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人运动20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劳工有沉重负担,主要来自于“加工出口”型舱产业结构。
  
  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的日据时期,但是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代,国民党迁移台湾之后实行戒严及“白色恐怖”,为避免重蹈在大陆的失败,于是完全不准工会存在,一直到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1980年代末期工人运动开始自觉,在1990年代是一高潮,但是到了2000年民进党执政的时代,又展现了不同风貌。
  2005年11月20日,一年一度台湾工人最大型的活动“秋斗”也正式展开,今年最特别之处,就是教师及公务员也加入了示威行列。基本上来说,台湾工人运动最近20年的发展,经历了下述过程。
  
  客家劳工主导自主工运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1MD)《世界竞争力年报》指出,台湾人平均一年工作时数是2282小时,全球排名第一。民间的调查也指出,将近30%的受访者每周工作62小时以上,比政府的法定工时多出20小时,平均每天加班4小时以上,更有将近1/4的人常常假日加班。
  台湾劳工的沉重负担,主要还是来自于“加工出口”型的产业结构。像1980年代,台湾以进出口为导向,就是替美国日本大企业做外包代工,以“弹性生产”来赢得订单。从1980年代后期以来,劳动弹性化(大量雇佣非正式员工,降低成本)越来越成为台湾官方与资方克服衰退的重要办
  然而这不但无法解决固有矛盾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造成台湾劳动阶级处境的向下沉沦。劳动弹性化的问题日益引起台湾工运界的重视,一方面试图在基层迎战资方扩大外包、派遣人力等的企图,一方面准备在国家政策上挑战官方的既定政策。
  1987年夏,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后,苗栗的远东化学工会开风气之先,成立“罢工基金”,作为一旦有罢工之必要时,补贴会员生活费之用。接着又筹组地区的自主工会联合,互为奥援,突破官方县总工会控制的局面。这一连串的创举,在国内掀起高潮,也打开了远化工会的知名度,更给岛内各产业一剂“镇定剂”,举凡成立工会,劳资纠纷等,无不求教于远化这个象征劳工的精神堡垒。
  震撼全台湾的工潮,全都发生在1988年,而这些事件又全都以客家工人为主体。除了该年初,由远化工会领头的年终奖金工潮外,诸如1月间的亚洲水泥工会抗争事件;4月间,台汽劳工为成立工会而进行的一连串抗争;7月间,台湾“苗栗客运工会”的大罢工,无一不是由客家工人为主要成员的工运组织所推动的。这几件对提升台湾工人的权利意识和促进各地工会自主化有重大影响的工运,在事先与过程中都曾受到远化工会的大力帮助,也是劳工界众所周知的事。
  而在新竹县新埔镇的远东化纤总厂,由于地缘的关系,该工厂绝大部分工人都是新竹附近的客家子弟,这个厂虽然很早就有工会组织,但到1980年代初才逐渐迈向自主化。1986年夏天,以罗美文、曾国媒、徐正焜、刘德兴、庄锦清、刘纯郎等为主的工会班底,得到当时民间唯一的工运组织“劳工法律支持会”干部汪立峡和律师郭吉仁的协助,开始发展一个懂得法律和谈判技巧与组织运作的成熟工会。
  特别是台湾中部的客家劳工,还首次聚众包围法院,抗议司法不公;首次组织劳工在街头游行示威。前者发生于1986年夏秋之交。新竹玻璃公司的客家工人因不满资方恶性倒闭,组成“员工自救委员会”,将工厂接收,自行营运。法院在未弄清是非原委之前,贸然将站在劳工这一边的彭姓厂长收押,激起工人愤怒,600余名新玻工人将新竹地方法院层层包围,法院当日因而拉下铁门,停止办案。新玻客籍劳工此举,是台湾二次战后(也许是台湾有史以来)首宗群众包围法院抗议的事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而后者则发生在1988年4月28日,以远化工会会员为主的工党党员,为支持新竹市政府华夏玻璃公司筹组工会被解雇的陈建佳,及抗议新竹市政府公权力失职,而发起各地工会在新竹市进行示威游行。在此之前,台湾劳工从未集体上过街头。当时《中国时报》报道说,“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因为它有三个第一:(一)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劳工集会游行;(二)首度全省南北劳工工会合力支持工运受害者;(三)陈建佳是全台第一个因筹组工会而被解雇,又遭资方控告,而劳工不孤立,将以联合的形式对抗资方迫害的劳工。”
  
