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那些事儿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仿佛听到奶奶的银杏树在对小银杏树苗低语,站直,向上生长,要争气,结成造福一方的果实!小树苗抖擞精神,展开羽翼,蝴蝶一般的叶子在风中飞翔,绽放着青春的美丽。
  从我懂事起,奶奶家门前就有一棵粗壮的大银杏树。
  每当深秋之际,银杏树上的扇形叶片就变成金灿灿的。秋风吹来,一片片银杏叶如蝴蝶随风翩翩起舞,落在地上的一片金黄,雍容了整个秋天。藏在树叶浓荫处,青的、绿的、黄的、橘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银杏果,在秋风的扫荡中不停地摇晃。
  我曾听爸爸讲过他的小伙伴偷奶奶家银杏果的趣事。
  银杏果大小老少在枝条上晃荡的时候,村里的小“馋猫”们就惦记上了。
  “呀”这儿一串!“呀”那儿还有一大串,铃铛一样!“呀”树顶上挨挨挤挤地成小山了!他们东瞅瞅,西望望,蹑手蹑脚地捡起一块小石头,“嗖”地一声,小石头飞上了树,树上探头探脑的银杏们一呼百应,“噼啪”地往地上蹦。他们猫腰玩命地捡,左衣袋,右衣袋,想象中的那炒熟的绿茵茵的果仁冲击着味蕾,哈喇子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一双小脚悄没声息地映入他们的小眼里,他们的身子便哆嗦了一下,两只小手紧紧地捂住衣袋,直起身子。就看到奶奶兩手叉着腰,一脸凶相地站在面前。谁喊了一嗓子,“快跑!”“呼啦”一下,几个孩子作鸟兽散。奶奶也不追赶,只是弯腰拾起几个剩余的青涩的小银杏果,自言自语:“这么小就打下来啦?啧啧,这些半拉小子,真不会过日子!瞅瞅这个,一准能长成大个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斤银杏能卖8分钱,家里的吃穿用度等开销,老爸的书本钱都指望着这棵银杏树帮衬。奶奶把卖银杏的钱攒下来,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尽管一家人也穿过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每逢过节,奶奶还是从牙缝里挤出点钱,打打牙祭。
  银杏成熟的季节,奶奶把一大张油纸布平放在树下,举起一根长竹竿,瞅准树上那一串串橙黄的银杏,一竹竿打下去,树上的银杏仿佛听到了奶奶的召唤,他们唱着歌儿,昂起头,手拉着手,撒着欢儿,“噼里啪啦”争先恐后地往地上落,一簇簇,一堆堆的,浩浩荡荡地堆积成一个金黄色的天下。奶奶说,打银杏力道不能太重,否则,会伤了银杏树的元气,影响来年结果。别看这不起眼的一敲打,还真有说道呢!奶奶一簸箕一簸箕地盛打下来的银杏,装在麻袋里,鼓鼓囊囊的麻袋托起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爸爸小时候体弱多病,有一年秋天,爸爸感冒,一直没有治好,最后咳嗽越来越重,送到县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已经是肺炎,要住院治疗,可是住院要花一些钱的呀,奶奶安排爸爸在医院里先住下,她回家连夜把银杏果全打了并且洗净晾干,带回县城送到医药公司,凑足了住院的钱。
  后来爸爸考上了大学,村里许多年里只考了他一个大学生,这也是全村的荣耀。家里承包的几亩地,根本剩不下多少钱来交上大学用的费用。奶奶对爸爸说,你只管去上学,学费的事不用操心。几年下来,爸爸每年的学杂费,都是打了银杏果卖的钱,以及左邻右舍的帮衬,才勉强维持了下来。
  几十年过去了,门口的银杏树陪奶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树干挺拔,傲立苍穹,树冠如盖。这棵银杏树成了村里的标志。奶奶却一天天地老去。今年放小长假,我们回到了乡下奶奶家,正赶上打银杏。奶奶的背已驼了,耳朵也有点聋,手也举不起竹竿了,只是眯着眼睛看我们打银杏,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秋菊,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忽然想起骆崇泉的《打银杏》——屋前有棵银杏树,屋后有棵翠竹。屋后采来一枝竹,屋前树上打银杏,手中翠竹轻轻摇,银杏树下遍地金。屋前有棵摇钱树,屋后有片聚宝林,屋后编成大竹筐,屋前树下装笑声。手中竹筐沉甸甸,银杏树下喜盈盈。
  今年收成很好,奶奶吩咐:“这几袋送到村东头老孙头家里,他家遭变故了,两个孙子正是用钱的时候。”老爸打趣道:“这银杏一斤十五元呢!”奶奶笑道:“咱们最艰难的几年多亏乡里乡亲帮衬,吃水不能忘挖井人哪!”秋风拂动着奶奶的白发,银杏叶簌簌地从树上落下来,铺就一地的辉煌。
  银杏的营养成分很高,具有治咳喘、益肺气、缩小便、护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能力、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保护肝脏、减少心律不齐等功效。所以,银杏果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保健及养生价值。
  爸爸告诉我,奶奶把卖银杏果攒的钱,都换成了银杏树苗,送给村里的人种。我仿佛听到奶奶的银杏树在对小银杏树苗低语,站直,向上生长,要争气,结成造福一方的果实!小树苗抖擞精神,展开羽翼,蝴蝶一般的叶子在风中飞翔,绽放着青春的美丽。
  “噼啪”我仿佛又听到银杏成熟落地的声音,那是生命的张力,那是银杏树的魂,那是渐渐老去的奶奶的一颗明亮的心灵,是村里长盛不衰的一道风景。
