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的随意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太会用形容词,所以一直不敢写时尚评论。偶尔看一眼公关发来的稿件,觉得天底下所有形容词都被他们用光了,而且是在一条裙子上用光了。我对这条裙子立刻没感觉了。
  2014年春夏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场服装的处女秀:
  场地很简单、摩登。观众席不过是三四排矮、长板凳,凳面灰丝绒包海绵,软软的,很舒服,低调奢华。
  模特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台阶出场,有点像西方都市排房外的防火楼梯。模特入场有点像一个忘了带钥匙的女主人,从防火楼梯里走进自己的家。
  秀场的声音取自真实的家庭声音——钥匙开门,关门,水在流,锅在开,好像有女主人在喃喃自语……淡淡地,一个舒服的音乐带着温和的节奏加入了这些家常的声音。
  入戏了吗?也许你就是一个费里尼电影的群众演员。




  秀是2014年春夏Tod’s女装,也是Alessandra Facchinetti 2013年2月担任Tod’s女装创意总监的处女秀——第一季。 习惯了时尚的浓妆艳抹,Tod’s 女装的清新真是像春天第一次闻到花香那么爽。我没有在现场,所以借用美国《Vogue》的评论:“在场不少女人都愿意马上穿上秀上的衣服,还有比这更赞扬的好评吗?”
  Facchinetti的设计洋溢着一种让日常不寻常的感觉,让你觉得:噢,生活可以过得这么有滋有味啊!我最喜欢的是她的高雅一点不复杂,一根完美腰带的设计就可以达到了。生活的趣味也是那么自然地流露出来,看见那一排淡糖果色的Baby尺寸的D Cube,你的嘴角自然露出微笑。萌一下应该这么容易。拜拜——三寸半的假睫毛。你懂的。
  虽然没有去现场看秀,但是有幸在上海和Alessandra Facchinetti 一起吃了午饭。第一眼看见她,的确感觉就是:她就是她——Facchinetti就是她的秀里的女主角,她就是这么一个漂亮、温柔,但是超有主见的女人,一个当代的意大利女性。她在时尚界可以说是久经沙场了,Gucci、Valentino,可是就这么一顿饭的工夫,我都敢斗胆说,还是Tod’s最适合她。再借一个我在别的媒体上看到的故事,据说Facchinetti去Tod’s之前设计了一个包,她把这个包偷偷放在她在Tod’s的第一次媒体预览中,居然没人看出来这只包不是Tod’s的,可见她和Tod’s对当代意大利生活的诠释是多么一拍即合。Facchinetti有一种随意,说大发了就是一种自信,简单点就是舒服。有的设计师从握手那一刻你就知道无法交流,你问你的问题,他背他的新闻稿。如果吃一顿饭,大家都会呛着。
  Tod’s这季的新闻稿也脱颖而出,是Facchinetti的手稿和创作笔记。当我看见那本精致的新闻稿,第一个反应是偷偷地笑了,因为这方法致死了所有只会抄新闻稿的时装编辑,没有什么文字,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图和图解,就是给你一些非常高雅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手绘图。但是我笑早了,这不,最后变成我写文章了,所以干脆给自己开个专栏,写点时尚短评。看来还是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Tod’s上一任女装设计师是赫赫有名的华裔设计师Philip Lim, 相比之下,Facchinetti的感觉要对了很多,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握Tod’s的价值,而她的前任有明显用力过猛的痕迹。这种协调不是一般公司和设计师能磨合出来的,这多少靠运气,更多地靠CEO的眼光了。找对了设计师就一对百对,找不对很可能会把品牌做到地沟里。对于Tod’s来说,Facchinetti 真的是对上加对。但是从包和鞋子衍生出服装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相反从服装衍生配饰会相对容易一些。原因是服装作为一种语言,要比配饰容易看懂。也就是说,配饰可能是用拉丁文在向你叙述一种价值观,而服装却是用英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懂服装要比看懂配饰容易得多。所以如果服装和配饰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大部分人会只听到服装的故事。
  我很高兴头一次接触Facchinetti是在上海的预览上,能近距离地看产品。比如,那条粉红色的卸肩裙,真的理解需要三步:远看发现有一种非常自由、随意的美感,近看发现这居然是一条皮裙子,最后必须摸一下才发现居然皮质如此柔软。记得我曾经认识的一个贪官,对皮货非常有研究,经常给自己买上好的皮革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你摸摸,这不就是握着18岁姑娘的手嘛!”这个形容极其不恰当,但是又非常准确。
  和Facchinetti吃中饭是很愉快的事情,Facchinetti超级会聊天,没有任何想象中设计师的矫情。她很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服装要让女人舒服,不要太造作”;“自然、自信、自由”;她也毫不掩饰她对处女作的满意,对她的新东家Tod’s的满意,这么开心明朗,不玩深沉,不弄艺术范的设计师我还很少见到。你立刻觉得她是你的朋友,你马上想穿她的衣服。(当然,我是马上想减肥,这样让我可以穿她的衣服。)
  我问她:你的设计不复杂,那怎么让人认可这是奢侈品哪?
