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引入学生生活的源头活水,积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索数学现象,发展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蓝本“活”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说明我们数学教师要尊重数学教学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实施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充分地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联系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数学实践能力,切身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 揭示自然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源头在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元素。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采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效地沟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注意把生活现象抽象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认识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口答“一周有几天?是按什么规律出现的?”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从中体会一周7天总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出现,循环不断的。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很快找出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等等生活现象。这样,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的感受,学习兴趣渐浓,同时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循环”这个抽象的概念。
二、 撷取生活实例,探索数学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决定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合情地联系生活,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只有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自觉地运用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在新课伊始时,我注意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运用多媒体直观动感的优势,展示苏州乐园中各种游乐项目的场景,有高空弹射、旋转木马、青蛙跳跳、儿童滑车、豪华波浪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经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充分了解了各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想法、比一比分类,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到:像高空弹射、青蛙跳跳、儿童滑车一类的物体运动是平移现象;像旋转木马、豪华波浪一类的物体运动是旋转现象,较好地建立了两种物体运动的表象。
三、 引入生活素材,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必须淡化机械的分析说教,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生活背景,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入生活素材,切实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指导他们去理解和体验,让他们在自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激活智慧、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学习《利率和利息》一课时,在下课前,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题:今年欣欣把积攒的3000元压岁钱从2015年2月26日开始在银行储蓄一年,那么到2016年2月26日,他可以得到多少元?对于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他们往往兴趣较浓,体会较深。为此,有的同学还特意利用课余时间到银行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调查、计算、思考,学生不仅深化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了金融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这也决定了数学知识必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植于现实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装潢招标”这一学习环节:“小琳家里购买了一套新房子,客厅长7.2米,宽4.8米,准备用1200元在客厅铺好地砖。爸爸妈妈带她去建材商店购买地砖,他们比较中意的是下面两种规格的地砖:(1)边长是80厘米的A地砖,20元/块。(2)边长是60厘米的B地砖,15元/块。到底买哪种地砖合适呢,你能为她家做好参谋吗?”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交流,明确关键是所买的地砖一要质量比较好,二要价格适合,总价控制在预算的1200元之内。那到底为小琳家选择哪一款地砖呢?学生通过计算和交流活动明确:先算出她家客厅铺设A、B两种地砖各需多少块,客厅的面积÷A地砖的面积=54块,客厅的面积÷B地砖的面积=96块;然后算出买两种地砖各要多少元,54×20=1080元,96×15=1440元;最后比较价格,铺B地砖超出1200元,铺A地砖价格在1200元以内,选择A地砖比较合适。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只有开动脑筋,创造条件,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并为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支菊芳.让“生活”与“数学”相融共振\[J\].文理导航(下旬),2014(6).
[2] 施冬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三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3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蓝本“活”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说明我们数学教师要尊重数学教学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实施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充分地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联系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数学实践能力,切身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 揭示自然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源头在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元素。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采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效地沟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注意把生活现象抽象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认识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口答“一周有几天?是按什么规律出现的?”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从中体会一周7天总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出现,循环不断的。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很快找出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等等生活现象。这样,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的感受,学习兴趣渐浓,同时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循环”这个抽象的概念。
二、 撷取生活实例,探索数学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决定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合情地联系生活,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只有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自觉地运用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在新课伊始时,我注意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运用多媒体直观动感的优势,展示苏州乐园中各种游乐项目的场景,有高空弹射、旋转木马、青蛙跳跳、儿童滑车、豪华波浪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经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充分了解了各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想法、比一比分类,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到:像高空弹射、青蛙跳跳、儿童滑车一类的物体运动是平移现象;像旋转木马、豪华波浪一类的物体运动是旋转现象,较好地建立了两种物体运动的表象。
三、 引入生活素材,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必须淡化机械的分析说教,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生活背景,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入生活素材,切实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指导他们去理解和体验,让他们在自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激活智慧、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学习《利率和利息》一课时,在下课前,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题:今年欣欣把积攒的3000元压岁钱从2015年2月26日开始在银行储蓄一年,那么到2016年2月26日,他可以得到多少元?对于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他们往往兴趣较浓,体会较深。为此,有的同学还特意利用课余时间到银行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调查、计算、思考,学生不仅深化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了金融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这也决定了数学知识必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植于现实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装潢招标”这一学习环节:“小琳家里购买了一套新房子,客厅长7.2米,宽4.8米,准备用1200元在客厅铺好地砖。爸爸妈妈带她去建材商店购买地砖,他们比较中意的是下面两种规格的地砖:(1)边长是80厘米的A地砖,20元/块。(2)边长是60厘米的B地砖,15元/块。到底买哪种地砖合适呢,你能为她家做好参谋吗?”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交流,明确关键是所买的地砖一要质量比较好,二要价格适合,总价控制在预算的1200元之内。那到底为小琳家选择哪一款地砖呢?学生通过计算和交流活动明确:先算出她家客厅铺设A、B两种地砖各需多少块,客厅的面积÷A地砖的面积=54块,客厅的面积÷B地砖的面积=96块;然后算出买两种地砖各要多少元,54×20=1080元,96×15=1440元;最后比较价格,铺B地砖超出1200元,铺A地砖价格在1200元以内,选择A地砖比较合适。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只有开动脑筋,创造条件,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并为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支菊芳.让“生活”与“数学”相融共振\[J\].文理导航(下旬),2014(6).
[2] 施冬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三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