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冒险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uo Betray”是设计师周师墨在伦敦服装设计学院的本科毕业作品,由于沉迷于阅读各种历史上著名女性角色的故事,她把她们的传奇经历和坚韧隐忍的力量都放入自己的设计中,运用层次丰富的印花及刺绣图案来表现压抑和束缚对人的影响和伤害,并利用各种轻快的色彩和独特的廓形设计来强调一种独立自由的态度。
   Q&A
  iLOOK:你的毕业设计作品“Duo Betray”对面料有什么样的讲究?
  周师墨:一开始我研究了不同的材料对于面料的捆绑效果来寻找合适的材质配对,在不断的尝试后,我发现更让我感兴趣的却是绳索在捆绑皮肤之后留下的痕迹,能让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压抑和束缚对人的影响和伤害。比如其中有一件上衣的表面就有这种小细节,我通过在Neoprene的表面刺上同样颜色的勒痕刺绣来展现这种效果,要离近看才会观察到,而且如果用手触碰的话会有凹下去的微妙体验。虽然乍看整个系列给人比较清丽的印象,其实暗暗隐藏了企图挣脱束缚的情绪。
  iLOOK: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工艺来实现这些细节?
  周师墨:我在19世纪日本描绘花魁和歌舞伎日常生活的画册中发现,那个时候的“彩色照片” 都是用银版上色技术制成的,非常符合我追求的“Wabi-Sabi”的美学观念和设计初衷,于是我设计了由苍松、紫藤、粉樱组成的层次丰富的印花及刺绣图案,配合月白、藤黄、幽蓝、绯红等明亮轻快的色彩试图营造一种既虚幻、美好又脆弱的景象。
  iLOOK:之前你在IT设计欣赏的作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系列的作品是怎样用面料来表现整体效果的?
  周师墨:在那次的设计欣赏中,主办方IT集团提供了Archive中的一些库存作为我们制作用的物料,旨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领会环保再造的意义和艰辛。由于面料相对有限,我就在寻找两种一个色系内不同质感和垂感的面料。在制作过程中我尝试多次堆积面料来营造层次感,以及塑造 加之后形成的虚空间的对比。那是一次很难忘的体验。
  iLOOK: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你怎么看待面料在设计中的作用?
  周师墨:面料是服装设计的立足点。任何天马行空的灵感或精妙的技术都要在合适的面料基础上才能得以展现,所以挑选合适的面料搭配对于服装设计师们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一些新科技面料的出现也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因为这些新的巧思可能是在这些新型面料出现之前难以用别的材料达到的,所以我也会尽可能的去尝试不同类型的面料,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iLOOK:你平日里都会去什么地方寻找面料?
  周师墨:伦敦是个让人充满灵感的地方,各种画廊、展览、演出层出不穷,这些总能够在某方面启发我的思维。每月一度的Hammersmith Market是发掘精品Vintage的好选择,我经常能在里面发掘不少属于原来的设计师们的有趣面料和图案。除此之外,我还会去巴黎的Premiere Vision面料展,虽然不一定会跟面料商订货,但是可以看到各种具有实验性和前瞻性的面料还是让人非常兴奋的。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关于永生的故事,设计师刘骁将首饰创作的行为视作对自身的观察与体悟,而不断实践的过程、个人身体与内心的状态,以及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这些都将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变化和深入,并且体现在作品的面貌中。他的最新首饰系列作品“不死的符号”就是为了呈现这样一个诚实而严肃的精神状态,并且作品和自身还一直在相互映照和影响。  “不死的符号”整套作品由20个塑料片组成,从功能上来讲,都是一个个的吊坠,其形式来源于
期刊
来自台湾桃园的郭轩妤,是独立首饰设计品牌Le Groove的设计师,她所在的这个公司运营方式挺特别,不像一般盈利的企业单位,身为基督教徒的设计师们会把祷告和教会的服务都列为公司的必需,所以她们常常将教会活动放在首位,有时会暂停一切工作全心参与。郭轩妤说:“因此,我们也创作了一系列的福音饰品,提供给基督徒们有多一点的饰品选择,到目前为止,福音类的饰品相当受青睐。”  明快的颜色是郭轩妤一直坚持的设计
期刊
