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书写的是有意义的篇章,无论是一个成语,还是一首诗词,还是一篇文章,都是有意义的,完全抽象的笔墨痕迹,不属于我们讨论的传统书法的范畴。
比如在南京总统府中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座右铭“奋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意义明确,形象清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真是一幅好作品!
“奋斗”两个字,算不上一篇文学作品,但是,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恰恰有着深厚的文学含义。你看,孙先生在就任大总统后,给自己一个鞭策,就是奋斗,他一生一直在奋斗,但还是觉得要鞭策自己重新奋斗,继续奋斗,永远奋斗!落款“民元”二字,是民国元年的缩写,民国元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怎么样,越读越觉得有诗意吧?再加上浓重的笔墨、呼应的字势、北碑的体态、敦厚的笔法,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
对的,这就是文学含义,这就是一篇有灵魂的书法作品。
于是我接着谈谈,文学对于书法意味着什么。
一、文学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1.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沟通交流的基本需求。没有这种精神活动,物质活动是不可能单独展开的。甚至可以说,物质活动展开的前提,是精神活动。
2.文学作品是集约化、专业化的文学活动的产物。不过,很多顶级文学作品,往往来自于自然流露而不是专门的、有指向性的创作。也就是说,在登上今天的语文教科书之前,作者可能并不知道他的文章诗词是一次有意识的创作。
二、文學的基本方式是用独特的语言文字表达独特的精神世界
1.独特的精神世界是文学的内容。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主观的精神世界在起作用。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也就有什么样的文学。
2.独特的语言方式是内容的外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化。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内容,也就一定有什么样的语言方式附丽其上。
三、汉语文学的历史概况
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一部语言风格史。从语言简单而内容丰富的《诗经》,到语言哕嗦而内容硬化的明清叙事,可以基本概括2000年中国文学史。
我来推荐一下我个人偏好的重点人物和作品吧,按照时间顺序,勾勒一下属于我的中国文学简史。
①《诗经》。窃以为,孔子最重要的贡献不是那部《论语》,而是编撰这部诗三百,他还说出“诗言志”这句很牛的话。《诗经》的伟大在于,朴素自然,情真意切。
②先秦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这些散文,大部分言简意赅,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但有不少存在解读的困难,也因此各种注疏汗牛充栋。
③司马迁《史记》。鲁迅先生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种动了真感情的优雅和对史实的尊重,得万世景仰,
《史记》到今天为止仍旧是最重要的文学读物,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是有资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④曹操、陶渊明。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似乎不大对劲,一个是帝王胸襟,一个是布衣情怀,但是,他们的情感方式是接近的,对平生志向的不屈、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充斥其间,不失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⑤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这一干唐代大诗人,是那个时代的最重要代表,从初唐到盛唐、中唐、晚唐,精神发展的脉络,清晰无比。
⑥苏轼、陆游、辛弃疾,两宋最突出的文学家。苏轼是最伟大的文人,陆游是最喜欢写诗的文人,辛弃疾是我本人最喜欢的文人。
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这些明清小说,可以拿来一读,没有选《红楼梦》,是因为每当捧起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智商不够,因为那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真的搞不明白。中国人的身份制,害死了多少中国人。没有选《西游记》,是因为好像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故事。
⑧民国、现代,鲁迅和毛泽东。
四、书法与文学的联系
好吧,说了这么多,文学跟书法什么关系呢?