  她说:“在一个造作的世界里,随意就是最大的奢侈吧!”嗯呐,我们懂,因为我们已经从顺丰的鱼翅鲍鱼回归到庆丰的包子咸菜了。
其他文献
惠敏楠的作品“印记”是一个与建筑有关的服装系列,入选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作品中提取了世界上很多民族服饰的特点,主要把云南花腰傣族服饰的层叠美感和结构特点与建筑设计的立体感相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重新诠释了传统民族服饰的设计理念, 体现出结构上的立体感和花色上的灵动感,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惠敏楠在圣马丁就读于服装设计与印花专业, 这就要求她在做服装设计
期刊
北京的冬天是我偏爱的季节,夏天繁茂的叶子枯光落净,露出干巴巴的树杈子和灰突突的房顶子。枝丫重重错错,把蓝灿灿或灰冷冷的天划得像开了片的陶瓷。这些裸露出来的枝丫房檐就像老城的筋骨,比绿荫的遮蔽增添了许多劲道。北京的筋骨和劲道,总是带着一股子糙劲儿,就像爆肚儿里的那股腥气,卤煮里点睛的那勺蒜汁儿。你若爱上了这糙劲儿的美,就会发现帝都处处是景观,街头巷尾走一圈,像是看了场悲欢剧,因为满街洒落的都是小生活
期刊
“Duo Betray”是设计师周师墨在伦敦服装设计学院的本科毕业作品,由于沉迷于阅读各种历史上著名女性角色的故事,她把她们的传奇经历和坚韧隐忍的力量都放入自己的设计中,运用层次丰富的印花及刺绣图案来表现压抑和束缚对人的影响和伤害,并利用各种轻快的色彩和独特的廓形设计来强调一种独立自由的态度。   Q&A  iLOOK:你的毕业设计作品“Duo Betray”对面料有什么样的讲究?  周师墨:一开
期刊
在中国各大艺术院校乃至全世界的服装设计专业院校,面料通常被提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假如孤立地谈论面料而不涉及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实践,也有点儿“纸上谈兵”的意思,毕竟人们最终穿着的是成衣。  每年各大艺术院校都持续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并且随着中国原创设计的蓬勃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锐服装设计师离开学校后便开始建立品牌、拓展自己的设计版图,这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期刊
仙鹤象征了东方文化中“淡”的神韵和“韧”的禅意,当东方审美出现在西方环境中,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强烈的吸引力,配合旅行者的神秘气质和混搭文化,便会形成一种无法被归类的感觉。王宸的毕业设计作品——“Another Crane/异邦人”就是以斯德哥尔摩街边的仙鹤涂鸦为灵感来源,运用轻盈的面料以及羽毛,表现洒脱飘逸的风采,让人过目难忘。  王宸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生,从小喜欢手工制作。这次的毕业设计一共9件
期刊
自2004年川久保玲开启了时装游击店的模式后,Pop-up Store已经被定为创意营销模式结合零售店面的新业态。这种以流动性颠覆传统旗舰店的恒久性,以无固定地点挑战固定地点,彰显了漠视一切常规的智慧。对于热爱朝三暮四的时尚行业,如果没有改变,倒不如直接死掉,如果内容上创新乏力,就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这就是时尚本质。游击店作为一种“快闪”的销售行为,它被高街品牌、知名设计师、顶级品牌所用。近年来,时
期刊
在3D打印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3D打印的好处在于只要能画出图,就能成真,这种技术也逐渐成为当今潮流思维的重要环节,对时尚服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的时装周上,就曾展示出多款3D打印制作的服装,这种节约成本和时间的设计生产方式,值得服装设计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我们将带你走进这个奇妙的科技世界,领略百变的工业形态与完美的人体曲线带来的魅力。
期刊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研的孙思然是国内最早对智能服装感兴趣的设计师之一,她设计的名为“You Light Me Up”的交互智能服装作品,是以促进真实社交为目的的智能时尚礼服。孙思然将服装穿着者的日常行为作为一个开放的设计要素:礼服正面的Oversize 3D珠宝效果发光图案平时隐藏不可见,而随着穿着者当天社交行为的增加,图案会逐渐显现并变得更多、更闪亮,每天的结果都可能不同,以类似游戏的奖励
期刊
Hans Martin Galliker是土生土长的瑞士人,2011年在北京创办了独立服装设计品牌—— “NEEMIC”,独一无二的都市审美风格为中国的服装设计界注入了一缕新鲜的血液。“NEEMIC”品牌创作时尚而前卫的服装,倡导一种有机生活,采用最优质、最自然的有机面料,发展可持续环保的时装产业,为自信和富有创新意识的女性设计简洁、舒适的天然时装,让身体从僵化的传统意识中释放出来。通过这个品牌,
期刊
Renli Su在最新一季的设计“RENLISU 14ss”中,通过“时间和记忆”这个主题进行延伸,传达出一个时间能够给任何事物、包括服装留下痕迹的故事,同时也给穿着者留下属于自己记忆的概念。灵感来源于维多利亚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以及工作服,关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与服装的关系。  Renli Su 说:“我希望为我的设计提供一个故事及情境,提醒人们在选择科技印染、新开发的化纤面料之外,能够意识到纯天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