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综合分析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看图说话、师生问答和创设情境这三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不同类型、性质的作品,教师应结合本课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幼儿与课本知识的互动。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幼儿语言教学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语言学习中,深入学习课本知识,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中,我将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期望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通过看图说话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图案描述图片上的内容和情节,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组织语言表述图片内容时,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到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图片的景象展开描述,幼儿就会答出:“叶子落下来像小船。”“松树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可见,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片的观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之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在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时,教师在讲述了一半时,根据图片内容,就可以让幼儿去思考:“面对大象这个庞然大物,如果你是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秤象呢?”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看图讲述《取皮球》一文中,皮球掉进了一个又窄又深的洞中,应该怎么取出来呢?幼儿回答的答案形式多样,有的小朋友提出找消防战士帮忙,还有的小朋友认为猴子的尾巴、大象的鼻子都比较长,可以请它们来帮忙……可见儿童的创造思维是极为丰富的,在让学生看图说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交给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多次的说话练习,相信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
二、展开师生问答,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在幼儿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展开高效、优质的师生双向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树叶》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说出自己认为这篇散文中最优美的句子,这样,学生对这篇散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发言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讲述《萝卜回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故事中的角色都有哪些?”“萝卜最后到了哪个小动物手里?”,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故事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提问:“为什么小兔子送给别人的萝卜最后又回到它自己手上了呢?”由此,学生对故事的学习已经突破了故事内容本身,上升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讨论中,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大胆思考、猜测和想象。例如,在《小猴卖“0”》中,我可以先展示出“0”的形状,让班级学生去猜测,“0”代表什么,学生于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踊跃的回答,有人认为是鸡蛋,还有的人会是苹果,还有的说这是数字“0”,在学生回答出这些答案后,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赞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具自信。又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乌鸦通过投石子的方式最终喝到了水,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什么更科学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很多学生结合目前的生活经验回答说:“乌鸦也可以用吸管喝水呀。”虽然答案与故事环境不符,但也体现了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开动了脑筋。因此,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大胆推理,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多种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体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创设出直观、想象的教学情境。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幻灯片和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小鲤鱼跳龙门》这则童话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多媒体展示关于鲤鱼的各种图片,增进学生对鱼的认识。其次,创设心理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心理,从中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触发幼儿的情感。例如,在故事《小熊哭了》中,幼儿园的玩具小熊被一位小朋友带走了。小熊离开了自己在幼儿园的小伙伴,非常的伤心,难过地哭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几幅形象的图片,展示小熊的心理历程,从快乐的小熊,到被明明带出教室,带回家后伤心、孤独的小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去体会小熊的心理变换过程,从中认识到将幼儿园中的玩具带回家是极为不妥的行为。最后,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相关的还有,寓教于乐,创设表演情境,创设现实情境以及创设人际情境,可以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亲身表演、参加社会实践,从中体会作品中的内涵,深化幼儿的认识,并在良好的人际环境的基础上,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展开学习。
四、小结
文章重点探讨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式,即:看图说话,师生问答,创设情境等。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凤岗.儿童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王春央.在看图讲述中培养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J].科教文汇.20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幼儿语言教学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语言学习中,深入学习课本知识,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中,我将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期望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通过看图说话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图案描述图片上的内容和情节,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组织语言表述图片内容时,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到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图片的景象展开描述,幼儿就会答出:“叶子落下来像小船。”“松树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可见,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片的观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之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在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时,教师在讲述了一半时,根据图片内容,就可以让幼儿去思考:“面对大象这个庞然大物,如果你是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秤象呢?”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看图讲述《取皮球》一文中,皮球掉进了一个又窄又深的洞中,应该怎么取出来呢?幼儿回答的答案形式多样,有的小朋友提出找消防战士帮忙,还有的小朋友认为猴子的尾巴、大象的鼻子都比较长,可以请它们来帮忙……可见儿童的创造思维是极为丰富的,在让学生看图说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交给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多次的说话练习,相信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
二、展开师生问答,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在幼儿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展开高效、优质的师生双向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树叶》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说出自己认为这篇散文中最优美的句子,这样,学生对这篇散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发言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讲述《萝卜回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故事中的角色都有哪些?”“萝卜最后到了哪个小动物手里?”,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故事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提问:“为什么小兔子送给别人的萝卜最后又回到它自己手上了呢?”由此,学生对故事的学习已经突破了故事内容本身,上升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讨论中,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大胆思考、猜测和想象。例如,在《小猴卖“0”》中,我可以先展示出“0”的形状,让班级学生去猜测,“0”代表什么,学生于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踊跃的回答,有人认为是鸡蛋,还有的人会是苹果,还有的说这是数字“0”,在学生回答出这些答案后,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赞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具自信。又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乌鸦通过投石子的方式最终喝到了水,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什么更科学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很多学生结合目前的生活经验回答说:“乌鸦也可以用吸管喝水呀。”虽然答案与故事环境不符,但也体现了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开动了脑筋。因此,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大胆推理,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多种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体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创设出直观、想象的教学情境。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幻灯片和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小鲤鱼跳龙门》这则童话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多媒体展示关于鲤鱼的各种图片,增进学生对鱼的认识。其次,创设心理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心理,从中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触发幼儿的情感。例如,在故事《小熊哭了》中,幼儿园的玩具小熊被一位小朋友带走了。小熊离开了自己在幼儿园的小伙伴,非常的伤心,难过地哭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几幅形象的图片,展示小熊的心理历程,从快乐的小熊,到被明明带出教室,带回家后伤心、孤独的小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去体会小熊的心理变换过程,从中认识到将幼儿园中的玩具带回家是极为不妥的行为。最后,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相关的还有,寓教于乐,创设表演情境,创设现实情境以及创设人际情境,可以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亲身表演、参加社会实践,从中体会作品中的内涵,深化幼儿的认识,并在良好的人际环境的基础上,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展开学习。
四、小结
文章重点探讨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式,即:看图说话,师生问答,创设情境等。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凤岗.儿童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王春央.在看图讲述中培养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J].科教文汇.20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