人们从前对蒋梦婕的认识主要来自她在新版《红楼梦》中所饰演的林黛玉一角,而这个新生代女演员还有着更多的兴趣,她曾经在采访中自曝自己很“贪心”:芭蕾舞专业出身,演员做得风生水起,2013年又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Mlle be Comely”。无论设计、拍摄还是销售,每一个环节她都会深度参与、亲力亲为。就如曾经参演的电视剧《一克拉梦想》中的“刘美丽”一样,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设计梦想,努力探寻着时装与美
期刊
棱角分明的五角星、形制板正的中山装,红色及其在中国象征的文化与政治内涵……这一切很难不使人联想到过去那个时代。对设计师P. J而言,这或许更像一种虽则隐匿但挥之不去的氛围,尽管这些元素已经鲜少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出现,但它们对文化、艺术乃至人们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影响却始终挥之不去。因此,当她把自己于2013年创立的设计品牌取名为“Atelier Rouge Pékin”(中文可译为“红工作坊”),首个系
期刊
筑家,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修建能够容纳家的房子;二是营造出家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家居摆设、物品备办;三是筑起家的氛围和情感。在设计师姚晔俊看来,这三者是可以统一在家具设计中的。在他的设计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建筑的影子,也可以感觉到亲切细腻的情感关怀。姚晔俊在上海出生长大,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并乐于动手做东西,常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同时也不忘留意和体验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事物。兴之所向,他大学报考了
期刊
“什么Design”?这个名称看上去让人有些困惑,或许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孙昕和黄海文对设计也同样困惑不已。这两个学雕塑出身的同学虽然共同组建了这个工作室,但对于工作室是不是应该归属于设计范畴,他们也不清楚。他们更愿意把正在做的事描述为:借助某些材料、某些形式实现某些想法。可能是玩心太重,那些正儿八经的条条框框很难束缚住他们,大多时候他们也并不会把看到的作品划分归类。他们衡量设计作品唯一的标尺就是有性
期刊
杨圆圆2013年9月从英国毕业回国,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艺术家。她的创作涉及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自2013年11月开始,杨圆圆持续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往返于北京市区和东北五环外的一处废弃建筑。这是她回国后开始的第一个艺术项目——“在沉船上”,她每周会前往其中一个固定的房间工作,在那里邀请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也记录在这里感受和思考的一切。而这样的记录和行为将会一直持续,直到这栋被废弃的建筑拆除的那一
期刊
三叔是懒人业余餐厅的创始人,所谓“懒人”,政法大学政治学科班出身,却一天都没有从事过自己的专业。在餐饮业半玩半做了二十余年,经他的手开出了很多家为食客们津津乐道的餐厅。从小小的元亨鱼馆到开成连锁的大红灯笼火锅店再到屯子里热热闹闹的金谷仓,这个城市的从西到东,都有三叔留下的美食记忆。  三叔是个随性的人,开每一家餐厅的时候,他都享受着开发美食、吸引食客、结交朋友的快乐。但当他创意枯竭,餐厅进入常态化
期刊
惠敏楠的作品“印记”是一个与建筑有关的服装系列,入选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作品中提取了世界上很多民族服饰的特点,主要把云南花腰傣族服饰的层叠美感和结构特点与建筑设计的立体感相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重新诠释了传统民族服饰的设计理念, 体现出结构上的立体感和花色上的灵动感,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惠敏楠在圣马丁就读于服装设计与印花专业, 这就要求她在做服装设计
期刊
北京的冬天是我偏爱的季节,夏天繁茂的叶子枯光落净,露出干巴巴的树杈子和灰突突的房顶子。枝丫重重错错,把蓝灿灿或灰冷冷的天划得像开了片的陶瓷。这些裸露出来的枝丫房檐就像老城的筋骨,比绿荫的遮蔽增添了许多劲道。北京的筋骨和劲道,总是带着一股子糙劲儿,就像爆肚儿里的那股腥气,卤煮里点睛的那勺蒜汁儿。你若爱上了这糙劲儿的美,就会发现帝都处处是景观,街头巷尾走一圈,像是看了场悲欢剧,因为满街洒落的都是小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