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与疯狂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在中国的地位被拔得越来越高了,中国的学生,中国的知识分子学英语所消耗的物力、财力和精力远超过了包括汉语在内的所有学科,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着,但其意义和价值则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全民;英语;作用。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成为中国教育的重点,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三大主修课程之一。二十多年来,这种趋势历久不衰,并有逐渐强化的倾向。目前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里,对英语学习的状况的确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然而,英语“该不该被逐出中国学生的课堂”,最近一份关于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的提案,在网上网下引起激烈的讨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一下子变成了众矢之的,深深被其折磨的大部分人士都跳出来痛批学习英语之危害。而现如今英语学科的状况也的确有些横行,几乎成了所有中国学生的一块心病。英语,究竟是一把利剑,还是一块儿绊脚石,不得不去思考一下了。
  
  一、英语教育的积极作用
  
  1、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学英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从文革之后到现在的全民学英语浪潮也已经持续了三十年。文革期间各种官方媒体上,学习英语是阶级斗争需要的论点而被反复强调。1978年的年初,《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以革命导师为榜样努力掌握外国语》,文中称:“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并“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统一录取标准”。最后一条,尤令国人耳目一新。1978年的高考,英语列入了考试科目——“不计总分,但是录取的重要参考。”1978年 10月《英语学习》复刊后,当时的主办者沿用了陈毅的题词,并在第二期重刊了陈毅1962年对外语师生的一次讲话。讲话中,除了感慨自己留法时未能有精力学习语言外,还总结了学习外语的意义:“掌握了外语,可以把外国人的长处介绍到中国来提高我们的经济和文化,还可以把我们的革命斗争经验介绍出去。”
  1978年的年底,为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毛主席到晚年仍每天抽空学英语。工作人员见他如此刻苦,就问老人家,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学习外语?毛主席亲切地告诉她,这是斗争的需要。
  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英语的地位在这一刻就已悄然确立。此后的几十年,作为一个选拔标准,英语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左右着无数中国人的个人命运:1983年,初中升高中需考英语;1984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87年9月,大学开始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大学开始第一次六级考试;考试规模也从最初的10万多人逐步扩大到今天的1000多万人。1999年,职称英语考试全国通行。2001年国家教委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把英语课的设置提前到小学三年级。
  “文革”十年,教育荒废,人们对学习的期望空前高涨。1982年1月5日,《FollowMe》(跟我学)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胡文仲和英国人凯瑟琳搭档。外国人的原版教材第一次进入中国,让电视节目少、外国节目更少的中国人大开眼界。这一年的《中国日报》上说:《跟我学》在中国拥有1000万观众,与中国当时居民拥有的电视机一样。此后不久,有资料披露,《跟我学》的教材当时在中国卖出了3000万册。从1982年起,《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华尔街英语》、《双语宝宝》在中国各个层面铺开,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神奇’教材。” 与英语热相互呼应,一些英语能力优异的人,在社会的各个行业脱颖而出,依靠流利的英语从数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正大综艺主持人杨澜使其蜚声中外。
  2、英语的重要意义极其作用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据1986年的统计,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4亿,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讲英语。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若加上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 ,不懂英语就意味着跟这70%的机会无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在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国际上的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英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
  英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信息近 80% 是由英语承载,许多技术性质和科学性质文献资料都是采用英文书写,这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他们不需特别的学习就可以阅读大量的资料。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网络世界(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会议语),地球显得越来越小,国内和国外的界限变得不大清楚了。从一定意义上讲, 可以说国内就是国外。例如随着Internet网上多媒体(文字、声音和图像)的World Wide Web(即www)的出现,各种虚拟(virtual)事物层出不穷。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加入网上的虚 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用不着出国就可以上国外的大学并获得学位;在网上进行虚拟旅游(virtual tourism),足不出户就可以周游世界。由于电脑空间(cyberspace)里信息极其丰富和详细,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旅游后对于世界名胜古迹的了解和印象可能比实地到过的人还要深刻和全面,真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立知天下事”。
