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一般都会对绘画产生兴趣。那在美术课上下点功夫,让学生感受美、体验愉悦,不就是举手之劳了吗?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于美术课堂教学,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愉悦。为此,我认为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 巧妙引导,激发绘画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根据学生易将美感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喜爱鲜明艳丽而不注意色彩协调,美感比较肤浅表面,直接以动作、语言与表情这些直观的行为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等特点,可以把游戏活动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在一次《手形添画》(湘版二册)的创作课上,我让学生伸出一双小手,设问:手是干什么的?由此导出学习的手、劳动的手、创造的手。继而设问引出美丽的手可以变成想象的手。
出示手形想象画作业挂图。师生共述其创意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手形想象画。可用激励的语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变手形做游戏。小狗、兔子、飞鸟……较有新意的让其到投影仪前做给大家看,既奖励动脑筋者也启发了其他同学。
然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手形,并根据手形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学生们对这个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他们根据手形的特点进行了大胆想象和创作,在手形中添画丰富多彩的内容。有的把自己的手添画成了美丽的大公鸡;有的添画成了可爱的小白兔;有的画成了大树;有的画成了漂亮的小飞鸟等等。这些有创新的想象画让我深深感受到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重要性。
儿童绘画是孩子美感的表现形式,是孩子涂鸦的游戏,也是他们抒发情绪的方式。而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我从教材入手,走进儿童的世界,通过不懈的思考,巧妙地引导,站在儿童的角度,选择他们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导入,以紧紧抓住他们学习美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例如在教学《我跟月亮做朋友》(湘版一册)时,先创设情境:课件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思想准备。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来启发大胆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因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自由地飞翔,所以他们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 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美术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针对同一幅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可见学生们的感受就是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回味和小结,我们小学美术教师要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用它来观察周围世界,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其美术兴趣。
小学生由于对世界认知有限,所以对任何事都敢大胆想象,不受规律、逻辑的影响。如若是画脏衣服、画得不好时,教师不要随意责怪;或想象出富有新意的主题,这时教师不能打击,而是要尊重他们,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边游戏、边学习的过程中进步。多鼓励,他们会学得更积极。要知道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挫伤,想再度培养他们的兴趣就十分困难。还有,学生更需要的是自由发挥,在他们的世界里,长颈鹿能比楼房还高,花儿爱笑,人也可以飞。我们不要将成人世界的认知强加于学生,太多的束缚往往会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是要让他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感兴趣,唤醒其好奇心和探究心,并热忱地投入及沉浸在美术活动中去。
一直以来,我总是将尊重、理解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种让学生被动接受“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式,而应积极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的机会。如在进行《蹦蹦跳跳》(湘版四册)的教学时,我先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再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与到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三、 让学生用身心感受,提高想象水平。
在80年代,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否定“我教你学”的思想,采取双主体办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和“让他学会”和“让他会学”。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我并不否认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美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这是当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如:家务劳动、校内外活动、体育锻炼、文艺演出、假期旅游等。让学生从各类途径中、在玩耍中获得丰富的形象认识,积累绘画素材,从而丰富想象力,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三个好伙伴》(湘版三册)教学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动手、评价,说说自己的身心感受,以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采用了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在教学生作画时,不能只说“应该这样,只能这样。”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可运用轻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美术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自然界的事物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除了这样,还能那样,更有甚者。作为老师不能自己懂多少,让学生也只懂多少,应该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展开思维的翅膀任意飞翔。对于同一事物,视角不同,看法就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观察事物,从比较、联想中去理解事物,运用所见、所知、所解与感受,融会贯通地发掘事物,以提高想象力。
四、 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体验愉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美术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各自的兴趣去创作。只要与众不同,只要是源于本体的独到思想,就是创新成果,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热情鼓励,表扬肯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教师要善于用赞赏的言辞,特别是当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活动时,更应用“你真聪明,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陈老师等着欣赏你的画作了。”“你真了不起!”等语言适时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欲望。如学生在完成《七彩飞虹》(湘版一册)的作业后,我组织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作品:“哇,你们画的都不一样。”“看ⅩⅩ画的彩虹会唱歌!”“ⅩⅩ画的是东边彩虹笑弯腰,西边雨。”……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难道不值得我们的肯定?
