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市场化、一体化程度算得上走在前列,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落地在这里。自去年8月26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三角区域更是成为了我国自贸区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以点带面,构建全域联动大格局,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近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不仅如此,苏州自贸片区还积极推动联动创新,将自贸区“红利”复制推广到全市各开发区,追求最大效应。
“自贸区+14”,引领联动创新发展新模式
简单地环顾一下苏州自贸片区的周边,江苏省集装箱第一大港太仓港,全国台资高地、百强县“龙头”昆山……苏州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预见,各板块联动发展优势明显。
正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所说:“在自贸区这个大局面前,没有‘局外人’,苏州全市各板块各部门要更加自觉地增强‘自贸区+’意识,形成与自贸片区建设相互呼应的大格局,凝聚起携手推动苏州片区建设的磅礴合力,共同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9年12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出台,其中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20年底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一批重大开放创新举措。
在全国率先探索自贸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是苏州自贸片区作为“引领者”迈出的重要一步。全市开发区主动融入自贸片区建设发展,增强“自贸区+”意识,形成与自贸片区建设相互呼应、协同、支持的大格局。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苏州自贸片区迎难而上。2月29日,在战“疫”的关键时刻,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会召开,这意味着苏州将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示范区,继续放大自贸片区的溢出效应。
在推进会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这9个地区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正式获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
找准支点,撬动全市开发区加快创新提升
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苏州自贸片区精准发力,发挥更大的撬动效应,更大力度地输出苏州自贸片区的品牌和经验,辐射带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末召开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公布消息,在已有14个联动创新区的基础上,今年苏州自贸片区将继续增设汾湖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进一步放大自贸片区的辐射效应。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指出,要切实抓好联动创新区建设,做好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探路者”;切实做好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让苏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拓展为全市的发展优势;切实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市共建共享、融合互促的发展格局。
目前,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苏州各联动创新区已基本实现“应推尽推”。据苏州市商务局统计,截至4月,已公布的160项改革试点经验中,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共在政策层面复制推广155条,其中141条试点经验已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
以商务托管改革为例,苏州积极探索自贸片区企业试行商务托管登记(虚拟注册)改革,推动登记制度创新创优。该举措可以使得苏州各个联动创新区内的企业能够“共享”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苏州自贸片区的政策红利包括制度红利、奖励红利等,商务托管登记改革可以充分发挥苏州自贸片区辐射的联动作用,让苏州各个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苏州自贸片区的红利。
比如说,联动创新区内的企业可以在苏州自贸片区划定范围内注册非实体运作的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享受到自贸区的人才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总部企业政策等政策红利。苏州自贸片区是比较好的政策集成平台,能够在研发、人员管理、金融方面有便利化的举措,更能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企业对外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
发挥各方优势,携手共促区域协同發展
联动创新区将在哪些方面与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发展呢?据了解,苏州全市已初步形成“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权限下放需求”三张清单。
自贸片区推出的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都将在联动创新区同步实施。对自贸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已相对成熟、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联动创新区也将率先进行复制推广。
按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和“放得下、接得住”的原则,对照自贸片区,在联动创新区同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紧扣联动创新区特色改革任务,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推动相关领域省级管理权限下放。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将部分下放至自贸片区的国家级管理权限,适时下放至条件成熟的联动创新区。
自贸片区和联动创新区发挥各方优势,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开展科技联动、政策联动、人才联动、资本联动等全方位的联动,强化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的联动效应,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自贸片区的辐射效应、枢纽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协同,共同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上下游联动。
紧扣自贸片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方面优势,鼓励联动创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体现苏州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
近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不仅如此,苏州自贸片区还积极推动联动创新,将自贸区“红利”复制推广到全市各开发区,追求最大效应。
“自贸区+14”,引领联动创新发展新模式
简单地环顾一下苏州自贸片区的周边,江苏省集装箱第一大港太仓港,全国台资高地、百强县“龙头”昆山……苏州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预见,各板块联动发展优势明显。
正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所说:“在自贸区这个大局面前,没有‘局外人’,苏州全市各板块各部门要更加自觉地增强‘自贸区+’意识,形成与自贸片区建设相互呼应的大格局,凝聚起携手推动苏州片区建设的磅礴合力,共同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9年12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出台,其中已经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20年底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一批重大开放创新举措。
在全国率先探索自贸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是苏州自贸片区作为“引领者”迈出的重要一步。全市开发区主动融入自贸片区建设发展,增强“自贸区+”意识,形成与自贸片区建设相互呼应、协同、支持的大格局。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苏州自贸片区迎难而上。2月29日,在战“疫”的关键时刻,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会召开,这意味着苏州将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示范区,继续放大自贸片区的溢出效应。
在推进会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这9个地区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正式获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
找准支点,撬动全市开发区加快创新提升
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苏州自贸片区精准发力,发挥更大的撬动效应,更大力度地输出苏州自贸片区的品牌和经验,辐射带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末召开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公布消息,在已有14个联动创新区的基础上,今年苏州自贸片区将继续增设汾湖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进一步放大自贸片区的辐射效应。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指出,要切实抓好联动创新区建设,做好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探路者”;切实做好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让苏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拓展为全市的发展优势;切实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市共建共享、融合互促的发展格局。
目前,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苏州各联动创新区已基本实现“应推尽推”。据苏州市商务局统计,截至4月,已公布的160项改革试点经验中,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共在政策层面复制推广155条,其中141条试点经验已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
以商务托管改革为例,苏州积极探索自贸片区企业试行商务托管登记(虚拟注册)改革,推动登记制度创新创优。该举措可以使得苏州各个联动创新区内的企业能够“共享”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苏州自贸片区的政策红利包括制度红利、奖励红利等,商务托管登记改革可以充分发挥苏州自贸片区辐射的联动作用,让苏州各个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苏州自贸片区的红利。
比如说,联动创新区内的企业可以在苏州自贸片区划定范围内注册非实体运作的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享受到自贸区的人才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总部企业政策等政策红利。苏州自贸片区是比较好的政策集成平台,能够在研发、人员管理、金融方面有便利化的举措,更能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企业对外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
发挥各方优势,携手共促区域协同發展
联动创新区将在哪些方面与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发展呢?据了解,苏州全市已初步形成“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权限下放需求”三张清单。
自贸片区推出的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都将在联动创新区同步实施。对自贸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已相对成熟、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联动创新区也将率先进行复制推广。
按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和“放得下、接得住”的原则,对照自贸片区,在联动创新区同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紧扣联动创新区特色改革任务,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推动相关领域省级管理权限下放。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将部分下放至自贸片区的国家级管理权限,适时下放至条件成熟的联动创新区。
自贸片区和联动创新区发挥各方优势,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开展科技联动、政策联动、人才联动、资本联动等全方位的联动,强化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的联动效应,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自贸片区的辐射效应、枢纽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协同,共同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上下游联动。
紧扣自贸片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方面优势,鼓励联动创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体现苏州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