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讲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学习的一方。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展。为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笔者采用了“学讲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结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谈谈如何运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教学模式。
  一、 情境催疑,自主先学
  疑问是思考的起点,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是知识的起源,是探究的动力。提出疑问是“学讲课堂”的第一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课堂中的问题从何而来?笔者一般不会直接向学生提问,而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起到“激疑诱思”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创设了逛商场的情境:“小明、小芳和小丽一起逛商场,想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为新学期做准备。”笔者边说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瞧,他们买了哪些文具?大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真实的生活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钱?”“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钱?”“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钱?”提出问题后,笔者没有直接做出任何指导,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答问题。
  二、 小组讨论,合作研学
  合作力量大,合作智慧多,交流与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讨论研学是“学讲课堂”的第二个环节,笔者在此环节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讨论研学是自主学习的第二个层次,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讨论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分享学习中的成果和经验,同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预留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 展示交流,学生讲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从“教书匠”变为“引路人”,从“管理者”变为“合作者”;学生从“接受者”变为“探究者”,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在“学讲课堂”中,学生要依靠自主探究,把知识“学进去”,再“讲出来”。这里的“讲出来”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梳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在学生的小组研讨结束后,给学生提供了讲学的机会,请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并让他们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鼓励学生踊跃展示自我,加大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引导他们在讲学中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讲学”不仅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 回顾反思,自我悟学
  知识的建构如同营养的吸收,需要学生不断反思与领悟,就好比牛的“反刍”,要反复咀嚼、回味初步掌握的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反思悟学”是“学讲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能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悟出数学思想,悟出学习之道。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安排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想想自己的解答过程,修正自己的解题思路,还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厘清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学讲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先学”“合作研学”“学生讲学”“自我悟学”不断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何橋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虽然每位教师都期盼自己的学生成器成才,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成为优秀学生(所谓的学霸),而大多数都成为普通学生,还有极少数学生沦为学困生。其实,学困生也能盛开成一朵花,只不过他们的绽放速度比较慢,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与耐心等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成绩暂时落后学生的简称,也称后进生,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想让学困生华丽转身,使他们也能美丽绽放,必须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新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说:“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聪明,即应当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理性精神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下面,笔者谈谈指向思维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主张生本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发展,要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范式,该教学范式包含六大要素,分别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应用迁移.每个要素都指向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着想,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它是语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性作用,就应该立足教材,导向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而课后习题就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解读文本时聚焦课后习题,穿插拓展训练,有条理、有层次、有梯度地将语文要素的教学与训练落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在熟读中“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二是在精思中“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提高阅读效率。  一、树立“读有所思”的默读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识字教学强调多渠道、多策略,重视识用结合、书写技能、书写姿势等。教师要让学生在书写、运用汉字的基础上感悟汉字,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达成既“育人”又“育能”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游戏进行趣味指导  识字教学需要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既注重字理,又不失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汉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一般来说
珠心算主要是利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口诀,还要记住每次算珠的变化。学生进行珠心算需将数学原理作为基础,运用珠算独特的运算体系进行操作,这对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大挑战,但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珠心算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好珠心算可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珠心算教学,做到珠心算与教材紧密结合
从古至今,数学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被广泛应用。同时,数学在其他学科中也被广泛应用,如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等。在新科学与新技术的诞生上,数学也提供了帮助。如今,学生从幼儿开始学习数学,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布置过于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
文言文与当前的白话文差距较大,因此在带领学生阅读文言文作品时,教师都习惯于帮助学生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最终将文言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样逐字逐句的翻譯将文言文的表达韵味淘洗得一干二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会减弱。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言文的语言本身,充分“让学”于学生,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主动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一
数学是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促进他们思维成长的关键课程,也是非常严谨、抽象的科目,让很多学生乃至成人望而生畏,而“有温度”的数学课堂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会脱节,更无法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让课堂更舒适、更温暖.教“有温度”的小学数学应以儿童为主体,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设计符合儿童现实需要的学习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