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一岁芳华满载收获,期许未来再度出发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的时光,不长不短,但足够有所收获。回顾过去的一年,苏州自贸片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落地之初到现在,已经形成制度型创新成果高达62项。
  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围绕《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在苏州自贸片区落地一周年之际,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吴商学院教授王俊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分享了这一年来她对自贸片区成长的所见所想。
  促转型谋发展,自贸片区建设硕果累累
  “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制造业是苏州的基础产业,苏州自贸片区的建设跟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王俊告诉记者。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苏州自贸片区奋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过去一年,重磅推出“营商环境30条”,率先推进审批服务的“1220”改革,创新推出“关助融”惠企新政20多项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7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正式发布,其中100多项改革举措均为全國首创或领先。
  其次,苏州自贸片区聚焦产业创新发展,围绕制造业的各个链条和环节进行探索改革。在研发设计环节,围绕自贸片区的核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率先探索改革。在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研发业务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苏州自贸片区探索试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解决企业的卡壳问题,该试点也为疫情防控期间的疫苗、试剂研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检测环节,为加快打造检验检测集聚区,苏州自贸片区依托综合保税区“保税+”平台功能,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保税检测外发业务,探索创新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以解决待检测货物入境面临的难点痛点。王俊认为:“这些改革举措对苏州制造业发展及转型非常有意义。”
  开放再提速,园区经验不断开花结果
  苏州自贸片区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设立境外投资平台和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让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园区还不断输出模式和经验,对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分别进行了软件和硬件的输出,这也说明苏州自贸片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在双向推进发展中。”王俊表示。
  更开放的氛围,吸引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纷纷加入,企业投资更加便利。“我相信未来苏州自贸片区还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探索更多开放的可能。比如外商投资职业教育机构蛇牌学院入驻后,外资医院等服务机构也会过来,这将是全方位、更深入的开放。”
  开放意味着共享,苏州在去年年底制定了联动创新区的战略,把自贸片区已有的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市范围。“联动创新区的设立,可以从不同板块探索适合苏州经济发展的路径,也可以为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发展觅一个新路径。对于联动创新区来说,可以将自贸区经验成果结合本地区特色做一些探索,比如吴江汾湖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又是联动创新区,两者叠加发展,对于吴江板块经济腾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王俊说。
  无惧压力,走出自贸区的“苏州特色”
  王俊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仍然是制度创新。“所有的试验和探索不是为了获得某一个优惠政策,而是为了苏州乃至江苏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探索一条可复制的道路或做法,因此我们所有创新举措的核心是把创新做实,探索普适性的经验,之后将其落地到有同样需求的同样发展水平的地方,这样的改革举措才会对全国有意义。”
  “苏州自贸片区在第一年中取得很多很好的成绩,但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建设,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压力,当然也是动力。”王俊坦言,外部的压力来袭,苏州自贸片区更应当迎难而上。
  她建议,苏州自贸片区一方面要继续练好内功,围绕制造业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物流的各个环节加以探索改进。另一方面,要学习外部先进经验,以此启发一种敢于思考和探索的精神,结合本地特征和优势,把对方和苏州的相似之处进行挖掘和扩展。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王俊认为,苏州自贸片区面临的下一个议题,是如何利用自贸片区的优势,站在更高的角度为国家探索和试点一些经验,复制推广到像苏州这样的地级城市中,期待苏州自贸片区能够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前路虽长,尤可期许。
其他文献
大雪  12月7日  公历12月6至8日入节。“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解释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我们不仅期待着着一场大雪来临,更期待着被大雪覆盖的姑苏城。  腌肉  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苏州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经过一番制作,半月后取出,
期刊
白露已过,天气渐凉。來金陵已逾百日,闲来泛阅,看到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不禁想起了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斗蟋蟀的往事。  蟋蟀又名促织,在江南民间素有秋末冬初斗蟋蟀的风俗。斗蟋蟀始于唐代,南宋的时候为最流行,此时斗蟋蟀上到京师皇宫,下到穷乡僻野,皇族,官民,僧尼都雅好此举。明清两代斗蟋蟀之风经久不衰,明朝甚至出现了一名“促织皇
期刊
生物医药是当今世界最具成長性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苏州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力争十年内集聚企业超万家、产业规模破万亿。作为苏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聚集1500多家新药研发企业以及4万多名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今年上半年,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在园区举行。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介绍,园区将全力打造苏州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核
期刊
去年8月26日,江苏正式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约占江苏自贸区一半面积,且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时至今年8月26日,苏州自贸片区获批建设已满一周年。  这一年,在这片60.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制度革命正在纵深推進中。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苏州自贸片区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举措。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蹄急步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交上
期刊
术节的举办时间,也从往年的盛夏,变成了相约在冬季。  俗话说,“晚到也比不到好”,更何况今年的iSING! Suzhou还为我们带来了特别的惊喜——在11月24日的“iSING! Suzhou·唐诗名篇”世界首演音乐会上,来自7个国家的青年歌唱家演绎了15首凝聚着中华文明优秀传承的唐诗,近800位苏州观众亲临现场,见证中华千古名篇在中外艺术家绝妙演绎下的同频共振,焕发出振聋发聩的艺术生命力。  一
期刊
江苏自贸区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一周年,发生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本刊记者带大家一起回顾这过去的365天。  成立一年来>>>  苏州自贸片区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00家  实际使用外资11.36亿美元  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62个  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2.47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4091.688亿元  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文件47项  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
期刊
26年,白驹过隙。中新合作的梦想产物——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带给苏州,带给中国,带给世界惊喜,成就了一段国际合作的传奇。  2019年,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落户园区,在这片梦想之地上开出了更鲜艳的花。一年多来,苏州自贸片区蓬勃发展,带着中国和新加坡的基因,创出了苏州发展的特色,丰富了国际合作的新内涵。  “中新合作”的国际基因,书写一个新的成长故事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园区从一片荒凉的“泥塘”,到
期刊
回顾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历程,从一片荒芜到高楼林立,从产业发展“一穷二白”到“创新之城”,国资国企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区19家一级监管国企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新集团)应该是成立最久、发展最传奇、成长最具代表的一家。  回望与致敬用“拓荒牛”精神闯出发展之路  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5月12日,园区打下第一根桩,这
期刊
相见恨晚,非常有趣  人物:张煜  来园区时间:2020年6月  “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上个月,政府刚批了新的地方,面积比这里大了4倍,目前装修草案差不多了,春节前就可以搬进去。除了常规的工作场地、实验室之外,还有咖啡吧和健身房,工作开心,才能出活嘛!”张煜笑道。  今年6月,张煜正式来苏州工作。在此之前,他留美11年,回国后在杭州短暂工作过一年。至于为什么选择苏州,他好像有说不完的理由。  
期刊
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坚持“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目标定位,着力在开放创新、营商环境、市域联动、产业转型等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在制度创新方面,先后出台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文件47项;推出涉及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形成创新性强、企业受惠面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案例62项,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其中2项案例获评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7项案例上报商务部,7项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