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三复习课模式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根本,利用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建构一种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思维框架:选择原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选择原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 前测 后测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69-030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因此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位高三老师必备的课题。对于高三一轮复习中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复习课,比如电化学专题、陌生方程式书写、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等,这些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构建基本解题思维模型让学生模仿、迁移、运用,特别适用于加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另一些学生则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一轮复习中有没有学会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思维模式。高中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策略是模型匹配策略。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原型范畴理论,在解释认知心理学时,人们首先是通过原型认识事物,然后把与原型相似但又有差异的事物归类认识,这就是“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的实质是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将属于这类现象的某个最典型的个体视为原型,在对这个原型总体特征认识不变的情况下,把握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学方面的“模型”。学习是认知过程,因此“模型认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模型认知把化学问题中次要的、非本质的信息舍去,使本质的知识更清晰,更容易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更容易迁移。研究表明,成绩好的学生之所以能快速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是他们模型丰富,匹配迅速,而潜能生则相反,他们往往没有一个快速思考的程序,不能高效统摄已知信息,以至在考试过程中面对众多的信息时思维混乱,严重影响答题质量。因此如何以素养为本,教会学生利用建模思想构建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模式是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三复习专题复习模式
  高三复习专题复习模式基本设计思路如下:
  2.1巧设前测,发现问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利用前测找准学生的起点非常重要。同时高三复习课要防止给学生炒冷饭的感觉,一个好的前测,可以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景化,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因此前測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要适当,设计要有层次,要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比如在电化学专题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前测:
  某同学组装了图2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它均为Cu,则:
  (1)在图中标出装置名称、电极名称、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流动方向、阴阳离子移动方向。
  (2)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把电极Ⅰ、II改为石墨,电极Ⅰ通氢气、电极II通氧气,当电解液为H2SO4,写出电极Ⅰ、II的电极反应式。当电解液为NaOH,写出电极Ⅰ、II的电极反应式
  (4)如果要在铁镀上铜,上图应如何改动?如果精炼铜,上图应如何改动?
  (5)对于电化学,你最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什么?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如下:
  (1)对电化学的原理没有理解透彻,不清楚如何写书电极方程式,特别是陌生度大的装置,找不到电极反应物或产物。
  (2)对电化学的装置没有理解透彻,部分同学对装置类型、正负极、阴阳极理解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同学把电极反应物与电极材料等同起来。缺乏离子导体和电子导体的概念,对于电子和离子的流向不清晰。
  (3)对电化学题型缺乏一个有效的解题思维模型,对于一些较熟悉、简单的题型可以做出来,但对于陌生度较大的装置、物质,就不知道应从哪个角度思考。
  2.2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课堂设计基本模式:“选择原型—构建模型—应用模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构建模型。构建模型的过程一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展示,只有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外显出来才能把其内在的真正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帮助他纠正错误的认知。构建模型的过程包括提出猜想、证实证伪、修正猜想、得到模型几个步骤。
  在电化学专题复习中,先以最基础的Zn-Cu原电池为原型,让学生抽提模型,再以氢氧燃料电池及吸氧腐蚀为变式,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修正猜想,重新构建模型。
  【学生活动1】请分析以下原电池装置的工作原理,分别写出:
  (1)负极材料:(2)正极材料:(3)负极反应式:(4)正极反应式:(5)总反应方程式:
  (6)离子迁移方向:(7)电子迁移方向:
  思考:这三个原电池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如何判断正负极?如何判断正负极反应物?
  【学生活动2】分析以下电解池装置的工作原理,分别写出:
  (1)当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
  (2)当若X、Y都是铜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
  (3)当若X是粗铜(含Zn、Fe、Ag、Au杂质),Y是纯铜电极,a是CuSO4溶液
  ①阳极反应式:②阴极反应式:③总反应方程式:④离子迁移方向:⑤电子迁移方向:   思考:这三个电解池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如何判断阴阳极?如何判断阴阳极反应物?
  【学生活动3】根据前面小结的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重新完成前测(1)(2)问。并据此尝试画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模型。
  构建模型的过程可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证实证伪、修正猜想。如:一问图一如何判断正负极?负极是谁在反应?正极是谁在反应?二问图二两个电极都是石墨如何判断正负极?三问为什么不是石墨反应而H2反应呢?如果负极材料是Fe,负极是谁在反应?四问图三正极为什么不是H 反应而是O2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负极材料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场所,负极反应物是还原剂,可以是金属(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外加气体等,谁的还原性强谁先反应”的结论。
  在构建模型的时候,不同小组的学生画出的装置模型会有所不同,也会有所欠缺,可以先展示各组不同的装置模型,让学生按自己画的模型讲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相互修正,最后老师再作小结归纳。
  电化学装置的认知模型可如下图1所示:
  最后应用模型:
  练习: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x xLi
  C. 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向a迁移
  从上题C选项再次用追问的形式:上述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变价元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正极不是Li 反应?能否从氧化还原原理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谁的氧化性强谁先反应。
  2.3重视后测,及时反馈
  后测可以明确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有利于后期调查教学策略。后测的方式很多,最主要是作业与考试,可以设计一两个与前测相呼应的问题,针对课堂学习的重难点重新设疑,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电化学复习前测是一道原电池与电解池串联起来的题型,部分学生不会判断电池类型及电极,后测可设置如下二道题目:
  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国内的基础教育中,新课改提出高中老师应大力培养高中生进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高中生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方面的能力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本文从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出发,探讨了在教学中有效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方面能力的意义、措施等。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 面对要求高效,内容广泛,复习时间有限以及个体差异等的现实客观条件,要想达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我们现在可以采取利用语法微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并巩固相应的语法点,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复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 微课 高效 复习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71-010  复习课顾名思义是温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要并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初中班主任來说,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其中,可以增加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初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字】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积极心理学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 基于议题的群文阅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以《高中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手法探究》为议题,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群文阅读 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26-01  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但由于受到升学率、成绩、排名和教学政绩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相应的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数英三科课业的负担,严重的课业负担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块“绊脚石”,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推行素质教育只能是一个空口号,因此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一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减负”的有关政策,所以积极响应国家和党中央的号召,对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
【摘要】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与疑。”,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课堂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如何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关心的事情。下面笔者则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语言文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
【摘要】 “三学三活”的“三学”是学生层面的预学、共学、延学,“三活”是教师层面的活引、活导、活用。开展“三学三活”活雅课堂的框架研究,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我校的“雅健”特色教育增色。   【关键词】 课堂 学生 学习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减少学生“各自为战”的思想,弥补学生的学习缺点,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习水平。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高中历史教学难点,使学生再合作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点、难点进行深入理解,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将探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管理者,是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的桥梁,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长互相配合,和谐施教。班主任除了要很好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要能给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给予权威的家庭教育政策宣传,引导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履行家长义务。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班主任 选拔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