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铸铁一样站立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一度寝食不安。我知道,如果将它上成一堂平淡乏味的语文课,则不但是对九泉之下那位伟大母亲的大不敬,而且是对敬重病痛的那位作家的怠慢,更是对母爱这一永恒的文学母题的亵渎!
   那个十岁的作文得了奖的孩童,因母亲的一句话扫了自己的兴,于是“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却又不得不承认“她聪明”,“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那位可怜的母亲,面对两腿残废了的儿子,在希望和失望中苦苦煎熬,最后被上帝召回去才得以解脱;
   那棵枝繁叶茂的合欢树,被母亲偶然之间当作含羞草栽下,却也能独自成荫;
   当母亲在的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无心去理解母亲,慢慢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时,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去报答那份深情。
   还有那个一直盯着树影不哭不闹的婴孩儿……
   这些都是这篇文章闪光的感情点,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作者的世界呢?
   于是,我采用迂回战术,给学生印发了《我與地坛》的原文,并适当讲解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病魔做斗争的乐观精神,为解读《合欢树》做情感准备。当时看文章时,学生都沉浸在了史铁生的世界之中,还有的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知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讲课的时机到了。
   正式上课后,我并没有按照平时上课的思路,读课文,点字词,讨论疑难问题的套路进行,而是读完课文就抛出了“请用几句话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文章的母亲形象”的问题,围绕此问题讨论时,因学生有了之前的感情积淀,概括总结得都很到位。
   坚强,乐观,不轻易向命运屈服,在苦难命运的打击之下,仍然热爱生活,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母亲面对苦难的那种好强,那种坚韧的意志,那种永远热爱生活,永远对生活和生命充满希望,是给作者最大的财富。
   课堂上的第二个问题是讨论作者的“合欢树情结”。没想到,学生们都沉浸在讨论第一个问题的兴奋中,竟对所谓“合欢树情结”不感兴趣,他们更好奇文中反复提到的盯着树影看的小孩儿。于是,我也就抛开预设的思路,跟随学生的脚步来倾听他们理解中的合欢树。思路打开,学生的理解也都各有精彩之处,有的说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还有的认为尽管经历了沧桑变化,树的情感价值也会不同,但树还是那棵树,还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记住。树是永恒的,因此,母亲也会永恒。那孩子就是记住那树、记住母亲的人之一。有些学生的观点甚至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我们都要去重视不是吗?
   这堂课已经结束了,但是当时课堂那热烈的讨论气氛还萦绕在我脑海中,与其说是被《合欢树》感动,不若说我被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感染。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他们说自己开始理解了母亲,开始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担忧,他们愿意带着情感去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他们说自己明白生命怎样如铸铁一般站立着。这些就是我们语文课中希望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不是吗?
其他文献
班主任的工作精神是辛勤,是细心,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精神。在班主任的众多工作 中,其中,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换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与学生谈话呢?   一、要做有准备的谈话   谈话前一定要琢磨谈话对象的心理以及在谈话过程中他将有如何的应对。不是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吗?这样才能让谈话达到你的预期目的。   二、要选择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模凌两可的字,学生往往也会错误的使用一些容易搞混淆的字词。因为小事,俩学生在教室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至于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老师要求他们各自反省而且写了自我批评之类的书面检讨材料。其中一位同写到“今后遇事一定要理智冷静,做事不再冒然行事”。老师把这句话原封不动的抄写在黑板上以示全班同学,竟然没有学生发现错误。老师说写这句话的同学心里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也成熟
期刊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单一、压抑,学生被束缚在秧田式的课桌、椅子之间,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黑
期刊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有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下面简略谈一下。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
期刊
课外随笔是课堂作文的自然延伸,是学生自觉训练写作构思、积累和加工生活素材,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形式。但是,课外随笔的训练往往是开始易,坚持难。即使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也大多有敷衍之作,生动活泼的东西较少。这除了其他原因外,恐怕教师没有进行随机性的指导,使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写作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做好课外随笔的随机性指导,必须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写随笔之初
期刊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奇思妙想,神采飞扬的,是最浪漫的课堂。一个学生,如果爱朗读,朗读很好,就会断定他的语文成绩一定不错。学生喜欢朗读,投入的朗读几乎成了一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而实际现状又是什么呢?   1.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读,大多采用默读的形式,而且多是在无目的、无要求、无指导、无反馈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大大削弱了阅读教学。大力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朗读依然不
期刊
此文仅就教材资源,谈谈自己对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在尊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二者的“交集”   教材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编排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的目标与梯度。统筹设置目标,要在尊重这两个体系的相对独立、不损害教材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去寻找二者的交集,然后调整。   以高一下学期为例,继上学期写景抒感的记叙文训练之后,下学期则根据课文第一
期刊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又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先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接着串讲课文,再就是分析内容和总结归纳等等。一节课下来,老师费了不少劲,学生却学得厌烦,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因此,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要想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吸引学生外,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是多数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来源。而诵读法就不失为
期刊
对于后进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过分强调他们是后进生,就像不要过分强调我们是后进老师一样。我看,最好取消“后进生”这一称呼或说法。    要谈后进生问题,先得从班级的整体谈起,因为后进生也是一个班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无论是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带班都要讲原则:    第一、是管理班级要有原则   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不肯“用心读书”,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个原因是我们老师自己不守规矩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教师要更多的把自己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教师要在新形势下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主导地位”,搞好自己的服务角色,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更要对所教的学生教材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因地制宜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积累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