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此,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创新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开展和打造课堂的重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并被教师广泛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富含生活化气息的科学课堂,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进一步阐述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29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核心科目即可,科学课程属于“副科”,“主副科目”区别对待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敷衍了事,不会用心的准备科学实验的演示和教学,学生也难以提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很少有主动探索的意识,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认为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相当遥远,难以理解科学知识。这种想法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世界非常不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巧妙的将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熟悉感,从而更好的把握科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一、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科学知识看似复杂,实则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的认知水平、智力因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并立足于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富含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设身处地的思考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识生活,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明白“静电”的现象和原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记录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比如,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在穿脱衣物时,总会听到“啪啪啪”的响声,女生的长发也会随之立起来。再如,一些宠物的毛发、人的头发会粘在衣服上,很难弄下去。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也会表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现象,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此时,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的调动,从而产生深入了解“静电”、探索“静电”的欲望。接下来,在课堂中,教师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纸片,再用塑料尺不停摩擦自己的头发或身上的衣服,再将塑料尺放在碎纸片上方,碎纸片便会被吸附起来,学生就能够了解“摩擦起电”,认识生活中静电产生的原因。
二、运用生活化实验材料
在平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实验教学,一般都会按照教材内容、教辅书籍的指示去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等。但是,在这种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器材或材料是学生陌生的,即便教师出色的完成了实验过程,学生也难以理解,更不能在现实生活应用。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搜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去替代学生不认识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并合理的运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教师想要帮助学会判断物品是否导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雪糕棒、橡皮、小刀、塑料尺、钥匙、回形针等。此后,教师组织学生用这些物品挨个进行实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导电物品的共性。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充分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导电的物品,有哪些不导电的物品,提升学生的生活常识储备。另外,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实验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总结科学知识,更加深入的认识科学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能够极大的丰富实验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
三、制作生活化的实验道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借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去开展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成为新的实验道具。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取得实验成果,在课堂上的成就感会不断提升,更能够激发学生亲手参与实验,动手实践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可以用于实验的资源非常丰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废弃的小灯泡、电池、导线、回形针、硬纸片去制作一个简易的开关装置。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并请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一步步的完成开关装置的设计与制作。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用彩笔给小灯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之后在课桌上组装电路,制作开关按钮,最终完成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生活中常见的开关,将平时我们很难观察和研究的模型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容易。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玉嫦.运用生活现象 有效开展科学实验[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24-125.
[2]王云.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生活化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3(03):83.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29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核心科目即可,科学课程属于“副科”,“主副科目”区别对待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敷衍了事,不会用心的准备科学实验的演示和教学,学生也难以提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很少有主动探索的意识,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认为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相当遥远,难以理解科学知识。这种想法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世界非常不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巧妙的将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熟悉感,从而更好的把握科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一、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科学知识看似复杂,实则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的认知水平、智力因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并立足于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富含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设身处地的思考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识生活,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明白“静电”的现象和原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记录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比如,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在穿脱衣物时,总会听到“啪啪啪”的响声,女生的长发也会随之立起来。再如,一些宠物的毛发、人的头发会粘在衣服上,很难弄下去。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也会表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现象,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此时,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的调动,从而产生深入了解“静电”、探索“静电”的欲望。接下来,在课堂中,教师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纸片,再用塑料尺不停摩擦自己的头发或身上的衣服,再将塑料尺放在碎纸片上方,碎纸片便会被吸附起来,学生就能够了解“摩擦起电”,认识生活中静电产生的原因。
二、运用生活化实验材料
在平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实验教学,一般都会按照教材内容、教辅书籍的指示去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等。但是,在这种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器材或材料是学生陌生的,即便教师出色的完成了实验过程,学生也难以理解,更不能在现实生活应用。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搜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去替代学生不认识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并合理的运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教师想要帮助学会判断物品是否导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雪糕棒、橡皮、小刀、塑料尺、钥匙、回形针等。此后,教师组织学生用这些物品挨个进行实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导电物品的共性。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充分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导电的物品,有哪些不导电的物品,提升学生的生活常识储备。另外,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实验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总结科学知识,更加深入的认识科学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能够极大的丰富实验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
三、制作生活化的实验道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借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去开展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成为新的实验道具。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取得实验成果,在课堂上的成就感会不断提升,更能够激发学生亲手参与实验,动手实践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可以用于实验的资源非常丰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废弃的小灯泡、电池、导线、回形针、硬纸片去制作一个简易的开关装置。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并请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一步步的完成开关装置的设计与制作。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用彩笔给小灯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之后在课桌上组装电路,制作开关按钮,最终完成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生活中常见的开关,将平时我们很难观察和研究的模型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容易。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玉嫦.运用生活现象 有效开展科学实验[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24-125.
[2]王云.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生活化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3(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