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入中国的两种火鸡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火鸡人们并不陌生,西餐中的烤火鸡是一道有名的菜,欧洲人在欢度圣诞节时更是少不了这道名菜。包括大型的尼古拉斯火鸡、中型的倍蒂布火鸡、小型的倍蒂纳火鸡我国现在都有饲养。火鸡又叫七面鸟,也叫吐绶鸟(Meleagrisgallopavo),属吐绶鸡科,身体比家鸡高大,公鸡重12—18公斤,母鸡重8—9公斤。头部裸露,无羽毛,有珊瑚状皮瘤,喉下部有肉垂,胸部饱满而突出,背部宽而长,胸肌和腿肌都十分发达。公鸡常展开尾羽呈扇状,像孔雀开屏,这时皮瘤和肉垂由红色变为白色。母鸡每年产蛋六七十枚。火鸡原为野生的,产于北美,最早由西班牙人驯养,1525—1532年由西班牙人传人欧洲,后逐渐传到世界各地。
  火鸡是何时传人中国的呢?据笔者所知,在明代初年就有火鸡传人我国的记载,《明史·三佛齐传》说1371年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就曾向明朝廷进贡火鸡:“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遣行人赵述诏谕其国。明年,其王马哈剌扎八刺卜遣使奉金叶表,随入贡黑熊、火鸡、孔雀……诸物。”
  这里所说的火鸡是什么样的呢?明郑晓在《吾学篇·皇明四夷考卷上·三佛齐》中是这样描述的:“洪武初,三佛齐国贡火鸡,大于鹤,颈、足亦似鹤,锐嘴,软红冠,毛色如青羊。利爪,能伤人腹致死,食火炭。”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三佛齐国》也有记载:“有鸟焉,其名曰火鸡。其状如鹤,长喙,羊毫而圆身,红冠而青翼,黑足利爪,喜食炔炭,击之不死。”而对火鸡记载最为详细的,要属曾随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马欢所写《瀛涯胜览·旧港国》:“又出一等火鸡,大如仙鹤,圆身簇颈,比鹤颈更长,有软红冠,似红帽之状,二片生于颈中。嘴尖。浑身毛如羊毛,稀长,青色。脚长,铁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肚肠,肠出即死。好吃炔炭,遂名‘火鸡’。”综上所述,可知明代所说的火鸡大小和形状都像鹤,颈比鹤颈还长,嘴长而尖,头有软红冠,颈有两片红绢状物,脚长爪利,伤人腹可致死。身上的羽毛如羊毛,好吃火炭,产于东南亚一带。
  《辞源》(修订本)认为明人所说的火鸡即今火鸡(七面鸟、吐绶鸟):“七面鸟的别称。即吐绶鸟,也称火鸡。明马欢《瀛涯胜览·旧港国》:‘又出一等火鸡,大如仙鹤……好吃炔炭,遂名火鸡。”笔者认为明人所说的火鸡根本不是今火鸡,二者为同名异物,我们将二者比较一下,即可证明拙说。今火鸡远没有鹤那么高大;脖子也很短,远远赶不上鹤颈长;毛如一般鸟羽,不像羊毛那样细细的、一根根的;也从未有过伤人腹致死的记载。所以从形状、毛羽、习性等方面来看,明代火鸡并非今火鸡。更何况如上所述,今火鸡是1525—1532年才由西班牙人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传至世界各地的;而据《明史》记载,三佛齐国早在1371年就向明朝廷进贡火鸡了,起码要比今火鸡传人欧洲还早154年,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明人说的火鸡不是今火鸡,那又是什么鸟呢?笔者认为明人说的火鸡,即今鹤驼科的“鹤驼”(Casuarius casuarius),又名“食火鸡”。鹤驼形似鸵鸟而较小,羽毛为黑色的,呈长针状,与一般鸟羽截然不同,头顶有一角质冠,颈部有块赤红色的肉皮。能用锋利似刃的长爪,迅速将人的肚子剖开(明·马欢《瀛涯胜览·旧港国》所云之火鸡“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肚肠”,即今鹤驼之习性也),所以产地的土著居民都非常留神,远远躲开它们。产于澳洲北部、伊里安及其附近岛屿的热带密林区(参见欧阳淦等《观赏动物》,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从形状、毛羽、习性、产地来看,明人说的火鸡与今鹤驼显然是同一种动物。
  那么今人所说的火鸡又是何时传人我国的呢?清初耶稣会传教土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坤舆图说》一书介绍了一种产于今秘鲁的“鸡”:“亚墨利加州(即今‘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白露国(即今南美洲的‘秘鲁’)产鸡,大于常鸡数倍,头较身小,生有肉鼻,能缩能伸,鼻色有稍白、有灰色、有天青色不等。恼怒则血聚于鼻上,变红色,其时开屏如孔雀。浑身毛色黑白相间。生子之后不甚爱养,须人照管方得存活。”这儿所说的“鸡”,从其鼻能变色、尾可如孔雀开屏、大于家鸡数倍等特点来看,显系今人所说的“火鸡”,但是那时尚无“火鸡”之名,足见今“火鸡”之名起码是在南怀仁《坤舆图说》成书之后才产生的。南怀仁在《坤舆图说》中不过是介绍了一下这种鸡(今火鸡),那时这种鸡尚未传人我国。
  今火鸡最早是在1671年作为贡品输入我国的,据清末民初周学肃《古今怪异集成·杂禽类》说:“康熙辛亥(公元1671年),西洋人有以火鸡入贡者。舟进苏州阊关,出鸡于船头,令市人聚观之,赤色,与鸡同,饲以火炭,如啄米粒也。”这是今火鸡被称为火鸡的最早记载,火鸡传人欧洲130多年后才首次传人我国。当时尚未作为肉用禽类饲养,而只是作为贡品供观赏而已。
  今火鸡传人我国进行饲养并供食肉是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据周学肃《古今怪异集成·杂禽类》记载:“道光时,英人占舟山(今浙江省舟山群岛),携火鸡以来,遂有遗种。今定海(县名,在舟山群岛南部)人豢之者甚众,岁由甬舶载以至沪,供西人之食者,不可胜数。”这是指鸦片战争时英国人人侵舟山群岛,带来火鸡,遂使火鸡在舟山群岛繁衍开来,后来在舟山的定海进行人工饲养,供上海的外国人食肉用。
  为什么清代传人我国的火鸡会与明代的火鸡(鹤驼)重名呢?笔者认为这当是清代火鸡从外国输入我国时,明代的火鸡为何种动物已失传(因当时鹤驼只是作为贡品输入我国,后来并未在我国繁衍),遂误以为就是明代的火鸡,于是就将这种新传人的禽类称之为“火鸡”,造成了明、清两代所称的火鸡同名异物的现象。