  英语就是力量,英语就是财富。英语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同时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和体力阶层的划分标准之一。学习外语的目的正是通过加强交流,学习国外先进发展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强了外语人才的培养,为追踪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更多更好更快地翻译最新的知识并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外语,我们打开国门,加强了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大量熟悉外语的人才。每年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到国外去留学,他们大部分已学成归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交往,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同时变富了的中国人踏出国门与日俱增,相互间的交流,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日益频繁。总之,英语使我国在对外方面的交往,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还是工业、农业、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全民学英语的消极作用
  
  1、英语的地位被过度的神话了
  当前,有一种民间的看法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判断一个当今的年轻学生是否生活在21世纪的潮流之中,有三个标准:英语、电脑、开车。可见,英语在这里已经被摆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非常重要,但毕竟是很小一部分人的事。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以后还有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生、博士生等的学习过程,学英语几乎占用了孩子成长过程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学习科学知识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没有科学知识,科技怎能进步?怎么创新?长此下去将误国误民。现在在全民学英语的环境下我们的国文教育又怎样了呢?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博士、硕士英语呱呱叫,一旦让他们用中文写一篇文章就会洋相百出,有些连中学生都不如,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有人指出由于英语地位的重要,中国人疯狂学习英语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美国。当然,我们的应用并不多。中国人首先要把中国文化学好。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职业,而不是所有人的工具和职业,英语作为一门课人人都要学一点,但决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永远都要保持多高的外语水平。如同不能要求各级干部都要达到什么外语水平一样,就是知识分子也不是人人都要这样。用得着的人要多学,对用得着的人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向外国学习与外国交往只会增加永远需要,但并不等于人人都要达到直接看外文书精通外国语。要求人人都要达到能当翻译家的水平,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科学家也就不是科学家而是翻译家了。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多方面人才, 不能唯英语是才, 对一些外交专业人员,出国专业记者, 高尖技术人员, 外语教师等能熟练掌握本行所需的外语是必要的, 但让3亿国人苦啃英语就不切合实际了, 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一些个人政绩突出,也不全是靠懂外语得来的,相反个别熟练英语的人变成了书呆子而无所作为。
  英语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学好英语并不能振兴中国。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个工具,并用这个工具去学习、去交流、去谈判、去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可悲的是,中国人为了掌握这个工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还是没有掌握,还是聋哑英语!在我们用错误的方法苦学英语、浪费大量时间的时候,美国人、英国人在学习科技、锻炼身体、享受生活,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2、全民英语化让中国误入歧途
  透过目前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我们冷静而深入地分析,发现英语在给我们进入国际化和与世界接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的确给我们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
  过度的英语学习成为专业学习的潜在障碍。这些年来,上大学、读研究生、评定职称、录用人才都要考英语,而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由于过多地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之中,潜在地占用了专业学习时间,也影响到专业技巧和母语的习得,使专业学习的提高甚至汉语水平都受到一定程度或明或暗的影响。另外,英语考试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只会做英语试题,不会用英语交流,致使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花了大把时间学习英语,到头来却效果不佳。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已经影响了国人对于汉语和国学的学习。再反过来看看我们的母语教育。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始正式招生,但令人意外的是:国学院的报名者寥寥无几。很多学生对此并不积极。。试问:如今又有多少人读过四大名著?看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呢?
  中国人的英语疯狂已经由成人蔓延到了儿童,彻底疯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本是用于成人择业的英语水平考试,据说一级相当于中考水平,二级相当于高考水平,三级相当于研考水平。可现在,这一考试60%的参考者是中小学生。在汉字还没认够、汉语还讲不清、作文还写不顺的年龄段,孩子们已经或正在努力攀上英语的“雄关险隘”。教育部再不出面阻止,一年级甚至幼儿园的孩子达到研究生英语水平的“奇迹”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英语疯狂还导致汉语低能正向精英聚集的高校扩展。在本该术业专攻、精研学理的时候,大学生们不得不重新学习汉语文章的基本典范,补足匮乏的汉语词汇、补读早就应该耳熟能诵的诗文名篇。教育部再不出面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读不懂中文报纸的“奇闻”恐怕早晚会出现。很明显,大学生汉语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国人普遍的重英轻汉。从小学到大学到硕研、博研,大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大半精力用于闯过一道道英语考试关口,哪还有心思考虑汉语是否过关。
  的确,英语考试使大批年轻人仅因几分之差而被拒之大学校门之外,无数的考研者因英语拖后腿而不能进一步深造,成千上万的职称申报者由于英语而筋疲力尽。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愤然离开该校,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优秀的考生由于英语不及格而无法招录进来。对此,他感言“我们的时代休想出大师!”
