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蝙蝠的另一面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与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联动 《城市文化范》FM107.3/AM1026每天7:30-9:00播出
  ●蝙蝠有超強的免疫系统,比同等身型的动物寿命长
  ●蝙蝠能吃,每晚可吃掉自身体重三分之一的昆虫
  ●有的蝙蝠以果实为食,帮助植物授粉、播种、施肥
  2020年伊始,因为一场传染疾病的肆虐而让人们重新关注起蝙蝠。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或来源于蝙蝠,那么蝙蝠到底是不是移动的“病毒库”?它与人类的渊源只是病毒这样简单吗?它有没有你可能并不了解的可爱一面?它对人类的文明起到了哪些进步的重要作用呢?
  北京有20多种蝙蝠
  在脊椎动物中,只有3个类群演化出真正的飞行能力,它们分别是翼龙、鸟和蝙蝠,而蝙蝠是唯一真正能够飞行的哺乳类动物。其余一些哺乳类,如鼯鼠、鼯猴虽然也演化出翼膜,但其仅仅能短距离滑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
  蝙蝠在全球有1400多种,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在炎热的沙漠、冰冷的雪山、偏僻的孤岛都有它们的身影。
  北京有20多种蝙蝠,大多生活在山区,在城市里的蝙蝠非常少。最常见的蝙蝠是东亚伏翼,体长大约10厘米左右,体重约30克到40克,背部是灰褐色的绒毛,腹部毛色略浅,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
  还有一种大足鼠耳蝠,习性非常奇特。它的脚掌特别宽大,具有食鱼蝙蝠的形态特征。200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劲硕博士等人在北京房山地区,经过一系列研究首次证实了大足鼠耳蝠的食鱼习性,而在此前,仅有两种南美的蝙蝠被证实有捕鱼的习性。
  蝙蝠身上携带有各种各样的病毒,但它却为何安然无恙?有科学家认为,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热量,身体的温度也会升高,这样有助于抑制病毒。此外,蝙蝠进化出了与众不同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和病毒能保持平衡,免疫系统杀不死病毒,病毒也破坏不了它的免疫系统,两者相互存在,这就是蝙蝠身上有许多病毒,但依旧活得好好的原因。
  蝙蝠在中西方“毁誉参半”
  伏翼是中国古人对蝙蝠的叫法,翼是翅膀的意思,蝙蝠在古代有飞鼠之称。
  鲁迅先生曾在《谈蝙蝠》中说:“蝙蝠虽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誉却还算好的。”蝠与福同音,因此蝙蝠作为一种意象,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意义。蝙蝠倒悬而睡指“福倒(到)”;红色的蝙蝠指“洪福”,与鹿一道出现指“福禄”,等等。
  尤其是明清时期,蝙蝠的形象在建筑装饰、绘画等频繁出现。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磷宅邸的恭王府,更是装饰了9999个蝙蝠图案,被誉为“万蝠(福)之地”。
  蝙蝠还寓意着长寿,这是因为这类动物本来就是“长寿明星”。一般来说,体型越小的动物代谢率越高,心跳越快,寿命越短。但由于蝙蝠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和DNA(脱氧核糖核酸)修复能力,不易感染病毒,也不易得癌症,所以在哺乳动物中属于寿命较长者,最长可达三四十余年,而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
  在西方,虽有“蝙蝠侠”等正面形象的加持,然而大多数人还是把它作为“邪恶”的象征,这与蝙蝠狰狞的面目、夜间活动的习性以及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有关。
  在西方一些传说中,蝙蝠还是吸血鬼的化身,长着尖牙、身着黑袍的吸血鬼形象是18世纪以来文艺作品结合美洲吸血蝙蝠的形象产生的。
  大多数蝙蝠以植物的果实、昆虫等为食,只有中、南美洲的3种蝙蝠吸食动物的血液,其中有一种叫普通吸血蝙蝠的会吸食人类血液。因此,吸血鬼与蝙蝠发生联系实际上是在发现新大陆之后。
  通常情况下,蝙蝠其实是一类极为低调的动物。蝙蝠主要以昆虫(主要是蛾子和夜行性的甲虫,尤其是害虫)和植物果实为食,许多植物的授粉、播种、施肥也有赖于蝙蝠。作为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作为哺乳动物中种类仅次于啮齿类的大家族,蝙蝠在农业生产和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蝙蝠拥有一身“高科技”
  蝙蝠虽然长相丑陋,然而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跨越山河湖海,适应恶劣的环境,它的身体演化出无限的可能,处处体现大自然创造的高科技,有些人类至今也无法超越。
  飞行
  在几千万年前,蝙蝠飞上天之后创造了哺乳动物会飞的奇迹,而它也是目前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的飞翔能力高超,并且不同于鸟类,可以说是高科技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所以它和鸟类的飞行部位的生理结构完全不同,至今科学家们仍在研究它的飞行,以创造更多与之相关的科技产物。
  回声定位
  蝙蝠通过不断地发出尖锐的叫声,并对一波波回声进行分析,从而精准地锁定猎物方位。靠近猎物时改变频率,然后发出密集、安静的脉冲再次确定得到猎物的位置,从而精准捕杀。由于能量消耗大,所以蝙蝠每晚需要捕获相当于自身体重三分之一的昆虫。
  受到蝙蝠的启发,英国科学家研究出了“蝙蝠拐杖”——一种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原理仿制出的盲人用的“探路仪”。
  地磁导航
  蝙蝠也是少数可以利用地球磁场导航的动物之一。科学家发现,在蝙蝠大脑中有氧化铁,相当于一个内置的指南针,通过感知磁场大小及方向进行导航,即使迁徙长达两千公里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疫情当前,我们做好防护,但没必要“谈蝠色变”。正确认识蝙蝠,正确认识大自然,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据《城市文化范》节目整理