1,书法就是视觉化的文学,尤其与诗词散文相关联。
汉字的形音义的艺术化,分别对应着书法、音乐、文学。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音乐与文学的艺术化手段融合在形中,让书法成为无声的音乐、有形的文学。这个乍一听有点难懂,我来稍微解释一下。
艺术,是精神世界的有意味的表达,只是所用的手段不同。书法、音乐、文学,分别对应着视觉可感知的形、听觉可感知的音和心灵可感知的意,我在上一篇关于文字的文章中,强调了汉字是形、音、义的有机统一,实际上,书法、音乐和文学,是精神世界的有机统一,当然,作为用心灵感知意的文学是核心。
2,书法是文学的表达,书法也丰富了文学。
举两个典型例子,一是兰亭序,一是千字文,都是因书法而成。
《兰亭序》首先是一篇文学作品。从景色描写到事情介绍,直至感叹人生。一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打动了多少人,包括像唐太宗这样的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没有这样的文学价值,就没有《兰亭序》这篇千古书法名作。而正是这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做出了对文学世界的贡献。
《千字文》,可能很多人只把它当做一篇蒙童读物。是的,但这样一篇优秀的蒙童读物,来自于对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需求。梁武帝为了能够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命周兴嗣集王羲之字,并把所集之字编成一篇韵文,而且要求千字不同。周兴嗣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字文》。尽管集王字的千字文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很多历代名家都书写过《千字文》,而且,这篇文章成为孩子们识字、练字的好读本。
五、如何提高文学修养?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光是读书,没用。亲身感受,打开各个感官,让身体奔波疲劳,才能真正全方位感受到价值,最终深入到文学的境界中。阅人无数也是如此。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水非水,云非云,就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人书俱老,并不是指年纪越大技法越成熟,而是年纪越大,境界越臻高妙。妙从何来?不就是曾经沧海和阅人无数吗?
2,以书法带动文学与历史。
书法作品,常常要书写古典文学作品。你不可能永远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远上寒山石径斜”吧,于是,你就会逐步深入到文学世界中,一开始是检索,是查找,后来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喜爱。因为文学和书法是同一种结构,爱好书法的人,不可能不爱好文学。同样的,你会慢慢沉入到对历史的热爱中,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中,体会你钟爱的书家,体会你钟爱的作品。
3,适当加强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读懂古典文学的工具。读多了,也就熟练了。很多古代汉语的实词,往往需要查古汉语字典,但是文言文的语言结构,要比较熟悉才好。古典诗词,也需要多朗读,只有带着感情的诵读,才会产生结构、节奏,才有可能在下笔书写的时候表达出来。否则,书法作品就永远是抄书,而不是创作。
比如在南京总统府中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座右铭“奋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意义明确,形象清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真是一幅好作品!
“奋斗”两个字,算不上一篇文学作品,但是,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恰恰有着深厚的文学含义。你看,孙先生在就任大总统后,给自己一个鞭策,就是奋斗,他一生一直在奋斗,但还是觉得要鞭策自己重新奋斗,继续奋斗,永远奋斗!落款“民元”二字,是民国元年的缩写,民国元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怎么样,越读越觉得有诗意吧?再加上浓重的笔墨、呼应的字势、北碑的体态、敦厚的笔法,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
对的,这就是文学含义,这就是一篇有灵魂的书法作品。
于是我接着谈谈,文学对于书法意味着什么。
一、文学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1.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沟通交流的基本需求。没有这种精神活动,物质活动是不可能单独展开的。甚至可以说,物质活动展开的前提,是精神活动。
2.文学作品是集约化、专业化的文学活动的产物。不过,很多顶级文学作品,往往来自于自然流露而不是专门的、有指向性的创作。也就是说,在登上今天的语文教科书之前,作者可能并不知道他的文章诗词是一次有意识的创作。
二、文學的基本方式是用独特的语言文字表达独特的精神世界
1.独特的精神世界是文学的内容。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主观的精神世界在起作用。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也就有什么样的文学。
2.独特的语言方式是内容的外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化。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内容,也就一定有什么样的语言方式附丽其上。
三、汉语文学的历史概况
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一部语言风格史。从语言简单而内容丰富的《诗经》,到语言哕嗦而内容硬化的明清叙事,可以基本概括2000年中国文学史。