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他们更喜爱美术课,乐于从事美术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施教者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愉悦。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这是霍懋征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我很是欣赏。让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美术课堂中体验愉悦,期待每个学生的成功吧!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于美术课堂教学,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愉悦。为此,我认为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 巧妙引导,激发绘画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根据学生易将美感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喜爱鲜明艳丽而不注意色彩协调,美感比较肤浅表面,直接以动作、语言与表情这些直观的行为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等特点,可以把游戏活动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在一次《手形添画》(湘版二册)的创作课上,我让学生伸出一双小手,设问:手是干什么的?由此导出学习的手、劳动的手、创造的手。继而设问引出美丽的手可以变成想象的手。
出示手形想象画作业挂图。师生共述其创意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手形想象画。可用激励的语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变手形做游戏。小狗、兔子、飞鸟……较有新意的让其到投影仪前做给大家看,既奖励动脑筋者也启发了其他同学。
然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手形,并根据手形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学生们对这个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他们根据手形的特点进行了大胆想象和创作,在手形中添画丰富多彩的内容。有的把自己的手添画成了美丽的大公鸡;有的添画成了可爱的小白兔;有的画成了大树;有的画成了漂亮的小飞鸟等等。这些有创新的想象画让我深深感受到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重要性。
儿童绘画是孩子美感的表现形式,是孩子涂鸦的游戏,也是他们抒发情绪的方式。而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我从教材入手,走进儿童的世界,通过不懈的思考,巧妙地引导,站在儿童的角度,选择他们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导入,以紧紧抓住他们学习美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例如在教学《我跟月亮做朋友》(湘版一册)时,先创设情境:课件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思想准备。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来启发大胆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因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自由地飞翔,所以他们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 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美术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针对同一幅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可见学生们的感受就是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回味和小结,我们小学美术教师要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用它来观察周围世界,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其美术兴趣。
小学生由于对世界认知有限,所以对任何事都敢大胆想象,不受规律、逻辑的影响。如若是画脏衣服、画得不好时,教师不要随意责怪;或想象出富有新意的主题,这时教师不能打击,而是要尊重他们,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边游戏、边学习的过程中进步。多鼓励,他们会学得更积极。要知道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挫伤,想再度培养他们的兴趣就十分困难。还有,学生更需要的是自由发挥,在他们的世界里,长颈鹿能比楼房还高,花儿爱笑,人也可以飞。我们不要将成人世界的认知强加于学生,太多的束缚往往会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是要让他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感兴趣,唤醒其好奇心和探究心,并热忱地投入及沉浸在美术活动中去。
一直以来,我总是将尊重、理解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种让学生被动接受“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式,而应积极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的机会。如在进行《蹦蹦跳跳》(湘版四册)的教学时,我先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再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与到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三、 让学生用身心感受,提高想象水平。
在80年代,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否定“我教你学”的思想,采取双主体办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和“让他学会”和“让他会学”。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我并不否认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美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这是当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如:家务劳动、校内外活动、体育锻炼、文艺演出、假期旅游等。让学生从各类途径中、在玩耍中获得丰富的形象认识,积累绘画素材,从而丰富想象力,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三个好伙伴》(湘版三册)教学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动手、评价,说说自己的身心感受,以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采用了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在教学生作画时,不能只说“应该这样,只能这样。”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可运用轻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美术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自然界的事物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除了这样,还能那样,更有甚者。作为老师不能自己懂多少,让学生也只懂多少,应该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展开思维的翅膀任意飞翔。对于同一事物,视角不同,看法就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观察事物,从比较、联想中去理解事物,运用所见、所知、所解与感受,融会贯通地发掘事物,以提高想象力。
四、 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体验愉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美术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各自的兴趣去创作。只要与众不同,只要是源于本体的独到思想,就是创新成果,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热情鼓励,表扬肯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教师要善于用赞赏的言辞,特别是当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活动时,更应用“你真聪明,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陈老师等着欣赏你的画作了。”“你真了不起!”等语言适时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欲望。如学生在完成《七彩飞虹》(湘版一册)的作业后,我组织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作品:“哇,你们画的都不一样。”“看ⅩⅩ画的彩虹会唱歌!”“ⅩⅩ画的是东边彩虹笑弯腰,西边雨。”……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难道不值得我们的肯定?
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他们更喜爱美术课,乐于从事美术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施教者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愉悦。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这是霍懋征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我很是欣赏。让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美术课堂中体验愉悦,期待每个学生的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