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入口” 精彩“歌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平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聆听和分析环节以后,首先进入的往往就是整首歌谱的学唱,不论是听唱还是随琴视唱,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降低。如何改变歌唱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爱上音乐课,乐于参与歌曲的演唱,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教师必须要反复研读教材,找到歌曲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歌唱教学;突破口;旋律结构;歌词;音准
  一、 现状分析:“老瓶装新酒”“程序性疲劳”
  歌唱,是学生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歌唱内容占了教材的“半壁江山”。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经历了形式多样的导入,边听边动的欣赏,亮点频出的讨论之后,学唱环节该从哪里入手?平常的音乐课堂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聆听和分析环节以后,首先进入的往往就是整首歌谱的学唱,不论是听唱还是随琴视唱,学生的音乐兴趣骤然降低。歌谱学唱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还有错误的演唱要纠正,还有完整地演唱要进行,“小声地聊天就从这儿开始了”。每首歌曲都是类似的教唱方法,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老瓶装新酒”的“程序性疲劳”,从而降低对上音乐课的期待。
  二、 应对策略:从“旋律结构”“歌词”“音准”入手突破
  如何改变歌唱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爱上音乐课,乐于参与歌曲的演唱?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材中的每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打开它们的突破口也各不相同。有的蕴含在旋律结构中,有的蕴含在歌词中,还有可能蕴含在掌握歌曲的音准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歌曲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找到歌曲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 从旋律结构出发寻求歌曲学唱的突破口
  歌曲的旋律结构可以分为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乐章等,经过反复演唱分析,你就会发现有些结构中蕴含着打开歌曲教学的金钥匙。
  1. 找到合适的音乐动机
  音乐动机是构成音乐结构最小的单位,在歌唱教学中,有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音乐动机,可以给歌曲找到突破口,让歌曲的学习愉快又轻松。
  《小鸟,小鸟》是一首欢悦而又奔放的儿童歌曲,第一乐段以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行进,欢乐幸福的形象。教学中,我通过视频让学生先观看麻雀在地上的行走方式。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小麻雀是怎么行走的?
  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麻雀是跳跃着走路的,步子非常小。
  师:你能用“X X|X 0”这个节奏给小麻雀创作一个旋律片段吗?写在卡片上,并唱给同桌听一听。
  通过选择,我留下了几张旋律跨度小的,组合起来集体唱一唱,能非常贴切得展示小麻雀活泼的形象和轻快的步子。有了这个铺垫之后,整首歌曲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当聆听歌曲《小鸟,小鸟》时,我引导学生用双手模拟小鸟的爪子,在旋律欢快活泼时轻快地拍腿,当音乐情绪有变化时,模拟小鸟另外的动作。
  因为一个音乐动机,乐段的划分,情绪的区别,力度的掌控,演唱方法的不同运用都解决了,还引申出跳跃和飞翔两个基本的律动动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整堂课的气氛,很好突破了这首歌曲的学唱。
  2. 找准作为突破口的乐句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歌曲学唱找准乐句作为突破口,能使整个学唱化繁为易,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 重点乐句突破学唱
  在一首歌曲中,有的乐句能统领整首歌曲,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创作的触发点,很多的乐句都是由这个乐句生发出来的,称为重点乐句。
  《堆雪人》这首儿童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歌曲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都是由第一个乐句发展而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作为突破口,第一个乐句的教学尤为重要,学唱前,我让学生说说堆雪人的步骤。
  师:堆雪人首先需要做什么?
