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下不同初始干密度泥岩强度劣化研究

来源 :铁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季节性降雨和地下水位升降,岩质边坡中泥岩在干湿循环中强度发生劣化,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具有不良影响.以兰新高铁岩质边坡的泥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初始干密度泥岩在干湿循环中进行单轴抗压、抗拉和SEM试验.研究发现,初始干密度相同时,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黏聚力逐渐减小,其劣化速率呈减小趋势,干湿循环对其劣化程度呈增大趋势,摩擦角下降幅度较小.干湿循环次数相同时,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泥岩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黏聚力逐渐增大,干湿循环对其劣化程度都呈增大趋势.比较同一强度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或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三种初始干密度泥岩之间差值呈减小的趋势.在干湿循环递进过程中,泥岩颗粒间联结能力逐渐减弱,孔隙表面复杂程度逐渐增大,不同初始干密度泥岩的颗粒间联结能力差别呈减小趋势,与宏观方面的规律相对应.干湿循环对泥岩强度的劣化与循环次数和初始干密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用于吸收列车再生制动能量,以实现节能并抑制直流接触网的电压波动.在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双闭环控制中,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电压外环PI控制易引起输出振荡,而采用常规模糊控制又存在量化、比例因子整定困难,自适应性差且模糊推理速度慢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种群免疫克隆选择算法(DPICSA)优化的城轨列车超级电容模糊神经网络(FNN)控制策略.采用DPICSA综合协调优化主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与量化、比例因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模糊参数自校正器对量化、比例因子进行在线调节;
为了研究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对铁路路基动力行为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重载铁路路基填料在连续循环荷载和分阶段循环荷载下的动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加载方式下试样的孔压和变形特性,研究了荷载间歇效应对路基填料的孔隙水压力、累积塑性应变等发展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歇期的存在使得分阶段循环荷载下的试样的应变增长速率相较于连续循环荷载下的试样的应变增长速率明显减小.根据稳定型和临界型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与循环振次曲线斜率和循环振次的线性关系,获得了细粒土填料的临界动应力数值和以围压、含水率、静强度为变量的临界动应力经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焊接接头凸凹、翼轨堆高等短波病害虽然幅值较小,但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冲击响应,增加轮轨系统部件的损伤.结合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高频车辆动态响应,提出集成轨道冲击指数(TII)和波磨指数(RCI)的高速铁路轨道短波健康状态动态诊断方法,以及基于改进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SSTFT)的时频特征挖掘算法和轨道-轮对系统高频仿真模型.新的动态诊断方法利用安装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的传感器采集的车辆动态响应数据,计算带通滤波后数据的加窗能量信号用以代替原始振动信号,在保留轨道短波病害引起的高频振动特性的
介绍了由锰硅合金冶炼所产生的高温熔渣,直接热送生产矿渣棉的过程.分析了该工艺的特点,并与传统的岩棉生产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该工艺在冶金行业绿色节能方面的意义以及矿渣棉的发展前景.
介绍了31.5 MVA锰硅矿热炉炉衬的砌筑过程,对所使用的耐火材料和砌炉过程中的细节做了简明剖析.针对砌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解决大型锰硅矿热炉因炉衬结构的不合理而发生的漏炉、炉龄短等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高速列车长期服役跟踪测试发现,电机弹性架悬高速转向架蛇行频率随运行里程增加存在跳变现象.为了探明其原因,建立电机弹性架悬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研究等效锥度变化对蛇行频率的影响.通过系统特征值根轨迹分析对该现象进行机理性研究,并利用时域仿真进行数值验证.分析电机架悬参数对蛇行频率跳变特征的影响,揭示蛇行频率跳变的存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电机横移频率过小或过大,转向架蛇行频率跳变现象消失;电机横移阻尼比过大,转向架蛇行频率跳变现象也会消失.当电机架悬参数满足蛇行频率跳变条件时,电机横移频率和阻尼比对蛇行频率跳
基于多商品流服务网络设计原理,在构建列车备选集的基础上,将编组计划问题转化为备选列车服务网络上的车流分配问题,并建立基于列车备选集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两阶段线性规划模型,实现车流径路和编组计划的分阶段优化.第一阶段(车流径路模型)基于K-短路算法和绕道率求解各OD对的最优车流径路;第二阶段(编组计划模型)以最优车流径路生成的列车备选集为输入,引入列车开行决策变量和车流分配决策变量,综合考虑车站改编能力、分类线数量和流平衡等约束,求解最优列车服务和车流分配方案.分别以小规模和大规模路网案例对模型进行求解验证,
基坑开挖将对周围土体造成应力扰动,打破地层的应力平衡状态,进而使下卧地铁隧道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考虑地基土体的非均质性对作用于隧道上附加应力的影响,引入弹性层状半空间地基模型,建立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法.采用Hankel积分变换得到作用荷载表达式,运用矩阵递推法,推导出层状地基中轴对称垂直荷载作用下土体竖向附加应力解.在此基础上,基于Winkler-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将既有隧道视为Euler-Bernoulli长梁,建立隧道变形后的挠度平衡微分方程,采用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列车的运行安全与运营效率愈发重要.干净的电磁环境是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因此针对铁路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宽带电磁干扰检测极为重要.以光子学技术集成创新为思路,研发铁路电磁干扰检测系统,充分融合宽带射频光子前端、远程光载无线传输链路、密集型光波分复用技术及多域信号联合处理四种高性能技术,实现高速铁路沿线电磁干扰的分布式、远程、实时、多域高精度检测.进而,将该系统应用于铁路现场测试,以GSM-R通信系统电磁干扰检测为例,分别在成渝高铁与成昆二线完成单
结合货物列车的实际运行特点,分析“列车途经技术站时若不解体则必有换挂机车等无调作业”这一传统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理论假设的局限性,并总结列车途经技术站的作业模式.在传统假设的基础上,考虑机车交路对无改编中转列车的影响,建立综合考虑无调和有调作业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结合所建模型的特性,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以京沪铁路为背景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得到的开行方案有效地过滤了传统模型中的不合理开行方案,并且新模型得到的车流开行总成本与传统模型得到的结果相比有所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