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惧怕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个人安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比如:有的幼儿不敢一个人在关灯的屋里睡觉;有的幼儿正高高兴兴地玩耍,一见到远处有小狗跑来就会惊恐地哭叫;有的幼儿一听到打雷、看到闪电就会紧紧地搂抱大人,显得十分惧怕等等,这些就是生活中儿童惧怕心理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在生活中,对某些危及机体生命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的异常刺激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某些正常的而又于人无害的刺激一味感到害怕,则是完全不正常的,严重的甚至还会损害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做一些探索,以便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幼儿惧怕心理产生原因的认识很多,例如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所怕的东西不多,惧怕大都是后天养成的。家庭教育之不良,周围邻居之恶劣影响,于是慢慢养成了种种惧怕的习惯,如怕黑暗、怕狗、怕猫、怕昆虫等,都是对于人生有很多不便的影响。”而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罗素则指出“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婴儿似乎根本没有恐惧本能,从来没有受‘黑暗可怕’暗示的孩子似乎也不害怕黑暗,许多我们认为属于本能的恐惧都是后天养成的。成人不大惊小怪,恐惧也就不能产生。”如此看来,幼儿惧怕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成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条:
  (一)个体不愉快的经历
  个体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往往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1岁以下的幼儿对所有的动物都几乎没有恐惧感,甚至一条小蛇也能让幼儿异常兴奋,但如果家长因为害怕小蛇会伤害到幼儿而异常惊恐地大叫,这样,幼儿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防备。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每次在孩子看老鼠的时候就在孩子脑后反复敲一下锣,来教不满周岁的孩子害怕老鼠,敲锣声令人害怕,然后老鼠通过孩子的联想也变得可怕起来。由此可见,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会让个体形成一种深刻印象,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个体经历中的一些事物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由此会让幼儿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二)成人的胆怯心理
  如果与幼儿经常接触的成人是一个胆怯的人,那么他的胆怯也将会很快传染给幼儿。比如妈妈是一个非常害怕小狗小猫之类动物的人,那么她的这种恐惧感也将很快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也会对小狗小猫之类的动物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三)事物的新颖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曾指出:“如果儿童遇见了任何与他所熟悉的认识过程不符的事,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新东西突然以强大力量冲击旧的东西,将熟悉的概念挪到未曾意料的混乱中,而没有可能马上理清,然后引起强烈的不安的震动,即对神秘物的恐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这种情况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一个尚在妈妈怀抱里的幼儿,当看到陌生人跟他打招呼或与他逗乐的时候,幼儿会立刻把头埋进妈妈的怀里或避免与陌生人对视,由此可见,事物的新颖性会对幼儿惧怕心理的产生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四)外部消极语言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来自于同伴、父母等人的一些消极的语言信息也会对孩子惧怕心理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当孩子不听话或者不顺从父母意愿的时候,许多家长为图省事喜欢用一些夸张的、恐怖性的语言来逼迫孩子就范。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象就来把你背上山去了”等,这种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家庭生活中并不罕见。孩子受到大人的这种言语恐吓后,容易产生对外界的错误认识,并由此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某种东西的惧怕。
  (五)外部媒体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电视等媒体信息也可能会导致幼儿惧怕心理的产生。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电视等媒体上的一些恐怖镜头往往会让孩子想入非非,由此导致幼儿恐怖心理的产生,并且这种心理甚至会延续到成年。
  二、消除幼儿惧怕心理的对策分析
  (一)逐步熟悉陌生的事物
  对幼儿不合理的惧怕可通过让幼儿逐步熟悉的方式来消除恐惧。例如,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每当看到天花板上一些模糊影子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得非常害怕。于是我便用手指在墙上或天花板上弄一些影子,有时候还会拿着她的小手指一起弄影子,渐渐得她开始喜欢上这种游戏,还时不时自己拿着小手指晃来晃去,然后看着墙壁上自己小手指的影子晃来晃去便会高兴得大喊大叫,这样很快就消除了她对影子的恐惧。再比如,有人送给女儿一个音乐小屋,上面有很多的动物图案,按这些动物图案时小屋就会发出对应动物的叫声。对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女儿似乎一开始就特别适应,也非常喜欢,但每次按到牛图案的时候,因为牛的叫声有些低沉,女儿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并且开始对这个音乐小屋产生了一定的惧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这个玩具收走,而是放在相对远点的位置,并在女儿比较开心的时候按一下小牛的图案。虽然牛的叫声依然会让女儿有些紧张,但渐渐得她开始习惯了这种叫声,最后完全消除了对这个玩具的惧怕。一般说来,在采取合理的措施让幼儿消除对事物的惧怕之后,最初使幼儿产生惧怕的神秘感甚至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因此在实际生活及对幼儿的教育中,我们对幼儿一些不合理的惧怕一定不能简单放任,而应该通过合理措施让幼儿熟悉他所不清楚的事物,逐渐消除幼儿的惧怕心理。