  把雪堆起来最有趣、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
  雪球怎么滚,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
  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滚雪球前要先吸一口气,再用力往前滚,然后跟着雪球开开心心地走,再吸气推着雪球往前滚。由此开发出一组律动:欢快地走四步,快速吸气,并双手向上向前滚雪球。
  (走走 走走 吸气并向上向前滚雪球)
  有了这个律动的铺垫,这句旋律的学唱就变得非常有意思,既配合了歌曲的意境,又解决了学唱的难点(八分休止符),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把歌曲另外几个相似的乐句一并都学会了,甚至为创编出堆雪人另外的律动动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2) 难点乐句突破学唱
  形成一首歌曲一般都有好几个乐句,有的乐句节奏或音准很难控制,会成为学唱的障礙,所以称难点乐句。利用合适的时间点和合适的方法,能使难点乐句的学唱轻松愉快,为更好地完成一首歌曲的学唱打好基础。
  《我是中国人》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一字多音的长运腔,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最后一个乐句也是整曲学唱的难点。   在经历了范唱,打“躲板”(在八分休止处拍手)欣赏原唱等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找找:歌曲中唱得最长的一个字是哪个?听老师唱唱旋律,数一数“人”字总共有几拍?其中“5”有几拍?“1”有几拍?学会了“人”字的旋律之后,京剧的经典动作“跑圆场”使这部分旋律生动有趣,“5”和“1”的地方还可以改变跑圆场的方向。继续学完整个第四乐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之后,有了“跑圆场”这个热身动作,学生创作其余动作的热情被点燃,艺术的气氛空前高涨。
  可以说一个难点乐句的突破,改变了学生对戏歌学唱的态度,也改变了对京剧的态度,更使这首歌曲的学习行云流水。
  (3) 对比乐句突破学唱
  有些乐句使用不同的音乐材料,乐句之间会形成对比;有些乐句开始部分或整个乐句的大部分,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乐材料,乐句之间也会形成对比。不同音乐材料的对比乐句节奏不同,情绪也完全不同,但这种典型乐句比较着唱会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歌曲意境,掌握不同的唱法。类似音乐材料的对比乐句节奏相同,旋律有部分不同,分析、对比着学唱也是不错的选择。
  《雨花石》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的旋律采用了重复的创作手法,在“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着革命先烈像雨花石一样朴实无华,虽默默无闻,但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
  “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和“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作为学唱的突破口,能让学生很快唱准两句的音准,学会歌曲的第一乐段,又能明白作者作曲的意图,还能渗透思想教育。进入学唱环节以后,我通过示范模唱第二、第四两个乐句的旋律,让学生体会旋律和歌词配合的妙处。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用“lu”哼唱了两句旋律,请你猜一猜,哪个乐句唱的是“静静地”的旋律?那个乐句唱的是“深深地”旋律?这两个乐句主要的不同在节奏还是在音符?(节奏相同,但前一句旋律平稳,后一句旋律跌宕起伏)
  通过听辨和学唱两句旋律、歌词,学生明白了,相同的节奏,运用不同的音符,能够创作出感受很不相同的乐句。
  3. 利用作为突破口的乐段
  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式。小学高段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有很多是二段体和三段体,篇幅比较长,如果都从头到尾教学,难免千篇一律,缺乏新鲜感,也很难把歌曲唱好、唱美。教学中,有些歌曲的乐段可以拿出来作为学唱的突破口。
  《清晨》为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乐段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随后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这首歌曲的学唱,插入的第二乐段就是很好的突破口。旋律不是很长,但集中了音准的难点,也和其余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歌曲有了充分地感受了之后,我让学生模拟用双手把着自行车龙头,飞驰在美丽的道路上,用la唱着舒展优美的旋律。
  虽然这一乐段两个乐句的旋律唱起来都不难,但整个乐段唱准歌词很不容易,甚至一些名师的公开课,到最后都没有把歌词唱准。要唱准歌词,前期的旋律学唱是关键,如何让学生从理性上明白两句的不同之处,又从感性上掌握它们,只有运用不同形式的学唱,通过模唱、齐唱、对唱、结合律动演唱等不同的形式,充分地体验第二乐段的旋律,才能很好地解决同头换尾的音准问题,歌词的音准才能水到渠成。
  (二) 从歌词出发寻求歌曲学唱的突破口
  歌词赋予音乐具体的内容,从歌词出发是学唱歌曲的捷径。不是所有的歌曲学唱都要先学歌谱,对于一些超出识谱范围和识谱内容不是特别重要的歌谱,可以根据歌曲学唱的需要,先从歌词出发,再学歌谱,甚至不学歌谱。
  (一) 从歌词内容入手突破歌曲学唱
  1. 在衬词的学习中突破学唱
  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带有衬词的歌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民歌和有民歌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带有很强的地方特点,不论从旋律、节奏、歌词中都能反应这种地方性,但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衬词。
  例如:
  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衬词:嗬嗬依嗬嗬,七搭七呢崩啊,松又松 崩又崩 松松么青又青呀那个杨柳叶子青啊。
  除了中国民歌,还有一些外国民歌也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梯里通巴……梯里通巴……
  虽不是民歌,但有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这是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风格的歌曲,衬词很长又反复出现:赛洛里赛呣哎欧赛洛里赛呣哎欧。
