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教授颜宁:“饿死”癌细胞的科学达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如何攻克癌症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2014年夏天,清华大学一支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科研成果,震惊世界医学界,被国际学术领域评价为“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就。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支团队的领头人竟是一位37岁的美女教授。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颜宁1977年生于山东莱芜。童年时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爬树摘枣、下河摸鱼,还常常捉弄自己的小伙伴。尽管调皮,但颜宁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优异。1996年,颜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因为在校表现出众,颜宁在尚未毕业时就收到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就业邀请函,对方开出了优厚的薪水,这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然而,颜宁却婉拒了对方。她要出国留学,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临近毕业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施一公到清华大学做报告。听完报告,颜宁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突然有了一种“非普林斯顿不报”的念头。
  第二天,颜宁便用英文给施一公教授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坦白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这封很“拽”的来信让施一公特别意外,他从未遇到过这么自信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亲自面试了颜宁,而颜宁的优异在面试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两个月后,她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成为该校首位不按规矩录取的学生。
  2000年8月,颜宁抵达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了自己的7年留学生涯。
  “玩儿”的就是科学
  进入世界著名的大学,学习压力随之而来。“课上老师会突然点名提问,非母语表达让我心理压力非常大,第一次被提问时我都紧张得呆住了。”这让颜宁很失落。当得知自己是普林斯顿大学首批招收的中国研究生,而且她的表现会影响以后给中国学生的名额时,她更是紧张。颜宁下定决心要成为别人的榜样。
  从那之后,她坚持每天只睡6个小时,很多个夜晚她都是读着论文入睡。通过短短半年时间的学习,颜宁不仅能轻松地应对点名提问,还经常主动提出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年之,颜宁开始跟着施一公教授学习。没想到刚进实验室没几天,她就犯了错误。一次,由于粗心,她忘记设压力保护,在输入流速的时候竟然把0,5设成了5。幸亏当时施一公教授就在旁边,他立即停止了快速蛋白液相色谱。尽管如此,几秒钟的时间,柱子已经矮了一节。教授严肃地说:“你第一次犯错误,只要不有意隐瞒,我不批评,但不要有下一次。”
  在施一公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颜宁在实验室中变得越来越沉稳老练。2004年12月,颜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本来打算出去做博士后,正巧施一公教授实验室有一个研究膜蛋白的机会,我知道做膜蛋白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从头做起,去挑战一个全新的东西,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颜宁说。于是,颜宁留在了原实验室做博士后。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带着两个师弟师妹从零开始进行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终日在实验室忙碌并快乐着。2006年10月,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颜宁带着她的师弟师妹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这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得的研究成果,颜宁也因此备受关注。面对外界的赞美和采访,颜宁发表了非常另类的感言:“在做科研的时候有三个时刻最畅快:一是解决了实验中困扰已久的难题,也许就像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那一刻的感觉;二是实验出结果的时候,那时你会为崭新的发现而狂喜不已;最后一个就是论文发表的时候,这主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从小的‘作家梦’,尽管文笔有点儿对不起大家。科研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工作的压力了,到最后是玩科学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棒!”