其他文献
现代冬季两项,一项动静结合的运动。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相结合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  它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远古时代的滑雪狩猎演变而来。在挪威、荷兰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的一些约4000多年前的石制雕刻品中,就刻有两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在雪地里追捕动物的情景。中世纪开始逐渐纳入军事训练科目。真正创立这项运动的应该是一位热爱滑雪的挪威军队官员——奥斯卡-维戈兰。  1865年,他给他的军队
期刊
在面部五官中鼻子及其周围颜色的变化在中医“望闻问切”中备受关注。  大家平时在形容脸色时,会用到很多和颜色相关的形容词,比如说面若桃花、印堂发黑、面有菜色等。因此,一个人的脸色怎么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在面部五宫中,鼻子及其周围颜色的变化,在中医“望闻问切”中备受关注。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王鸿谟做客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为大家解读关
期刊
在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有四智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北京,同样有着一群坚守岗位的新闻人,他们逆向而行,深入防控一钱采访,把政府的声音、疫情的动态、防控的措施、物资的保障等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韵責任与担当。他们就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间节目中心的记者们。【巾帼篇】最可爱的妈妈记者 舍小家为大家  樊煜、武奕、胡知奂、陈思如都是妈妈记者,在疫情面前,母亲的身
期刊
傍晚,一位中年女军人急匆匆地赶往部队医院,望一望街巷里的灯火,感觉往日的五彩缤纷似乎变得有点阴冷,天边的云层也变厚了,乌云漫延……  那一天,是2003年4月的一个星期六,是这位女军人难得的假期。此前,她已在医院的发热门诊连续值守了3天,轮休回家看看老人、看看孩子和老公。没想到下午的一个电话,打破了这片刻的温馨团聚。医院收治了一名疑似“非典”的病人,已经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治疗。作为护士长的她必须返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大家的生活。两个月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不知不觉间,很多人才意识到,已经太长时间没有上些强度的体育运动了。而也正是在这不知不觉之间,脸渐圆,腰腹渐粗……曾经好不容易练出的腹肌又要隐去,这该如何是好?  请你不要慌,本期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套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这是一种让你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和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让你在短期内心率提高并且燃烧更多热量,从
期刊
疫情来势凶猛,通州物业人和医生、警察、社区干部等千千万万个同志,逆风而行,严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物业企业以广大业主与居民的安危为己任,不计成本,千方百计保障各项物资供应,一天至少两次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杀、执勤,对所有社区外来人员测量体温,对车辆进行排查、登记,对不理解情况的群众耐心解释,配合居委会对所有业主與租户的个人情况进行一遍遍摸排、回访。很多外地物业员工,疫情发生后把春节回老家的火车票
期刊
2月8日晚,《但愿人长久一2020北京广播电视台元宵特别节目》在北京卫视和BTV文艺频道播出了。这是一台特殊的“元宵晚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明星录制,是一场非常时期的全民歌会!上百位明星和普通百姓通过手机视频同唱一首歌,北京广播电视台9位主持人采取单独拍摄、远程联合主持的特殊方式串连起整台节目,更有那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医护英雄与爱心群众的感人故事,让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期刊
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富食材,一桌像样的年夜饭是全家人辛苦一年最好的犒劳。但是您知道吗,每逢节假日之后,医院里的胰腺外科都会出现就诊量增加。小小的胰腺有可能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大大的麻烦,BTV《健康北京》邀请到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的李非主任,为您讲述他所经历的生死时刻。  32岁的夷先生缘何突发急症  对于夷大伟来说,那一天却有着让他生不如死的经历。夷大伟今年32岁,身高175厘米,
期刊
百姓身邊的守护者
期刊
为了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好地控制全市疫情,增强政府、专家与百姓间的信息沟通,北京广播电视台依托强大的融媒体资源优势,在《健康北京》栏目中开通特别节目《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并通过官方APP北京时间进行同步播出。节目中,各方专家就百姓关心的话题给予一一作答。  复工后去这三个地方要注意  有外地返京人员的社区,该如何保证安全性?返京人员回到居住社区要做哪些工作?疫情期间返京人员要回到自己居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