其他文献
可用三分钟勾勒一座城市,是否太简笔?更多丰富的细节等待你用自己的脚步去填充。  “成都是个很巴适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的名堂……”  第一次去天府之城,因为停留时间短,攻略也做得很简单:只在手机里下载了几首关于成都的歌之后,便出发了。  为我充当“声音地图”的,不是那首“惊艳了中国”的《成都》,而是一首网络歌曲《带你游成都》。由每位成员都是土生土长成都人的“钢管兄弟”演唱的。2006年他们将草蜢乐队
期刊
记忆里,一条小河环绕我家,家在绿树掩映中像一个小小的岛,通往小河边有七八个台阶,台阶下暗生着绵密的青苔,青苔的绿极清爽,状如短短的毛发。一场雨后,真是“雨滋苔藓侵阶绿”,青苔带给人一片醉人的清凉。  对于青苔,是那么地熟悉,雨季,院前院后的屋角,大树下,常常会生出一丛丛的青苔,暗绿色,摸上去滑腻腻的。冰心曾在《寂寞》中写道:“他便脱鞋和袜子,轻轻的走入水里,一面笑道:凉快极了,只是底下有青苔,滑得
期刊
我的老家有两处院落,一曰东院,一曰西院,对门而立,只隔着条几米的过道。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我住过的西院看看。  西院,本是新院,我在那里长大,我在那里读书,我在那里练字。  后来,本是老院的东院翻盖了,东院变成了新院,西院便成了老院。  老院有老院的味道。  虽然砖瓦都旧了,虽然门窗都破了,虽然屋里也落满了灰塵,可我喜欢这样的地方。  屋子里,有我用过的桌子,还有我用过的书橱,几个躲在角落里的
期刊
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爸爱读书,更爱书法。  爸写字,有一个特点:几乎不写古人名人的现成内容,哪怕你是李白杜甫,他也要自辟蹊径,写自己创作的诗词、警句。爸的书房里有一副他自撰自书的对联:为人最鄙奸與矫,作字常标撰并书。这副对联可以视之为他在为人和书法上的“宣言”。爸经常会参加一些书法赛,常常是参赛必获奖。他曾得意地说:我的书法比起那些下笔就知道“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书家更容
期刊
崇左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地带,是广西边境线陆路最长的地级市。自古以来,崇左就是壮族的聚居地,目前壮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左右。崇左市地质构造古老,地形地貌复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独特的地貌造成了崇左丰富的自然景观,崇左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境内有中国最美的瀑布之一——德天跨国大瀑布,天然盆景崇左石林,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崇左归龙斜塔,中国九大
期刊
“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小桥蕴涵古城貌,青石幽雅怡心矣”,想到周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一幅小桥流水的静谧画面:撑着油纸伞,步履轻缓的走在青石板上,忘记喧嚣、忘记纷扰,那古老与沉静,时光与流水,悠然与斑驳,浑然一体……这如诗画的江南水乡,让人心醉神驰。  天空正下着蒙蒙的细雨。整个周庄笼罩在烟雨之中,如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在人们的闲庭信步中,缓缓地打开了她的卷轴。缓步走进周庄,恍若隔世。看
期刊
夏季如电光火石又降临人间,热浪滚滚,桑葚转眼间由青变红,又由红变紫,完全熟透。超市里细细密密的方形盒,装着红得发紫、颗粒饱满的桑葚,恰似玛瑙般诱人,每颗都散发着熟稔的气息,勾起孩提的“零食”回忆。  儿时,我被寄养在奶奶家,就在中学的后山宿舍。爷爷在山脚下培育一座桑园,初夏桑树上密密麻麻地结满红、白、粉、黑的各色桑葚。有的桑树枝较高,小伙伴学着猴子爬上树采摘。桑葚果采一个吃一个,多汁味甜,爽口宜人
期刊
常来我们宿舍的阿路,是双胞胎母亲。她来北京读博士的那年,两个女儿才一岁半,所以她的这一场读书,便被家人定义为自私的出逃。逃避的当然是养育两个女儿的责任。但事实上,虽然她很少提及,从楼道里总是以争吵为主的电话中,我和舍友橙子知道她逃避的还有岌岌可危的婚姻。所以每次阿路推门进来,都裹挟着一股怨气和躁动。她说话的语速飞快,当然大部分的女博士,都有着非凡的足以吸引导师并清晰阐释自己学术观点的口才。电视台记
期刊
2016年我坐了一趟长长的列车,从南到北,广州发车,终点站哈尔滨,这次逃离完全是因为上一段糟糕的恋情,在知道总部有新项目在哈尔滨后,果断毛遂自荐来监管,老大更是感动的为我升职加薪,而此后的我便生活在这里。  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刚刚过了晌午,助理小美带我简单地逛了逛这个陌生的城市,索菲亚教堂的恢宏、中央大街石板路的别致、俄式西餐的豪爽、以及形形色色的可爱的人们。但是入了夜的哈尔滨却从温顺而静谧变得张牙
期刊
昨日鹅黄上柳梢  春雨蕭萧  山含烟  风轻摇  花着雨露更含娇  今晨雪花舞飘飘  千旋百转  冰雪凝  身轻盈  没入红尘润枯容  红日初放愈渐浓  回眸身瘦  树玉妆  地银裳  洗尽铅尘身还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