我来推荐一下我个人偏好的重点人物和作品吧,按照时间顺序,勾勒一下属于我的中国文学简史。
①《诗经》。窃以为,孔子最重要的贡献不是那部《论语》,而是编撰这部诗三百,他还说出“诗言志”这句很牛的话。《诗经》的伟大在于,朴素自然,情真意切。
②先秦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这些散文,大部分言简意赅,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但有不少存在解读的困难,也因此各种注疏汗牛充栋。
③司马迁《史记》。鲁迅先生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种动了真感情的优雅和对史实的尊重,得万世景仰,
《史记》到今天为止仍旧是最重要的文学读物,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是有资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④曹操、陶渊明。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似乎不大对劲,一个是帝王胸襟,一个是布衣情怀,但是,他们的情感方式是接近的,对平生志向的不屈、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充斥其间,不失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⑤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这一干唐代大诗人,是那个时代的最重要代表,从初唐到盛唐、中唐、晚唐,精神发展的脉络,清晰无比。
⑥苏轼、陆游、辛弃疾,两宋最突出的文学家。苏轼是最伟大的文人,陆游是最喜欢写诗的文人,辛弃疾是我本人最喜欢的文人。
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这些明清小说,可以拿来一读,没有选《红楼梦》,是因为每当捧起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智商不够,因为那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真的搞不明白。中国人的身份制,害死了多少中国人。没有选《西游记》,是因为好像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故事。
⑧民国、现代,鲁迅和毛泽东。
四、书法与文学的联系
好吧,说了这么多,文学跟书法什么关系呢?
1,书法就是视觉化的文学,尤其与诗词散文相关联。
汉字的形音义的艺术化,分别对应着书法、音乐、文学。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音乐与文学的艺术化手段融合在形中,让书法成为无声的音乐、有形的文学。这个乍一听有点难懂,我来稍微解释一下。
艺术,是精神世界的有意味的表达,只是所用的手段不同。书法、音乐、文学,分别对应着视觉可感知的形、听觉可感知的音和心灵可感知的意,我在上一篇关于文字的文章中,强调了汉字是形、音、义的有机统一,实际上,书法、音乐和文学,是精神世界的有机统一,当然,作为用心灵感知意的文学是核心。
2,书法是文学的表达,书法也丰富了文学。
举两个典型例子,一是兰亭序,一是千字文,都是因书法而成。
《兰亭序》首先是一篇文学作品。从景色描写到事情介绍,直至感叹人生。一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打动了多少人,包括像唐太宗这样的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没有这样的文学价值,就没有《兰亭序》这篇千古书法名作。而正是这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做出了对文学世界的贡献。
《千字文》,可能很多人只把它当做一篇蒙童读物。是的,但这样一篇优秀的蒙童读物,来自于对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需求。梁武帝为了能够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命周兴嗣集王羲之字,并把所集之字编成一篇韵文,而且要求千字不同。周兴嗣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字文》。尽管集王字的千字文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很多历代名家都书写过《千字文》,而且,这篇文章成为孩子们识字、练字的好读本。
五、如何提高文学修养?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光是读书,没用。亲身感受,打开各个感官,让身体奔波疲劳,才能真正全方位感受到价值,最终深入到文学的境界中。阅人无数也是如此。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水非水,云非云,就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人书俱老,并不是指年纪越大技法越成熟,而是年纪越大,境界越臻高妙。妙从何来?不就是曾经沧海和阅人无数吗?
2,以书法带动文学与历史。
书法作品,常常要书写古典文学作品。你不可能永远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远上寒山石径斜”吧,于是,你就会逐步深入到文学世界中,一开始是检索,是查找,后来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喜爱。因为文学和书法是同一种结构,爱好书法的人,不可能不爱好文学。同样的,你会慢慢沉入到对历史的热爱中,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中,体会你钟爱的书家,体会你钟爱的作品。
3,适当加强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读懂古典文学的工具。读多了,也就熟练了。很多古代汉语的实词,往往需要查古汉语字典,但是文言文的语言结构,要比较熟悉才好。古典诗词,也需要多朗读,只有带着感情的诵读,才会产生结构、节奏,才有可能在下笔书写的时候表达出来。否则,书法作品就永远是抄书,而不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