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紧扣学段目标,多管齐下,做足功夫,注重实效,提高效率,将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交际天地,从而大大激活了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环境;构建平台
一、激发表达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搞好师生关系,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充分利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特别是一些腼腆、害羞的学生)交谈。在交谈中进行感情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我经常让他们讲讲生活中见到的,或电视上看到的新鲜事儿。在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利用“泛灵”心理,激发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就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义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如把风、太阳、月亮等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中“大大小小的鞋,像是一家人,偎依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一起来说说:“你的主人是谁,你是双什么鞋啊?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新鲜事儿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愉快地表达出来;主动参与,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要多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六一节前夕,我先跟学生聊起自己记忆中的“快乐的六一”,然后抛砖引玉:“六一节快到了,老师不知道你们打算怎样庆祝六一节呢?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然后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这下大家可积极了,他们开动脑筋、踊跃创作和讲述,课堂气氛高涨,效果出奇得好。
二、创设语言环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把生活搬进课堂”。这就是说要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内外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来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际欲望,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时”利导。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结合时令特点,丰富语言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内容就是结合季节编排的。我就利用教学这一单元的契机让学生说说春天、画画春天、写写春天。让学生把所学、所思、所见、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并有意识地进行交流。又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学生在阅读《兰兰过桥》一文时已经得到一些启示,在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一些灵感,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进行口语交际时,学生就能调动知识积累,联系自己原先的设想,交流、评说对未来的桥的畅想和设计;就地取“材”。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学生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境。只要教师注意挖掘,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学习第二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就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资料收集,学生便会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交流彼此的想法。这样,在教学这单元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时,就能把口语交际训练融汇于生活体验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热身”。通过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古诗、谜语、笑话的欣赏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说说笑话,猜猜谜语,抑或朗诵诗歌,交流新读的书、听闻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说的机会,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一举两得;课外延伸。我还利用课余或自由活动时间,提供图片让学生自由交流看图的臆想、推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三、构建互动平台,提供学生训练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里强调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学生只有在双向、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课堂上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如第二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做》,我在同学们看懂了图意后提问:“孩子们,你们挨过打吗?怕挨打吗?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发生在松松身上的事,现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打开话匣子,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辩论。学生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各自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争论某种说法的对错。又如《我该怎么做》,我在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后,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的辩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亲身体会从正反两个方面互相辩驳。这样辩论,互动性强,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我则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指导学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让学生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比谁想象最丰富,赛谁语言表达能力强,看谁说得最有表情等等。这种比赛,最能调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创编。由教师或一个学生描述一件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接着话头说下去。这样的接力创编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我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让一位学生开个头:“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请其他同学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这样,想象与创编激情碰撞,并外化为语言,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鼓励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训练效率
口语交际训练除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张嘴交流外,还应注意及时对口语交际训练情况进行评价,更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评价应针对个体,引而不露。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有区别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必须根据学生个体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个别学困生,能举手发言就应表扬鼓励。对于表达不足的地方,要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巧妙地加以引导,用比较委婉的语言让对方乐于接受;评价应立体全面,有轻有重。在进行口语交际前,就应让学生明确要求,这样在参与评价的时候才能有方向。首先要评评看是否符合要求,这也是每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其次还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般从三方面加以评价:一评语言,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语言是否准确,是否规范,用词是否恰当;二评条理,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通顺完整;三评仪态,声音是否洪亮,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有轻有重;评价应体现自主,各抒己见。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充分让他们畅所欲言,以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环境。
总之,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给予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气勃勃、极富动态性的学习氛围,使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套用一句话:“不要穿口语交际的新鞋,走听话说话的老路。”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环境;构建平台
一、激发表达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搞好师生关系,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充分利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特别是一些腼腆、害羞的学生)交谈。在交谈中进行感情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我经常让他们讲讲生活中见到的,或电视上看到的新鲜事儿。在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利用“泛灵”心理,激发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就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义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如把风、太阳、月亮等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中“大大小小的鞋,像是一家人,偎依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一起来说说:“你的主人是谁,你是双什么鞋啊?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新鲜事儿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愉快地表达出来;主动参与,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要多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六一节前夕,我先跟学生聊起自己记忆中的“快乐的六一”,然后抛砖引玉:“六一节快到了,老师不知道你们打算怎样庆祝六一节呢?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然后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这下大家可积极了,他们开动脑筋、踊跃创作和讲述,课堂气氛高涨,效果出奇得好。
二、创设语言环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把生活搬进课堂”。这就是说要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内外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来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际欲望,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时”利导。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结合时令特点,丰富语言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内容就是结合季节编排的。我就利用教学这一单元的契机让学生说说春天、画画春天、写写春天。让学生把所学、所思、所见、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并有意识地进行交流。又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学生在阅读《兰兰过桥》一文时已经得到一些启示,在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一些灵感,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进行口语交际时,学生就能调动知识积累,联系自己原先的设想,交流、评说对未来的桥的畅想和设计;就地取“材”。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学生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境。只要教师注意挖掘,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学习第二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就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资料收集,学生便会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交流彼此的想法。这样,在教学这单元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时,就能把口语交际训练融汇于生活体验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热身”。通过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古诗、谜语、笑话的欣赏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说说笑话,猜猜谜语,抑或朗诵诗歌,交流新读的书、听闻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说的机会,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一举两得;课外延伸。我还利用课余或自由活动时间,提供图片让学生自由交流看图的臆想、推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三、构建互动平台,提供学生训练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里强调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学生只有在双向、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课堂上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如第二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做》,我在同学们看懂了图意后提问:“孩子们,你们挨过打吗?怕挨打吗?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发生在松松身上的事,现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打开话匣子,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辩论。学生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各自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争论某种说法的对错。又如《我该怎么做》,我在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后,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的辩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亲身体会从正反两个方面互相辩驳。这样辩论,互动性强,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我则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指导学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让学生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比谁想象最丰富,赛谁语言表达能力强,看谁说得最有表情等等。这种比赛,最能调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创编。由教师或一个学生描述一件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接着话头说下去。这样的接力创编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我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让一位学生开个头:“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请其他同学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这样,想象与创编激情碰撞,并外化为语言,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鼓励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训练效率
口语交际训练除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张嘴交流外,还应注意及时对口语交际训练情况进行评价,更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评价应针对个体,引而不露。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有区别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必须根据学生个体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个别学困生,能举手发言就应表扬鼓励。对于表达不足的地方,要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巧妙地加以引导,用比较委婉的语言让对方乐于接受;评价应立体全面,有轻有重。在进行口语交际前,就应让学生明确要求,这样在参与评价的时候才能有方向。首先要评评看是否符合要求,这也是每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其次还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般从三方面加以评价:一评语言,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语言是否准确,是否规范,用词是否恰当;二评条理,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通顺完整;三评仪态,声音是否洪亮,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有轻有重;评价应体现自主,各抒己见。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充分让他们畅所欲言,以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环境。
总之,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给予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气勃勃、极富动态性的学习氛围,使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套用一句话:“不要穿口语交际的新鞋,走听话说话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