  而中国人英语疯狂的病根在于彻底臣服于英语霸权的心理,有关部门和被引进的外国考试机构还通过设计精细的各类英语考试胁迫老老少少,不同层次的人们定时向英语顶礼膜拜,不断强化着英语在汉语大本营的霸权地位。你不会英语可以,但你不能不服英语。这是中国大多数学英语人心中的隐痛,学习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严重脱节。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重复同样的悲哀——“用不用,都得学英语;学不学,都不会用英语。”
  英语这个包袱让中国人从幼儿园到博士后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幼儿园搞什么“双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英语课,初高中学生忙于对付升学考试,大学生则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四、六级考试,研究生为了出国把主要时间用于攻读英语。
  中国的教育决策者,过分抬高英语的作用而贬低自己的文化。世界上难以找到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把别国的语言当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语言当做别国的语言。学英语把中国的人力物力消耗得太苦太多而必要性并不大,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英语与知识创新和才能发展有什么联系。不论什么人晋升职称都要考英语,英语在考研在晋升高职中是比专业水平更重要的硬杠杠!简直是甘作洋奴,祸国殃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数学、教历史、教中文的也要考,大学教授要考中小学老师也要考,什么工作招工都要设置外语门槛!
  古今中外,没有哪门课程被抬得像英语这样“崇高”,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英语崇拜”。不要说莘莘学子,就连一些年近半百或过了半百的人,也捧着英语课本在那里苦学,不是喜欢英语,而是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如此。政策制定者往往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即便用不着,也得硬着头皮学。这是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浪费!
  3、英语已成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和利益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政策上确立一种导向,引导大家重视英语,用意当然不错;但扩大开放、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掀起英语热潮。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英语考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的赚钱工具。
  在中国,外语学习基本上等于英语学习。因为学英语的热潮波及神州大地,英语辅导班、英语教材、英语读物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全民学英语确实培养了一些外语人才,但对许多人而言,英语已成为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四六级与学位证书硬性挂钩,对于所有在校大学生,过四、六级考试已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专业课考得怎么样可以不管,但过不了四、六级肯定无法拿到学位证。许多专业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就因为英语没有过四级而无法毕业,最后连工作都找不到,这种不正常现象引人关注。
  据统计,目前各类英语考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学习者数以几亿计。 英语教育市场的构成,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等。在英语教育市场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是权利变金钱的典型代表。
  而对于每年的职称外语考试,有人曾做过估算,包括报名考试费、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不低于200元,而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参与者支付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之多。仅以职称外语考试教材而言,印数巨大价格也不菲。据2002年的保守估计,《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便能获利1.76亿元。一个“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平均每年培训学员四、五万人,每年的教学收入达数亿元,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数千家,学费根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的不同,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当然成为出版商最喜欢出版的书籍。另外,以游戏机、学习机、语言复读机等代表的教育器材在市场上抢尽了风头。中国每年的语言复读机、学习机、电子辞典、再看看大学考研英语培训的场面: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热”还催生了不少畸形现象,比如“枪手”猖獗,考试辅导班鱼龙混杂,盗版教科书、参考书充斥市场等等,给社会带来了混乱。
  首先,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资质不够的民间培训机构滥竽充数,办起了各种培训班。在这些以次充好的培训班中,一些主办者找人冒充著名教授,欺骗学生;有的租用别人的许可证,以他人的名义办学;有的甚至为了争夺生源大打出手;培训班与考生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其次,出版市场的正常秩序受到冲击。考试用书的畅销使得各家出版社争先恐后出书,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图书价格。盗版者更是不甘落后。由此造成一些粗制滥造、纰漏百出、质次价高的盗版教科书、参考书充斥市场,既误导了考生,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三,“枪手”替考之风愈刮愈烈。在网上搜索可以看到,不但“枪手”供求信息多如牛毛,有一些不法机构甚至干脆成立了作弊公司,从抄题到答题,再到传题,形成了流水作业。
  结束语:
  中国人开英语课,绝对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进步,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我们有理由必须开好英语课。作为交流手段,英语对于我们加强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作用不可忽视,但将它的功用过分夸大,反而会有害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避免令人痛心的失败结局,我们一定要痛彻地认真思考造成失败的必然原因,从而从根本上发现病根和医治的办法,绝不能让二十世纪的大失败在二十一世纪里再继续上演。
  
  参考文献:
   [1]Cao Nanyang and Wu Huanan,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Study and Application(Guiyang: People's publisher in Guiyang, 2003), p.72
  [2]Zhang Zhengdong, Pedag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Beijing: Science publisher, 1999), p.69
