐步运用体态律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律动能够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学习中更具有主人翁意识,对音乐的感悟力也随之提高。想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与音乐喜好等,展开趣味的体态律动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品鉴、理解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
引言
小学音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让学生徜徉在艺术的世界中,感受艺术的趣味与多变,小学时期学生们还未形成音乐的视听记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比较浅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音乐的节律,深入的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构建适合学生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下,一步步形成视听印象,聚精会神的展开音乐节律变化,获得艺术熏陶。
1.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与主流课程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音乐应作为学生在主流课程之余,消遣时光、获得放松的环节,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感知与感受音乐,而不是比较僵硬的认识音乐,在音乐的学习中,通过体态律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促使他们在律动中形成对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获得音乐审美情趣,还能够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互动空间,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期待音乐,课程开展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木讷、呆板的神情,而是眼中闪烁着光芒的,期待的、渴望的神情,这样的课堂更加充满生机。
1.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
音乐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畅想空间,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常以思维定式、从众心理去分析问题,缺乏创新意识,采取体态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视角展开知识创新[1]。体态律动与音乐结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发掘律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而且小学生本就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加入体态律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与配合,发挥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在音乐中加入合适的、创造性的体态律动,发挥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现他们的内在潜能[2]。
2.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1通过体态律动,体验歌曲情感
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唱歌的时候,教会他们进行体态的律动。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便可以不自觉的被课堂内容所吸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态律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先带领学生观看藏族传统的踢踏舞,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作品是一首藏族的传统舞曲,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利用点头、摇晃身體等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作品的旋律与节奏感。这首作品的节奏性很强,且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让学生很快就能融入进音乐作品当中,快速的兴奋起来,为歌曲的教学打下基础。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活泼,十分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在带领学生寻找节奏之前可以先提供一定的示范,让学生消除羞涩感,全情的投入课堂,营造轻松而高效的课堂环境[3]。
2.2利用体态律动,培养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良好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的音准以及作品的完成度都有一定的影响。肢体动作是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的一种本能动作,乐感好的学生可以在音乐播放时顺利的找到节拍与律动,利用体态配合音乐作品的完成,乐感不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形成记忆,为节奏感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跳柴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带领学生采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跳柴歌》是黎族竹竿舞的经典配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律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在座位上随之摆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的整齐,为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体会,教师配上一定的鼓点,强化学生的动作。当学生清楚的掌握歌曲和节奏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舞蹈。体态律动的特点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其可以身心放松,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搭配适当的体态律动,为学生掌握歌曲、掌握节奏提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采用体态律动,丰富作品的表达
为了将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学习后,通常会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或个性的编创。在合唱或编创演绎的过程中少不了肢体动作的表现,良好的体态律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演层次,让观众从多角度体验作品的美感,让学生将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例如:在《快乐擦擦擦》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创作。本节课的作品明亮、轻快、活泼,情绪高涨,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先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富有弹性的掌声进行伴奏,当学生掌握乐曲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演。由教师主导,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配合老师完成表演。作为课堂延伸,教师还组织学生试着将乐谱上的阴影部分填上节奏,并进行展示,最后选择优秀的一组共同演奏。利用体态律动,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全情的投入其中,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4]。
结语
总之,体态律动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讓学生从多方面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为学生触类旁通地学习打下基础。当然体态律动具体的落实,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韩慧鑫.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8).
[2]叶珍珍.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7,(12).
[3]魏婷.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儿童音乐.2017,(5).
[4]陶丹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黄河之声,2019(05):110.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
引言
小学音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让学生徜徉在艺术的世界中,感受艺术的趣味与多变,小学时期学生们还未形成音乐的视听记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比较浅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音乐的节律,深入的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构建适合学生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下,一步步形成视听印象,聚精会神的展开音乐节律变化,获得艺术熏陶。
1.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与主流课程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音乐应作为学生在主流课程之余,消遣时光、获得放松的环节,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感知与感受音乐,而不是比较僵硬的认识音乐,在音乐的学习中,通过体态律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促使他们在律动中形成对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获得音乐审美情趣,还能够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互动空间,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期待音乐,课程开展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木讷、呆板的神情,而是眼中闪烁着光芒的,期待的、渴望的神情,这样的课堂更加充满生机。
1.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
音乐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畅想空间,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常以思维定式、从众心理去分析问题,缺乏创新意识,采取体态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视角展开知识创新[1]。体态律动与音乐结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发掘律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而且小学生本就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加入体态律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与配合,发挥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在音乐中加入合适的、创造性的体态律动,发挥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现他们的内在潜能[2]。
2.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1通过体态律动,体验歌曲情感
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唱歌的时候,教会他们进行体态的律动。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便可以不自觉的被课堂内容所吸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态律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先带领学生观看藏族传统的踢踏舞,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作品是一首藏族的传统舞曲,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利用点头、摇晃身體等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作品的旋律与节奏感。这首作品的节奏性很强,且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让学生很快就能融入进音乐作品当中,快速的兴奋起来,为歌曲的教学打下基础。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活泼,十分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在带领学生寻找节奏之前可以先提供一定的示范,让学生消除羞涩感,全情的投入课堂,营造轻松而高效的课堂环境[3]。
2.2利用体态律动,培养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良好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的音准以及作品的完成度都有一定的影响。肢体动作是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的一种本能动作,乐感好的学生可以在音乐播放时顺利的找到节拍与律动,利用体态配合音乐作品的完成,乐感不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形成记忆,为节奏感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跳柴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带领学生采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跳柴歌》是黎族竹竿舞的经典配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律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在座位上随之摆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的整齐,为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体会,教师配上一定的鼓点,强化学生的动作。当学生清楚的掌握歌曲和节奏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舞蹈。体态律动的特点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其可以身心放松,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搭配适当的体态律动,为学生掌握歌曲、掌握节奏提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采用体态律动,丰富作品的表达
为了将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学习后,通常会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或个性的编创。在合唱或编创演绎的过程中少不了肢体动作的表现,良好的体态律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演层次,让观众从多角度体验作品的美感,让学生将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例如:在《快乐擦擦擦》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创作。本节课的作品明亮、轻快、活泼,情绪高涨,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先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富有弹性的掌声进行伴奏,当学生掌握乐曲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演。由教师主导,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配合老师完成表演。作为课堂延伸,教师还组织学生试着将乐谱上的阴影部分填上节奏,并进行展示,最后选择优秀的一组共同演奏。利用体态律动,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全情的投入其中,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4]。
结语
总之,体态律动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讓学生从多方面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为学生触类旁通地学习打下基础。当然体态律动具体的落实,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韩慧鑫.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8).
[2]叶珍珍.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7,(12).
[3]魏婷.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儿童音乐.2017,(5).
[4]陶丹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黄河之声,2019(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