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知识日渐丰富,思维更为灵活新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将知识更好地转化给学生。但往往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解不全面和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脱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补充的教学材料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不扎实;片面理解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不到位;课堂活跃浮于表面,学习目标未落实等。怎样防止上述“脱轨”的现象?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要开放,切忌随意补充
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向社会开放,走向生活,从而改变数学课程孤立、封闭、僵化的弊端。优化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与儿时经验相联系,充实、完善现行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时,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干脆就不用教材,自成一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过早过多地补充教学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的基本要求。忽略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材料。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除了全面透彻外,更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积累大量的资料,有着跨越学科界限的丰富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双赢”。
二、自主学习,不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一种高素质、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时间,做到以人为本。同时,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时,进行适时有效指导。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教师如果放弃指导,学生自主可能异化为自由,导致一节课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十分混乱。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作用。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试着想办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拿出自己的等腰三角尺,摸一摸边和角,量一量边的长度,比一比角的大小,由于学生自主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口进行探索,学习效果显著。而当教师要学生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时,有的学生却画出了等边三角形,此时教师应当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还发展了智能。
三、课堂活跃,并不是热闹
为了避免课堂上冷清消沉的局面。许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都安排了一些活动,如个别表演、游戏等。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另一方面缓解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和压力,是应当提倡的。但往往由于教师安排的活动多且时间长,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心情较难平复下来。活动多,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华而不实。其实有许多的知识,没有冷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掌握不好的。合作學习是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效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恰当选择,合理应用。不论是采用哪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其旨在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但要注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结果,全面启发学生的心智。
四、课堂评价,要正确有度
课堂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尊重的、随机的、发展的评价。适度的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催化剂。如果在课堂上随意评价学生,就会产生反效果。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是对的或错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师都做出肯定的赞许,于是一节课都浸泡中掌声、鼓励声中。我们应反思一下:无度的表扬激励有意义和价值吗?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在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时,教师更不能滥用表扬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最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合理的运用教学中的“尺”。始终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有的放矢,适而有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一、教学内容要开放,切忌随意补充
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向社会开放,走向生活,从而改变数学课程孤立、封闭、僵化的弊端。优化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与儿时经验相联系,充实、完善现行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时,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干脆就不用教材,自成一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过早过多地补充教学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的基本要求。忽略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材料。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除了全面透彻外,更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积累大量的资料,有着跨越学科界限的丰富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双赢”。
二、自主学习,不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一种高素质、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时间,做到以人为本。同时,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时,进行适时有效指导。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教师如果放弃指导,学生自主可能异化为自由,导致一节课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十分混乱。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作用。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试着想办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拿出自己的等腰三角尺,摸一摸边和角,量一量边的长度,比一比角的大小,由于学生自主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口进行探索,学习效果显著。而当教师要学生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时,有的学生却画出了等边三角形,此时教师应当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还发展了智能。
三、课堂活跃,并不是热闹
为了避免课堂上冷清消沉的局面。许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都安排了一些活动,如个别表演、游戏等。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另一方面缓解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和压力,是应当提倡的。但往往由于教师安排的活动多且时间长,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心情较难平复下来。活动多,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华而不实。其实有许多的知识,没有冷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掌握不好的。合作學习是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效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恰当选择,合理应用。不论是采用哪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其旨在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但要注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结果,全面启发学生的心智。
四、课堂评价,要正确有度
课堂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尊重的、随机的、发展的评价。适度的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催化剂。如果在课堂上随意评价学生,就会产生反效果。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是对的或错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师都做出肯定的赞许,于是一节课都浸泡中掌声、鼓励声中。我们应反思一下:无度的表扬激励有意义和价值吗?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在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时,教师更不能滥用表扬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最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合理的运用教学中的“尺”。始终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有的放矢,适而有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