  对于这种带较长衬词的歌曲,教學时可以先从衬词开始,进行歌曲学唱的突破。伴随着有民族特色的律动,地方文化的了解,学会了衬词的演唱,歌曲的精髓也掌握了一大半了。
  2. 在解答疑问的歌词中突破学唱
  有些从歌词入手的歌曲,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根据学唱的需要,设计相应的问题,从答案中突破歌词的学唱。
  《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色彩的歌曲,超出四年级学生识谱范围。经过反复比较,我打算从第三乐句歌词开始突破学唱。在经历了形式多样的欣赏、律动、介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歌词中出现了三回“水乡的孩子爱水乡”,你知道水乡的孩子们为什么爱水乡吗?(山中的清泉香喷喷,湖里的水菱甜又爽)
  从这一乐句歌词入手学唱歌曲,解决了切分节奏的难点,解决了唱法的不同(连贯和跳跃),解决了间奏要停顿的问题,顺带演唱了下面可以带律动的乐句:“啊划呀划,啊划呀划”,学唱的气氛非常好。
  3. 从歌词朗诵中突破歌曲学唱
  一段经典的歌词有时候就是一首优美的诗,音乐可以诠释它,朗读更能体现它的精髓。这样的歌曲很多,《爱的人间》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你带着充沛的感情去朗读歌词,你会发现歌词朗读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的节奏简直是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教学中,我先从歌词朗诵入手,通过教师配乐(歌曲伴奏)朗诵,指导学生逐句有感情地朗诵,集体配乐朗诵,再随着钢琴学唱歌词,歌曲的学习水到渠成,连一些较难演唱的弱起乐句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轻松化解了。
  (三) 从歌曲的音准入手突破歌曲学唱
  单声部歌曲的音准难点一般都是音与音之间跨度大,难以唱准,或者乐句音高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在学唱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音准问题不算太难,有些可用乐句、乐段为突破口解决,有些可在整體学唱中解决。最困难的是多声部合唱歌曲的音准,似乎除了反复地熟悉各声部旋律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形式比较单一。仔细分析旋律,研读教材之后,我发现其实合唱歌曲也可以音准为突破口,做好多声部的学唱。
  1. 主干音突破歌曲学唱
  歌曲中构成乐句的主要音符称之为主干音。教材中一些乐句比较短小的合唱歌曲,唱准了两声部的主干音,合唱教学也成功了一大半。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曲调优美、流畅,由四个简单的乐句构成。由于它整曲以三度合唱为主,对于四年级刚接触合唱不久的学生来说,困难不小。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主要的困难是每个乐句的起始音难以唱准,导致演唱失败。经过调整,我在另一个班里采用主干音突破法,让学生分声部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熟两棵音阶树,并唱好音阶树的合唱。
  在音阶树的各音上再生发出两声部的旋律,这样主干音唱不准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两声部的旋律也顺理成章地融合了。
  2. 特殊音符突破歌曲学唱
  在一些以三度合唱为主的歌曲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特殊音符。有些音符在两声部同样的位置里音高是相同的,而有些音符高、低声部跨度特别大,唱准了这些音符,两声部的学唱也变得简单多了。
  《晚风》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俄罗斯歌曲,全曲基本以三度合唱为主,在第二、第三乐句的句首,两个声部用了相同的音符“5”,紧接着是两个相差六度的音符“1、3”,就像吹向头顶和吹向脚下的两股晚风,唱准了这两个乐句的特殊音符,两声部旋律的主要方向就清晰了,演唱的音准就容易多了。
  3. 低声部旋律突破歌曲学唱
  在一些低声部旋律很特别的曲子或者复调合唱中,高、低声部相对比较独立,演唱中可用低声部作为学唱的突破口。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曲调活泼欢快。它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伴唱非常有意思:
  节奏固定,音符类似,歌词只有一个“啦”字,还可以伴随动作,唱起来活泼有趣。作为学唱的突破口,这段低声部的演唱非常合适。
  三、 结语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学中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教材中的每首歌曲内容、形式、难度、侧重点等都有所不同。如何找准每首歌曲学唱的突破口,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考验教师智慧和修为的一个大命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反复专研教材,多学习同行、网络媒体、教学论著的经验,集思广益,开阔眼界,找准歌曲学唱的突破口,让音乐课堂的每个环节精彩纷呈,不再有情绪的低潮。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国芬,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对优秀文章的阅读赏析提升自身语言接受与表达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取情感体验,之后在学生的成长中成为他们自身素养的一部分。所以,基于这种考虑,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不能仅限于需要精读的课文,教材中为学生推荐的名著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借鉴以及思路,重视并运用好这一部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情感的
摘 要:有效实验设计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思维火花,利用异常现象激探究欲望,巧妙设置问点引探究方向等策略开展实验教学,以便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育人中的价值。  关键词:实验设计;有效性;核心素养     一、 一堂区级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2019年,主题为“氯气的性质”的区级公开课在我校举行。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愿现场开展有关氯气性质的探究实验,