其他文献
唐皇村的张老六从北京回到了屯子里,除了肩上一个鼓囊背兜,手里拎着的是两瓶北京二锅头。自家土草房就在眼前,他却打怵走进去。因为活阎王一样的爹,一见面就骂得他狗血喷头。十几年如此。如今他老了,打不动了,但骂的劲儿有增无减。  对张老六来说,这次回来不比以往。他有钱了,好歹也算富人还乡。兴奋伴随着紧张,不觉间,他已迈进家门。  阳光透过窗上的破塑料布,屋里有些朦胧。一股发霉的味道刺鼻呛眼,几只深秋的苍蝇
期刊
本来,决定去波士顿的时候,我就想联系她,却拖到都要走了,才给她发了个信息,问她有没有空,一起喝杯咖啡?  看着信息发出,我又后悔起来。毕竟,之前我们只见过一面。我认识她,是因为她跟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是好朋友。去年,那个朋友在灵隐那边买了房子,把我们叫去聚了聚。  只是那次我和她没怎么聊。我坐得离她有点远。朋友介绍说她刚从美国回来,引来好多人跟她说话。哪个州的房价便宜啊,怎么贷款啊,七嘴八舌中,我听见
期刊
《前赤壁赋》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于德北,他从自身中脱离自身,在文学敞开的迷宫中又探出一条写作的出路。于德北早已在小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等创作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他并不设限自己的创作方向,而是以裂变的痛感促发写作的驱动力量,《前赤壁赋》这篇小说就有一股遒劲之风。于德北贴近生活,发现细节,思索生命,他将日常生活作为素材,对生活经验进行智性处理,把日常性与生命哲学重叠在一起,指向精神的深度,使小
期刊
恩格斯曾说过非常具有辩证法意义的两句话:“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不固定是固定的。”循此理观之,不论是节候里春夏秋冬四时的冷热寒温变易,还是人世伦理关系中的远近亲疏的变化,本不足为奇。然而,这对于平顺处世与惯常思维的人来说,确有一时难以应对的心理撞击,如果能通晓天地人生的变化不息之理,不仅能对于这种变化早有预知,并可能转化为积极效应。正像知道秋尽冬来,事先要备好冬衣一样,谁还自寻烦恼地去感慨春暖冬寒
期刊
昌耀《高原散诗》组诗四首发表在1956年《文学月刊》(《鸭绿江》曾用刊名)四月号,可翻阅《昌耀诗文总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作家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昌耀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咯拉走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昌耀诗选《峨日朵雪峰之侧》(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版),并没有发现这组诗的踪影。即使查找昌耀生前自己选定的诗集《
期刊
主持人语:  丁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段”刊登在《文学战线》(《鸭绿江》前身之一)1948年9月第一卷第三期,是第37章《果树园闹腾起来了》。整部书,这一章文字最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完成于1948年6月,虽得到萧三、胡乔木、艾思奇等人称赞,也有人提出批评,一时难在华北出版。丁玲接受陈企霞建议,趁即将跟随蔡畅赴匈牙利参加世界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之际,把书稿带到了东北。丁玲7月底到
期刊
二旺姓单,家住单家湾子。父亲病故,跟母亲和智障的哥哥一起生活。他家生活窘迫,是个贫困户,因此也是我的重点工作对象。  我是第三批省选干部,这次是驻乡镇,协助党委做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没有具体职位,听各乡镇党委分配。本来,分配我的具体工作就是协助做宣传工作,其间杏树村的扶贫第一书记调走了,我便接了第一书记,等于有两份工作了。  初次到单家,我是跟镇里的包户干部去的。寒冬腊月,他家的门大敞四开。三间
期刊
  
期刊
近两年来,90后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他们不但成为各大文学期刊的常客,很多还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篇幅不小且质量上乘的长篇小说。在他们的创作中,择取身边经历以谋篇布局者越来越少,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在他们这里面临着失效;出自于虚构、才情和冥思遐想的作品,越来越多且成为一种常态;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知识型小说成为他们笔下的常客,显示出一种深邃的思想性,以迥然不同的审美品格宣示着出手即成熟
期刊
关于海洋文化或海洋文化精神,论者有多种多样的说法,究其实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目光远大,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犯难,重视商业贸易,能够漂洋过海去创业发展,在重农与重商的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  海洋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但并非凡是沿海地区的人群都具有海洋文化精神,它还与特定的历史传统、特定的生计方式及产业结构相联系。即使同属海洋文化区域,其海洋文化精神也有强弱之分。  就拿泉州与漳州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