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选取纤维腺瘤患者32例。对其超声诊断进行观察,分析其超声图像。
结果:在30例浸润导管癌患者中,有23例为形态不规则,22例为边界不清,20例为内见点状强回声,4例为蟹足样改变。14例见血流信号,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有19例形态规则,27例为边界尚清,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可通过超声图像进行鉴别和诊断。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13-02
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人数75%左右。目前,其发病率每年不断在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浸润性导管癌疾病早期的诊断较为重要,其对疾病的治愈起到关键作用。纤维腺瘤则多发于中青年妇女,通常在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乳腺肿瘤的总人数中,纤维腺瘤占9.5%以上。为取得更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本文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有纤维腺瘤患者32例,患者年龄为20.5~62.5岁,平均年龄为(36.5±15.5)岁,62例患者全部为超声诊断证实,并为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规定超声诊断仪和探头频率,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保持仰卧位,患者双手臂保持上举,使腋下充分暴露,并暴露双侧乳房。可使用直接扫查法,行纵横切扫查,范围为乳晕区和腋下,对乳房各象限做扫查。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有无肿块,显示肿块部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观察其边界和内部回声,观察是否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有无侧方声影。对肿块大小进行测量,对其纵横比进行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进行观察,观察范围为内部和周边,观察其是否出现血流信号,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测量,最后对腋下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在本组62例患者中,74个肿块全部进行手术证实,并经过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个,纤维腺瘤39个。在35个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左乳22个,有右乳13个;在39个纤维腺瘤中,有左乳22个,右乳17个。
从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上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7例为轮廓规则,有23例为轮廓不规则;纤维腺瘤有29例为轮廓规则,有3例为轮廓不规则;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8例边界尚清,有22例边界不清,纤维腺瘤有31例为边界尚清,有1例为边界不清,见表1。
从患者彩色多普勒表现上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0例内见点状强回声,有4例为蟹足样改变,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其内及周边见彩流为14例;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见表2。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两者多为单发,其全部可以扪到无痛性乳房肿块[2]。经过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进行了观察,如轮廓和内部细微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肿块边界和血供情况,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观察其有无肿大,并以此作为鉴别依据。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数的75%左右。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较多超过34岁,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超过34岁。浸润性导管癌较多为纤维组织,其通常集合成索状,或者集合成片状,其体积较小并且质地较硬,边界呈凹凸不平状,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为边界不规则,占76.6%,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通常较高,比较容易早期出现转移。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占3.3%,内见点状强回声并且有蟹足样改变,在本组30例患者中,分别为20例和4例。其内及周边见彩流,本组中为14例。
对于纤维腺瘤这种疾病而言,其较多发生在中青年妇女中,其超过9.5%的乳腺癌总人数[1],患者年龄多为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满足上述标准。纤维腺瘤通常为2cm左右,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27例为3cm以下,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刺激相关,较多出现在乳房外上象限,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19例,肿瘤边界通常较为光滑,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1例边界尚清,其形态分为两种,即规则和不规则,在本组中有29例为规则,3例为不规则。纤维腺瘤患者中较少出现颗粒状钙化,在本组中仅2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大部分为少血流,或者是无血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超声无放射性,在对乳腺内部的观察中,其可显示其细微结构,并且可对肿物性质进行鉴别,进而帮助排除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对乳腺肿块内部进行观察,可显示其血流信号,对于新生血管而言,较多考虑为恶性[3];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观察中,超声可对其进行提示,即是否出现肿大淋巴结。但是两者存在重叠,进而较难进行区分。在超声诊断时,微粒样钙化较难显示,毛刺样结构较难显示,目前超声检查不够规范,因此应具有足够经验手法技巧,但在目前的乳腺弹性成像中,其可对肿块弹性技能型了解,进而判断肿块的性质,即肿块良恶性。
参考文献
[1] 洪筱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69-70
[2] 高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61-62,封3