  让“饿死”癌细胞成为可能
  博士后课题告一段落后,颜宁意外地接到了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赵南明教授的邀请,赵教授诚恳地说:“要是你能回来任教就好了,现在咱们国家急需你这样有想法、有创建的年轻人。”一种责任感从颜宁的心中迸发出来,她欣然接受了邀请。
  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回到清华大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在学生心目中,颜宁在课堂上是尽职尽责的“老班头”,在课下则是阳光可爱的“知心大姐”。除了上课,颜宁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颜宁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一个实验,以便于平时的独立研究。由于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结构研究,所以,回国后她决定继续挑战结构生物学中最难的领域——膜蛋白(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刚开始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都非常焦虑……”那时候,她白手起家: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其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抓狂。
  一名年轻的教授带着几名刚刚本科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一间新的实验室向结构生物学最难的领域“开炮”,在外人看来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就是在这种起点上,只用了4年的时间,颜宁带领的研究团独立或与别的团队合作解析了5个膜蛋白结构并分析了其功能机理。她领导的关于脱落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与同年欧美、日本的同类研究成果一起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2012年1月,颜宁与施一公教授、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
  颜宁的研究领域是膜蛋白结构解析,对膜蛋白的研究将会对许多疾病的研究提供线索,因而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关注。颜宁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功解析出了5个膜蛋白结构,自此迈入了世界优秀结构生物学家的行列,她也因此获邀在2014年国际生物物理年会上做大会主题报告。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就是颜宁的发现之一。人体摄入的葡萄糖都需要这种蛋白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解析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弄清它的运行机理,可以为新药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依据,进而提升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因为癌细胞需要大量地消耗葡萄糖,所以对转运蛋白的需求特别旺盛。如果能找到一种东西扼制转运蛋白,让它不能再转运葡萄糖,就可以饿死癌细胞。”
  2014年6月5日,颜宁与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迅速在医学界引起轰动,鼓舞了许多癌症患者和研究者,也意味着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与肯定。
  在外人眼里,颜宁在科研的路上已经走得非常成功,但她自己并不满足:“我要开辟一个新领域,不跟人‘撞车’,做到独树一帜、遥遥领先!”
  索洁据《黄河.黄土.黄种人》整理21岁大四学生当大学讲师发明专利每年获利10余万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选修课《绚丽核创新》课堂上,主讲教师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韩旭。从大四开始,他就习惯了面对100多名学生,也很享受在讲台上讲课感觉。8岁起搞发明,手握六项专利,科技创新获奖无数,这让21岁的韩旭当之无愧地成为唯一担任选修课教师的在校本科生。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只要满足有科技创新作品并获奖,成绩在全学年前10%,就可以参加学校公开选拔的科技创新特色选修课老师。韩旭荣幸地成为唯一一名在校开选修课本科生,成为年龄最小的老师。
  韩旭上课从不点名,而且他的业余爱好是说相声,他会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段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授出来。大家都说,他讲课,就像说单口相声。
  8岁时,韩旭看妈妈擦玻璃很危险,就拆了父亲的电动刮胡刀、相机照、还有家里的电冰箱,仔细看里面的结构,搞清楚了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连接,用了几个月时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明——电动玻璃清洗器。14岁发明电动牙刷,15岁发明雪地公路两用自行车,17岁发明新型便捷电化学血糖试纸……韩旭在发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8年年初,刚上高一的韩旭发明了雪地公路两用自行车,并将它向各个滑雪场推广。此时有公司表示希望合作,韩旭就以入股的方式将自行车投入生产,每年可以获利6万余元。进人大学后,韩旭将自行车的动力系统升级,并获得了国家级的科研立项。另外,他发明的可自动加温的口杯也被南方企业看中,投入生产。
  现在韩旭有六项发明获得专利,每年获利10余万元。如今,韩旭被保送至上海交大直博,提及理想,他想当一名院士,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索洁据人民网整理
其他文献
