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新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说:“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聪明,即应当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理性精神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下面,笔者谈谈指向思维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规律背后的思维价值,并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计算领域,“凑十法”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便,这是数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如果将“凑十法”看作一种策略和一种思想,其教学出发点和归宿会截然不同。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时,有些教师会通过“凑十法”教学生计算,如对于“8+3”,教师会问学生:“8还差几可以凑成10?从3个东西里面拿出2个还剩几个?”其实,教师如果将“8+3”的运算过程交给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悟得计算的规律。当学生自己悟得“凑十”的目的,并形成了相应的思维,那么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计算,他们就能条件反射般地向“凑十法”方面去思考。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后面的多位数的计算或小数的计算中要用到的“凑百”“凑千”“凑一”等方法,就能产生本质性的理解。不光是加法的计算,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都可以往“凑整”的角度考虑。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在問题驱动中激发思维
  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直接指向问题思考和解答的内容,教材会给出一些信息,让学生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得出相关结论。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利民小学三年级1班和2班共有学生72名。如果从1班调2名学生到2班,两个班的学生就一样多。利民小学三年级1班和2班各有多少人?”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会很困惑:为什么从1班调了2名学生到2班,就能说明1班原来比2班多了4人?笔者启发他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呈现这一过程:1班比2班人多,就画得稍长一点,经过调动,两个班人数变得一样多,就通过补齐的方法将线段补齐。结合线段图,学生恍然大悟,一眼就看出了1班比2班多了2个“2人”,即4人。数形结合的方式让问题和结果变得非常直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在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形成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笔者经常带领学生思考、探究、创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时,笔者在课程开始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在献爱心活动中,宁宁将自己储蓄罐里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老师数了数,一共206元8角6分。老师该怎样记录这个数字呢?”有的学生将数字直接相加,有的学生列了表格进行填写,还有的学生建议将“元”全部用“分”表示。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学过的个位、十位、百位不够用了,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数位?”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提出了“小位、小小位”等数位。笔者接着启发学生:“8角是1元的[810],6分是1角的[610]。”学生恍然大悟,“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突破了自己原有的认知,他们为自己的创造成果兴高采烈。笔者郑重地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写在黑板上,而后让学生继续讨论自己的发现。最后,笔者给学生播放“小数符号的历史演变”视频,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小数点。
  郑毓信教授鼓励教师要带领数学课堂从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走向思维的培养和提升,由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培养走向一般性思维策略的形成,在“知识的问题化”与“问题的知识化”中,通过问题启迪智慧。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做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必然丰富,师生关系必然融洽,教学模式必然灵活。教师不应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是引领者,不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样方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本质,让学生在科学的教育观念下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教师的指导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的教育使命,思维的发展、审美的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收录了一些精读课文,其阅读目标和能力指向与普通的课文相比,学习主题更突出,带有明确的习作指导价值。如何充分发挥习作单元课文的价值,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麻雀》一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瞄准靶心,聚焦重点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便根据学段目标,将习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细化,这就让教材的习作单元有了明确而具体的教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理解或认知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生某些方面的认知缺陷。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并且透过错误的表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认知缺陷,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认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及时补救,完善认知  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的认知存在缺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
期刊
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对于刚刚接触书面语言表达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尝试将自己平时的口头语言转化成无声的文字符号,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孩子都浸润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就把意思表达完毕的简单交流中,突然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或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进行详细的表述,无论是从语言习惯还是词汇积累上,对他们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摘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倡导的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学力等的不同,采用差异性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文结合“解比例”教学案例,对如何利用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简单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差异性教学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习惯、兴趣、能力、基础、思维等方面都不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言”是指对文字的感悟与解读,“意”是指对文本含义的深刻体会,二者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把握从“言”到“意”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含义,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言到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由言到意”的语言解析  (一)“由言到意”的含义  “由言到意”是理解和倾听的过程,“由意到言”是解读和表达的过
期刊
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内心的感知,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品析词语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时,常常采用专业性的指导方法,重音在哪里、怎样划分节奏、语速快慢如何调整等都为学生完全设置好,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体验。角色朗读的指导应该淡化纯技巧的点拨,鼓励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形成感受、获取体验,最终促使朗读能力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
在信息时代,怎样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各个渠道的资源,丰富写作内容和内涵呢?笔者尝试从“活用”“用活”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写出丰富、生动、有创意的作品。  一、活用材料:豐富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能用于写作的素材不够丰富。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活用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例如,在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植物的形状入手,在作文中融合了自
摘要:富有创造力与启发性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在本文中,笔者从趣味性、实践性与反思性三个方面,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途径与创新展开探讨,并力求以此为契机,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优化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反思性,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虽然每位教师都期盼自己的学生成器成才,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成为优秀学生(所谓的学霸),而大多数都成为普通学生,还有极少数学生沦为学困生。其实,学困生也能盛开成一朵花,只不过他们的绽放速度比较慢,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与耐心等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成绩暂时落后学生的简称,也称后进生,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想让学困生华丽转身,使他们也能美丽绽放,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