[3] 周明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128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选取纤维腺瘤患者32例。对其超声诊断进行观察,分析其超声图像。
结果:在30例浸润导管癌患者中,有23例为形态不规则,22例为边界不清,20例为内见点状强回声,4例为蟹足样改变。14例见血流信号,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有19例形态规则,27例为边界尚清,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可通过超声图像进行鉴别和诊断。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13-02
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人数75%左右。目前,其发病率每年不断在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浸润性导管癌疾病早期的诊断较为重要,其对疾病的治愈起到关键作用。纤维腺瘤则多发于中青年妇女,通常在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乳腺肿瘤的总人数中,纤维腺瘤占9.5%以上。为取得更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本文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有纤维腺瘤患者32例,患者年龄为20.5~62.5岁,平均年龄为(36.5±15.5)岁,62例患者全部为超声诊断证实,并为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规定超声诊断仪和探头频率,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保持仰卧位,患者双手臂保持上举,使腋下充分暴露,并暴露双侧乳房。可使用直接扫查法,行纵横切扫查,范围为乳晕区和腋下,对乳房各象限做扫查。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有无肿块,显示肿块部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观察其边界和内部回声,观察是否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有无侧方声影。对肿块大小进行测量,对其纵横比进行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进行观察,观察范围为内部和周边,观察其是否出现血流信号,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测量,最后对腋下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在本组62例患者中,74个肿块全部进行手术证实,并经过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个,纤维腺瘤39个。在35个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左乳22个,有右乳13个;在39个纤维腺瘤中,有左乳22个,右乳17个。
从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上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7例为轮廓规则,有23例为轮廓不规则;纤维腺瘤有29例为轮廓规则,有3例为轮廓不规则;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8例边界尚清,有22例边界不清,纤维腺瘤有31例为边界尚清,有1例为边界不清,见表1。
从患者彩色多普勒表现上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0例内见点状强回声,有4例为蟹足样改变,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其内及周边见彩流为14例;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见表2。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两者多为单发,其全部可以扪到无痛性乳房肿块[2]。经过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进行了观察,如轮廓和内部细微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肿块边界和血供情况,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观察其有无肿大,并以此作为鉴别依据。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数的75%左右。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较多超过34岁,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超过34岁。浸润性导管癌较多为纤维组织,其通常集合成索状,或者集合成片状,其体积较小并且质地较硬,边界呈凹凸不平状,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为边界不规则,占76.6%,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通常较高,比较容易早期出现转移。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占3.3%,内见点状强回声并且有蟹足样改变,在本组30例患者中,分别为20例和4例。其内及周边见彩流,本组中为14例。
对于纤维腺瘤这种疾病而言,其较多发生在中青年妇女中,其超过9.5%的乳腺癌总人数[1],患者年龄多为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满足上述标准。纤维腺瘤通常为2cm左右,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27例为3cm以下,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刺激相关,较多出现在乳房外上象限,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19例,肿瘤边界通常较为光滑,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1例边界尚清,其形态分为两种,即规则和不规则,在本组中有29例为规则,3例为不规则。纤维腺瘤患者中较少出现颗粒状钙化,在本组中仅2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大部分为少血流,或者是无血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超声无放射性,在对乳腺内部的观察中,其可显示其细微结构,并且可对肿物性质进行鉴别,进而帮助排除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对乳腺肿块内部进行观察,可显示其血流信号,对于新生血管而言,较多考虑为恶性[3];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观察中,超声可对其进行提示,即是否出现肿大淋巴结。但是两者存在重叠,进而较难进行区分。在超声诊断时,微粒样钙化较难显示,毛刺样结构较难显示,目前超声检查不够规范,因此应具有足够经验手法技巧,但在目前的乳腺弹性成像中,其可对肿块弹性技能型了解,进而判断肿块的性质,即肿块良恶性。
参考文献
[1] 洪筱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69-70
[2] 高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61-62,封3
[3] 周明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