  [3]Hang Baotong, English,teach it better(Shanghai: Huadong education University publisher, 1993), p.173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砚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6(5)。
  [6]林语堂:中国人[M],译&学林出版社1994.
  [7]臧庆斌:跨文化交际中的写作障碍分析及对策[J],昭通师专学报2006(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公共政策的兴起,关于政策分析的研究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政策分析的发展当中,各国的政策学家创造出各种政策分析模式,其中美国著名学者威廉·N·邓恩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模型就是其经典分析模式中的一种。这一政策分析模型涵盖了从方法论到分析方法中的具体操作流程、技术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为公共政策分析从理论到实践搭建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公共政策分析;以问题为中心;信息转换。    公共政
期刊
摘 要: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过程中实行民主协商机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不然要求,也是法具有公正性和正义性的基本保障。在我国,虽然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协商机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协商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障民主参与行政立法,充分体现行政立法的民主精神。  关键词:行政立法;协商;民主协商机
期刊
摘 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管理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方式。企业通过危机管理,时刻关注危机的动态,把握好危机期间的各种关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危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在增强企业危机意识的同时,企业必须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化解企业危机。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在其《危机管理》
期刊
法庭辩论既是辨明是非的过程,也是公诉方与辩护方斗智斗勇的过程。公诉人在法庭上要灵活运用各种逻辑方法达到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目的。    1、直接推理法    直接推理是由一个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推理。  直接推理是法庭辩论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适用于那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无疑的案件。公诉人发言时可以根据被告人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等具体特征,运用证据,直接揭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符合
期刊
摘 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本文通过对当前这一阶段职务犯罪的特点、现状进行分析,有的放矢的指出了预防对策。  关键词:社会化大预防;预防职务犯罪;特点;对策。    近年来,在建立社会化大预防网络的基础上,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示精神,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努力构筑社会化大预防的工作体系。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小变大”,即由原来单一检察机关抓预
期刊
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在监督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改善执法状况,改进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而提出改正建议的一种非诉讼监督方式,是对抗诉、纠正违法等刚性监督的有效补充,也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是近年来检察机关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效果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存在着定位不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笔者结合20
期刊
摘 要:在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深入、石油工程事业不断发展、创新任务更为艰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油田科研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科研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发挥好占有相当比例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文章从提高对科研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认识高度出发,并站在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做法,对于做好新形势下油田科研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更好
期刊
摘 要:新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在重点知识上设有很多的不同层次的栏目,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设置的这些活动栏目,例如: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系统阅读    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
期刊
摘 要: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性质和根本职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属于法律监督中职务犯罪监督的重要内容,是对法律监督职能的丰富和完善,随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将不断得到强化。   关键词:法律监督; 预防职务犯罪;反腐败;法治。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扩展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范围,是对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有效利用
期刊
摘 要:行政执法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部署了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从而也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改革有了新思路。改革和完善地方行政执法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和完善地方行政执法体制对推进依法行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的地方行政执法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