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如何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且诊断难度较大。此外,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差异明显,因此,应当重视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以便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疾病的治疗,避免造成病程延长, 增加治疗的难度。临床在诊断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时常采用超声诊断,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等,使用广泛。笔者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1、二维超声

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诊断中,二维超声为基本诊断方式,包括经阴式与腹部超声两种,其中经阴式超声的诊断敏感性更高。有学者选取子宫腺肌瘤患者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二维超声诊断,后者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由于未配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使用二维超声在诊断肌瘤时无法检出不典型肌瘤,因此极易出现误诊现象,诊断准确率较低。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1)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

此诊断技术属于血流显像技术,相比于二维超声诊断的鉴别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在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极腺肌瘤的确诊率的提高程度较高,这主要由于腺肌病的阻力指数与波动指数均比肌瘤更高。正在诊断此两种疾病时,其影像学表现差异为:子宫腺肌瘤的周边不存在环形血流,阻力指数较高。然而,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其表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图像显示的范围要求较高时,其图像表现为模糊不清,且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极易受到探测角度的影响。

(2)彩色多普勒能量现象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图是单位面积的红细胞利用信号振幅与数目进行成像,其信号强弱是利用信号的色彩与敏感程度所反映出来的,对于红细胞数据具有间接性的反应作用。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子宫肌瘤者具有完整的血管网, 且血管呈现带状或者树状分布,相比于周边血管,能够清晰显示出来;同时,腺肌病肌壁的血流弥漫增多,且不存

在环状血流;子宫肌瘤患者时动脉型频谱,而子宫腺肌病是静脉型频谱,此处可作为两种疾病诊断鉴别的依据。彩色多普勒能量现象技术在血流情况的显示中优势明显,具有完整性,且在低速血流鉴别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不存在混叠,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且操作简便。
  3、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观察分析疾病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对病灶、子宫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在良性子宫疾病的诊断中,三维超声检出率较高,且存在三维重建功能, 相比于二维超声,明显提高了确诊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不管是在但出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还是伴随其他疾病的子宫肌瘤中,确诊率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度, 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4、超声造影

对于肝脏肿瘤有关疾病的鉴别中,超声造影技术优势明显。在诊断正常组织、细小血流、病灶中,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较高,可使得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清晰显示出来, 可有效促使诊断准确性提高。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造影剂更新换代,超声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红。研究指出,子宫肌瘤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诊断时,首先在其周边出现环状,且向内部充盈, 在到达极限以后,正常部位与编造的边界明显。相比于常规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超声造影诊断,明显提升了确诊率。对于子宫腺肌瘤而言,使用超声造影诊断时, 与正常肌壁一起充盈,且程度较低,能够观察处充盈的缺损情况,表现为筛孔样,且陈旧血液在囊腔中充满,周边环状未出现增强现象。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时,均可有效且及时发现病变,但对于不典型腺肌瘤、肌瘤的定性诊断中, 存在较大诊断难度。使用超声造影诊断时,其优势体现在可动态性、实時、连续的观察病灶血流灌注情况,促使鉴别诊断准确性有效提高。此外,根据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 对手术方案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还将使用超声造影技术, 另外,栓塞治疗效果也可通过超声造影评估,有助于避免辐射至女性卵巢。

5、实时弹性成像诊断

实时弹性成像诊断技术可将病变至硬度与弹性反应出来,操作简单。病变施加压力时,弹性和形变程度表现为正相关,其中红色表示软性病变,蓝色阴影表示硬性病变, 绿色则为两者之间。使用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乳腺、甲状腺等疾病时,效果明显。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弹性超声在妇科疾病鉴别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科室的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病变范围形象、置管的显示出来,诊断结果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使用弹性超声诊断时,子宫肌瘤内部可见蓝色,肌瘤包膜清晰可见,局部多表现为红色或者绿色,而子宫腺肌病则表现为黄绿色相间,且具有一般的清晰度。研究指出, 正常子宫肌层的硬度比子宫肌瘤患者更小,但比子宫肌腺病的病灶硬度更大。因此,实时弹性成像可作为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诊断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甲型流重症感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今后护理甲流患者提供经验。方法:找出研究对象31例甲型H1NI病例,总结其疾病特点和护理方法。结果:31例患者中达到出院标准,治愈出院27例,加重转上级医院4例。患者未院内感染,护理人员未感染。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为今后收治甲
期刊
【摘要】为提高维和步兵营一级医院的一线救治保障能力,作为一名一级医院军医,结合自身经历,归纳总结维和一年来救治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分析一线军医急需掌握的急救技能,为后续维和部队医务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维和 步兵营 一级医院 救治能力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65-02  南苏丹处于非洲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多
期刊
气性坏疽系革兰阳性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废弃物、植被及哺乳动物胃肠道中。是一种罕见的、坏死性筋膜炎。可发生在多种临床环境中,据报道[1]感染总病死率约为25%,若不经治疗,病死率达100%。本病此病发展迅速,在缺血、低氧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保留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本文
期刊
【摘要】口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为了了解现有口罩的质量状况,本文通过实验数据比对了34批分别来源与网络购买、门店零售以及本地生产的口罩质量指标比较。口罩的品种包括有医用防护型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等,发现了多个口罩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包括颗粒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无菌、微生物、口罩带。旨在增强群众对口罩质量问题的关注,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用口罩;颗粒过滤效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51-02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医学界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z中医外治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凭借其无害无污染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本文对于中医外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进展做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  高金金[1]等学者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多囊卵巢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康润公司的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方法学性能,评价其是否与试剂盒说明书中性能质量结果相一致。方法根据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 CLIA’88 性能验证文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患者血清,分别用罗氏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器和DS-2全自动酶免疫仪检测患者血清AMH水平,比较同一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检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医学工作当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的研究、革新或是患者疾病本身的治疗,同时还要富有医学人文精神,在注重医学技术和患者本身疾病治疗的同时,体现出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推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发展,促进“以人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体系构建。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学习认识,首先分析了人文精神在现代医学中的必要性,然后就现代医学工作中的人文精神建设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
期刊
【摘要】目的 报道1例血型嵌合体的亲子鉴定案例。方法 采集被鉴定人血样、毛发和唾液斑,采用Microreader 21 Direct ID System STR荧光检测试剂盒和Microreader 24Y Direct ID System STR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扩增和基因分型。结果 采集血样的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小孩基因分型完全一致且有些位点出现三个基因分型,性别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小孩与父亲的基因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36-02  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耕耘不缀,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发展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韦氏骨伤科流派。2017年6月韦贵康教授荣获国家中医行业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称号,可谓实至名归。现对其学术流派的形成
期刊
【摘要】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1-2],以受累部位的肿胀、席纹状纤维化及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其全身脏器累及范围较广,诊断及治疗后的评估极为重要[3]。发射型正电子断层-计算机断层显像(Emissio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