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具备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际能力,逐步培养具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是教师或者家长,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都切忌急于求成,应慢慢等待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应从这几个方面着力潜移默化。
  一、基本功的牢固掌握
  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查和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要读通文章,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语的时候,利用查字典扫除文中的障碍。然后在诵读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应该反复诵读达到进一步的理解,如有可能,可以利用记忆深化理解,把令人费解的问题及时的圈点和勾画利于以后的疏通、理解和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出自己想要了解和应该知道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重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质疑。
  3.阅读阶段,此时学生应该认真思考、自主形成见解,语言的组织要求缜密、严谨,围绕主题,问题的设计要求达到训练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阅读,并且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以这样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推进直到学生具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阅读会变得就轻驾熟。
  4.复述文章的能力。复述课文是衡量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考量学生对于文章重点的选择和全局的概括做到良好的铺垫。
  5.朗读比赛的进行。进行朗读比赛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证,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语感
  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嶺》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旖旎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
  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罗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用投影片出示了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小猴吃葡萄。”“小猴大口大口地吃葡萄。”引导学生在句子的对比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感悟语言的精妙,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四、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另外,我们也可以以教科书为中心,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时,我让学生课下在学校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举行“李白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亦指出:“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如夏花一样在我们静静的期待中绽放开来。
其他文献
宁南山区多山多沟多贫。我从固原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固原西山里回汉杂居的一所小学里教书。一头扎进大山三十几个春秋。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育人生涯,颇也领悟了大山深处的一些教育教学。现以自我浅薄的认识浅谈以下大山深处的教育。  一、从党的教育方针为导向,以自己的脚踏实地搞教育为起点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目标,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可见对教育加大了强调。“百年大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古人说:“夫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要做到观文入情,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语感是学
期刊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家风是一条戒训,陪伴我们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警示着我们的言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无数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远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许多堪称经典: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家风是一
期刊
一、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各种渠道,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一到主动去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通过与学生平等、真诚的对话,就能促进学生顺利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例如,我在当值周教师时,有一位学生没有带校牌,我不让他出校门,他很不理解,还说一些难听的话,正在这时他妹妹
期刊
俗话说:“没有‘悟性’的人是不可能学好任何东西的。”是的,有的学生说:“我上课听起来全懂,可等到解题就不知怎样下手。”究其原因,是此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力,缺乏解决问题的“悟性”。一般来说,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视“感悟问题”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这也是新教材
期刊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为富有自信心、行动果断、性格开朗而富有活力的人。  现在的宝贝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没有不
期刊
为师二十余载,做了二十余年班主任,平淡、勤恳。没有丰功伟绩,只有些许心得。今天我把自己粗浅的体会和同仁们分享如下:  一、健康的人格远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  班主任在经验交流时常提到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勤、跟、查之类的字眼,或许别人会笑我们老生常谈,嫌弃我们做的太细碎,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更能彰显品质。班主任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琐碎小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着孩子们的认知使他们的人格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一个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绝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前提就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幼教队伍的建立不仅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幼儿教师实现自己梦想的需要,同时还是立园之本、兴园之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园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现代幼教改革发展
期刊
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达到这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我根据近期上了一节口语交际的研讨课,就谈谈我肤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
期刊
作为一个人,我觉得最基础的是应该做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和”。在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几年后,我更深刻地觉得我们应该做到“和”。那何为“和”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和平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应该是我们生命里一种境界。  和,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里的一种追求。  从课程性质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实也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所谓人文性,那就是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