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而上学现代性"到"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反省与范式转换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的矛盾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矛盾.现代性逻辑所蕴含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解决这一矛盾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超越"形而上学的现代性",在"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的视域中寻求"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矛盾的重新理解和解决.
其他文献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语言转向,指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本文透视转向后的语言研究,进一步揭示语言本体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符号性出发,解读语义学和语用学
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与公共领域交往产生的普遍主义道德具有同源性,即都产生于交往实践这一过程。同时法律体系的合法性核心依旧来自交往理性中的道德维度,其余
利用零维多项式系统的有理单变元表示,给出了求多项式在有限点集上的正性判定算法.同时,结合不等式证明,呈现了目标函数在零维系统约束下最优化的一个纯代数算法,从而将多元函数约
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识字的字量和字种,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前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从应"识"、应"会"总字量,各学段
站在以人为本的视角,理想信念的存在基础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彰显人的生命意义的存在;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性本质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本
美德不仅仅是内在心灵品质的存在性特征,而且是以社会健全的人伦价值为前提的.古代伦理学所推崇的美德看似指情感欲望品质的适度,即所谓"中道"或"中庸",但实际上有着当时人伦
本文试图对关于语词之争这样的元哲学问题加以探讨,并指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在相当多的哲学争论中,有很多争论只是琐屑的语词之争,那么如何区别语词之争和真正的事实之争呢?我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
由于哲学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处理语言问题,因此围绕术语的争端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哲学讨论的重要内容。然而,查尔默斯则力图清除术语争端,他的方法只能导致无穷后退。我认为,术
本文节选自,有改动.的主体部分是在北京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文章对德里达在中就海德格尔哲学提出的质疑与反思进行了重构,并把德里达论证的核心(或破绽)定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