  劳动弹性化抵消斗争的果实
  
  由于戒严时期的高压统治,台湾早期的劳动法令,如《劳基法》、《工会法》、《劳保条例》等,都是当局由上而下赐予的,但是这些法令的落实却是劳动者通过斗争争取来的,像1987年开始的自主工运,首先的要求就是落实《劳基法》并成立真正属于工人的工会。
  长期以来在实际工时长度上名列世界前茅的台湾劳动者,也在2000年争取到法定工时的缩短。但是由于劳动“弹性化政策”的推动,《劳基法3逐步的弹性化,使得许多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几乎根本不受《劳基法》的保障,工时的弹性化也大大抵消了缩短工时的成果。
  同时,外包人员(非正式员工,大多来自人力派遣公司)及短期雇佣人员增多,让“非正规职员工”队伍扩大。虽然官方没有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不过从媒体报道和参与工会斗争的经验,可以确知非正规职员工队伍的扩大。
  除了前述《劳基法》不断“弹性化”,许多劳动者实际上已不受保护外,劳动派遣(人力派遣公司派出人力到某公司工作,该公司可节省人力成本)的蔓延等于架空了《劳基法》关于劳动契约等的规定。而政府修订《劳动契约法》、《劳动派遣法》,甚至规范部分工时工作者的法律的目的,无非是以各种特别法来让《劳基法》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失去实际的作用。
  由于越来越多正规职员工转为非正规职,台湾这种以“厂场”为基础的工会受到很大的削弱。政府的劳动三法修正案准备剥夺水、电、医疗、航空管制等行业劳动者的罢工权,并规定大众运输、石油炼制、电信、燃气等行业劳动者罢工需经冷却期,将使工会更为弱化。这也正是“全产总”领导层必须接受严厉批判的地方之一,
  因为,正是在他们的同意下,经发会通过了以劳动“弹性化”为目的的劳动三法。
  零细企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是台湾工业化的特色,在外销导向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这些零细企业形成具高度弹性的生产网络,接取国际订单并进行层层的分工与转包。可以说外包制度是台湾战后外销导向工业化的基本生产结构,而“家庭代工”则是外包制度的基层盘石。在这个外包网络中工作的劳动者(包括自雇与受雇者),往往不受劳动法令的规范,没有工作环境安全卫生的管制,没有工会,没有劳工保险,甚至不出现在官方的各种社会经济统计中,可说是台湾传统的非正规雇佣型态之一
  