几个哥们儿在一起喝酒,本来挺高兴的,可不知是谁起的头,一说到老婆,全变得有些垂头丧气。当初谈恋爱时,都是温柔的美人儿,怎么一娶进门,都变成了河东狮子,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哥几个开始大倒苦水。  “上个月,她过生日,正赶上我们公司接了一单大活儿,我一连加了半个月的班,就忘了给她买生日礼物了。我的个天啊!”大军一脸痛苦地说:“什么我把她骗到手了,就不在乎她了吧,什么我这个人一点情调都没有了吧,唠叨了
期刊
“文革”时期,人们空闲之际不敢唱经典老歌,不敢跳交谊舞,因为怕被扣上“封资修”、“復辟”、“倒退”的帽子。八十年代初,阴霾散去,人们又唱起了熟悉并喜爱的经典歌曲,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时我在单位工会负责文体宣传工作,许多同事建议我组织大家学跳交谊舞,我便到单位附近的东方歌舞团聘请来一位舞蹈演员,连续几天,每天中午到单位礼堂教我们学跳交谊舞。舞蹈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认真反复地学跳,从三步、四步、伦
期刊
1961年李谷一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舞蹈专修科(20世纪60年代并入湖南师范大学。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她曾经成功地塑造了二十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因主演《补锅》一剧拍成电影而成名,于1964年和1965年获湖南省和中南五省戏剧汇演优秀奖,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文革”开始后,文艺界全都被下放,李谷一和所在的剧团大部分人被下放到偏穷的瑶寨,当农民,在农村种田、
期刊
周迅说:“只要有机会,我和高圣远就会在路上,在各个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角落里、乡村中,携手散步、娱乐、生活……”  演艺圈最热爱旅游的人,周迅肯定是一个,除了南北两极,她已经跑遍了地球。在游遍了那些有口皆碑的热门地区后,周迅又开始了她的冷门线路游。她讲述的经历、留下的自拍,让听到的人目瞪口呆,让看过的人连呼你是去了仙境吗?  拜访哈比屯村和大力水手村  一次,周迅到新西兰散心时,问已经定居在那里的
期刊
从搞定婆婆嫁入豪门,产下儿子与继子化敌为友。到相夫教子,王艳的豪门生活背后并不轻松-  2015年1月31日,由众星携爱子共同出演的大电影《宝贝,对不起》全国热映。这部重磅巨制影片大有看点,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久未露面的影星“睛格格”王艳和首次“触电”的儿子球球。观众共同见证了大少爷球球从开始的叛逆,到最终被山村生活感化的有趣过程。阔别影视圈近十年,观众们只知道当年大红大紫的晴格格王艳早早嫁入豪
期刊
14位川劇演员,舞台上轮番变换120张绚丽多彩的脸谱。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他紧紧盯着变脸演员,时而眉头紧蹙,时而闭上双眼,额头渐渐沁出汗珠。  当他最终睁开双眼时,目光如炬,于300张含干扰项的川剧脸谱中准确辨认每一位演员变换的脸谱和变换顺序。  他,过目不忘,从细微中寻找差别。他是深圳第一个“世界记忆大师”,曾为中国首夺世界脑力锦标赛团体冠军,获世界脑力锦标赛十项全能个人总季军,受聘加入“中国超
期刊
即将被迫离开故乡重庆铜梁的邱少云托人回家告诉弟弟。想吃家里的菜。邱少华赶忙做了两个菜送去藕塘湾给二哥,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那一天,他托人回來说想吃家里的菜,我赶紧给他做了两个送过去,没想到,他再也没有回来。”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满头银发的邱少华,突然陷入沉默。85岁高龄的他,是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唯一还在世的亲兄弟。  与他在藕塘湾诀别  邱少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
期刊
刘秉义,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联想起那浑厚深沉、大气磅礴的歌声,耳边回荡着那首五十年传唱不衰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他的家中,无论色彩、氛围,还是家具、摆设,都那么明亮、简洁,再加上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工人师傅一般的腰板儿,你很难把他与一个喝过洋墨水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畫等号。  执著于声乐艺术,特别是注重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汲取养分,使得刘秉义这个“洋美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
期刊
憧憬爱情,古今皆同。民国那会儿,帝制废除,思想解放。以前示爱时的欲说还休,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踪迹难寻。单身男女们,纷纷通过“征婚”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姻缘。  那时任性征婚广告词  早在1900年前后,蔡元培、章太炎等名流就先举起了征婚招牌。蔡元培先生到底是留洋归来,态度开明,开列的5个条件中,有一多半却是为女方着想:一,女子须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不相合
期刊
在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有一位名叫银金花、106岁高龄的老人。她原籍河南,从小跟爷爷学习武术,后来南下参军抗日,是永州市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  她成为家里唯一幸存者  银金花的爷爷是山东人,逃荒来到河南漯河。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全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42口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家人的噩运随即开始。日军对漯河实施轰炸,银金花成为家里的唯一幸存者。家破人亡后,银金花四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