摘要:语文是语言与思维的辩证统一,尤其体现在作文教学方面,其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而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缺乏的恰恰是“创造性思维”。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从集中思维过渡到发散思维,从而在写作中自觉的调动创造性思维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优化;作文;思维;创造性;灵感;读写结合  作文,即制造文章,更准确地说是创造文章。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可以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种植课程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课程,属于园本课程的一种,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课程教学过程中,种植课程更加偏向于户外活动,影响了种植课程开设的效果。教师应当积极分析种植课程的实施意义,改善种植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强化种植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种植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构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由教师在课上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有在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点,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而有效提问是提升师生之间互动性的基础保障性要素,同时也是在数学教学期间所教师所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教师在提问期间,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课上学习的体验感,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自
摘 要: 和谐语文之于语文课堂的必要着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际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以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方案为依据,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交际能力,激发兴趣,鼓励自主、合作、探究;提倡对话、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等。发展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积极思
摘 要: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礼”是文明的象征,是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立身的根本。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关键词: 德育;明礼;雅行;美善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明礼,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格素养。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文成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崇尚“礼”的教化之功,
摘要:习总书记在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法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规则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从小学生入手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文章对小学生规则和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德法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规则和法治意识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且探讨了具体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摘 要:在教学设计时注重规划学生整体学习的路径,即从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思维导学,重视整体学习流程,规划学习目标的实现路径即“学习地图”,使学生明确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文章以“同角三角函数”教学为例,从设计自主学习,稳固思维基础;组织合作探讨,发展思维能力;多向对话交流,提升思维能力;共同挑战难点,拓展学习能力等方面,浅谈如何规划“学习地图”,提升学生以思维力为核心的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地图;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观察和比较中理解物体面积的意义,指导学生通过数图形中的正方形个数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含义,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每行摆的格子数×行数(长×宽),使学生明白求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图形中包含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并会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观察、比较、分析、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