  民进党善子分化工人运动
  
  民进党政府在推动“劳动弹性化”方面的成功,在于它成功地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利用资方及主流学者的舆论,掌握许多劳动者一方面惧怕失业、不敢反抗,一方面由于从国民党时代“市场至上”那套经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早已“深人民心”,许多劳动者有“唯有企业投资环境改善,自己饭碗才能确保”的思想,要求劳动者“共体时艰”、“先求有,再求好”。
  民进党政府更善于分化劳动者团结,利用宣传机器,将一般劳动者对失业率高升、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准下降的不满,转移为对公务员、教师、公营事业员工等相对地位较好的劳动者的敌意。
  民进党政府也积极扶植以“全产总”为主的御用工会,“全产总”于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筹组,曾是台湾主要自主工会的结合,相对于国民党控制的“全总”较为进步而有战斗性,不过一直是亲民进党新潮流系的力量主导。
  在民进党执政后,“全产总”积极参与民进党所谓的“劳资政协商”,民进党政府惯于拉拢亲近的“工会领袖”,让他们在一定程度内参与劳工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希望借此收编这些“工会领袖”,使得工会的反抗消弭或是转向。民进党政府的这些策略,可以说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然而,民进党的喜剧却是台湾劳动者的悲剧。劳动弹性化政策在台湾的全面推动,对劳动者产生了重大的、恶劣的影响。
其他文献
43岁的孙燕姿,在9月9日“夏日歌会”的直播舞台上,再次达成自己的心愿,光着脚唱起了歌。  黑暗中,只有一束幽蓝的光落在她身上,她仍然剪着碎碎的短发,穿白衬衫,和牛仔裤。出道21年,细纹都渐渐爬到脸上的年纪,人们却发现,她好像还和2000年时那个唱《天黑黑》的女孩一样从未远走,穿着白衣服在田野里弹琴,自由自在,只忠于自己。  她早就想赤足唱歌。早年她就问过经纪人曹晋玮,唱歌时能不能脱鞋?曹先生说,
期刊
2020年9月25日,河南开封,姚策回到他出生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姚策离世半年后,以他为主角的“错换人生28年”的故事,依然没有结局。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两个家庭骨肉分离28年后重逢的喜悦。姚策和郭威这两个被错换的当事人,各自找到亲生父母,并且互称兄弟。  尽管当时,姚策的肝癌病情到了晚期,但他依然跟“哥哥”郭威畅想过,要把两家并为一家的幸福生活。  但重逢的喜悦没有维持太久,相聚
期刊
中国境内的大部分民族,都宣称或者被认为是黄帝的后代。比如匈奴,据《史记》的记载,“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的先祖淳维是黄帝第十九代孙。和匈奴一样,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自称黄帝后代,最典型的当属鲜卑。  鲜卑拓跋氏自称是出自黄帝轩辕氏,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按《魏书·序纪》的说法,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分封到各处,有些处于华夏内地,有些封于荒蛮之处。鲜卑就是封到荒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规划,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其中的关键是,完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构成的收入分配体系。坊间对共同富裕有不少解读,也有不少擔忧。比如,对三次分配的倡导,怕影响企业家的积极性。对此,有关政策已经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平均主义。  那么,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关键还是在于限制食利者阶层的膨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造
期刊
一个新的行业现象已经悄然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当消费者点一份外卖,或者在餐厅点餐,这些菜当中,很多是几个月前就做好了的料理包。所谓料理包,就是流水线化、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消费者点餐后,店家只需取出料理包,按照说明书加热,倒进餐盘。  料理包的保质期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间,口感会差一些,但零下18度的存储方式,基本上能保持口味,消费者基本分辨不出,否则,料理包也不可能如此流行。而且,生产料理包的企业,
期刊
朱天心和橘子,摄于台北家中  和朱天心聊天的感觉是,好萌。  9月14日,我来到朱天文、唐诺这一家人“打游击”式写作的咖啡厅。玻璃窗外,先看到“大胡子”的唐诺,几张手稿摊在桌上,打过招呼,他说:“朱天心在前面。”  朱天心和朱天衣坐在同一张桌子,关于“朱家三姐妹”的故事,看了听了太多,见着了本人,总难免抖出心头的资料库:眉宇之间,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  老照片里,大姐朱天文古典沉静,二姐朱天心
期刊
《迷路员》  沈大成 著  台海出版社  2021年7月  读沈大成的作品,有时候觉得荒诞异常,有时候又感到无比真实。《迷路员》是沈大成继《小行星掉在下午》后的最新作品集,讲述的是十五个失去导航的“宇宙人”故事,同样都充满着脑洞大开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构思。  15个故事展现了各种寻常生活里陡然出现的异常:在星空剧场打瞌睡醒来的男人却突然洞悉了宇宙奥义,但他也因此不再关心日常生活;早已废弃的小镇百货
期刊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徐帆饰演的妈妈季佩珍  “死了,是妈妈的一种福报。她辛苦的一生终于可以结束了。”  2017年的韩国电影《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讲了一个妈妈患癌、离世的故事,其现实性反思、温情的结尾,在东亚范围内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中国翻拍了它,改名《关于我妈的一切》,主演是徐帆—催泪妈妈专业户,在今年中秋档上映。  结果,争议性很大。  从韩国版改编而来,《关于我妈的一切》在诸多细节
期刊
9月22日,花呗公布,“正有序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这意味着,蚂蚁金服集团将与央行分享信用数据。所分享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信用额度、使用的信贷金额、还款状态和账户创建日期等,而个人购买和交易等信息将保持隐私。  根据蚂蚁2020年招股书数据,支付宝年度活跃用户逾10亿,而使用花呗的大约将近一半。如果你是这款国民级应用的用户,而又不授权同意接入,那么,“未来可能会影响花呗的正常使用”。  换言之,这
期刊
“顺风车”一词的出现曾和搭车(Hitchhiking)文化有关,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和区域,搭车是一种主要的交通方式。搭车以免费为主,在熟人社会里是一种互惠的行为,搭车客对车主的非物质回馈包括交谈、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以及其他潜在的回报等等。搭车还一度变成一种时髦的旅行方式,这在鄙作《搭车十年》一书中有过不少着墨。本质上,通过网络平台预约的顺风车不能被叫作“顺风车”,它不过是打着共享旗号的拼车服务罢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