  (二)用自豪感来抵消惧怕心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段正常胆怯阶段:动物、奇怪的声音以及各种不同的新事物都能引起孩子的恐慌。其中如何抵消女儿对大海的恐惧曾让我大费周折。第一次带女儿到海边是在女儿大约两岁半的时候,她一开始来到海边几乎不敢离开大人的怀抱,由远而近的海浪,海浪的声音,甚至沙滩上小朋友挖出来的一个个小水坑都能让孩子极其恐慌。为了消除女儿对海的恐惧,我们先把女儿带到离海水比较远的沙滩,并陪女儿玩挖沙的游戏,渐渐地她不再畏惧挖沙挖出来的海水,而且很快喜欢上了挖沙的游戏,并开始尝试着把小脚丫放到自己挖出来的小水坑里,这样就消除了女儿对海水的恐惧;为了让女儿熟悉海浪的声音,我们特意在涨潮的时候带她到海边听海浪的声音,并在她熟悉海浪的声音后,带她到能看见海浪的地方,使她注意到海浪来了之后又走了,再加上其他孩子的示范,才使她最终能靠近海浪而不感到恐惧。但她依然不敢赤脚在海水里玩耍,于是我们在她露出对海水的恐惧时会通过语言让她感到害臊,而一旦她表现比较勇敢的时候就热烈地称赞她,这样很快她不再抗拒赤脚走在海水里。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对海的恐惧感尚未完全消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自豪感的抵制。
  (三)科学合理的解释
  孩子的恐惧心理有的来源于想象作用,有的来源于本能作用,而对一些神秘物的恐惧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本能作用,比如对黑夜的恐惧、对闪电的恐惧等。对这些因为本能作用而产生的恐惧,最恰当的根除方法无疑是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解释。只要有可能,就要向孩子解释任何使他恐惧或感兴趣的一切,这样甚至可以把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转变成孩子进行探索的兴趣。
  (四)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想要消除孩子的恐惧,首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没有恐惧。如果你害怕打雷下雨,则孩子第一次在你面前听见打雷就接受了你的恐惧。因此,父母一定要在一些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的事物面前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自己的表现来避免孩子惧怕心理的产生。
  幼儿惧怕心理的消除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教师除了要掌握正确的认知方法外,还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幼儿表现出惧怕心理的时候,除了要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外,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搂抱、亲吻、解释等来缓解、降低直至消除幼儿的惧怕感。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英]罗素.幸福之路.傅雷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鹤琴.幼稚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花农在每一个早上,每一个黄昏都会对他养护的花草微笑,并轻轻抚摸它们,柔声赞扬它们说:“你今天好漂亮,好精神啊!”人们不解他这种做法。花农解释说:“花跟人一样,能听懂赞美的话,如果及时得到表扬,一高兴劲就足了,明天你来看,它们会长得更好呢。”赏识一株花,是花农管理的经验,更是一种爱心的诠释。植物不可能真正听懂人的话,但真正的爱心却在一肥一水、一笑一语中,它来自平常点点滴滴的琐碎,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学前教育专列一章,并提出学前教育未来十年的三大发展任务,“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其中之一,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教育资源。”同时,各地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多以公
期刊
近年来,国家在对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中显示:“吃得好,跑不动,跳不高”已经成为不少儿童的通病。肥胖、视力不良、心理障碍检测率持续上升,肺活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素质应从娃娃抓起。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的“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逐步将幼儿体育运动定为我园的特色教研活动,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活动区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少教师在活动区创设方面还存在很多困扰。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扰,成为当下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  一、让材料“活”起来  随着活动区活动不断普及,幼儿园各区角均增设了不少游戏材料。有的教师将所有材料都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但缺乏对材料功能及作用的介绍,导致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操作材料,盲目、随意地摆弄。有研究表明,活动区材料“丰富”
期刊
热身运动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又称准备运动,指在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随后体育运动的效率及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然而,当前幼儿园组织的体育活动在热身运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体育活动热身运动的三则案例  案例一:中班体育游戏《小兔钻树洞》,主要以“小兔”自由躲到由两个幼儿搭起来的“树洞”下,逃
期刊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保安服务企业作为公安机关行使职能的一支辅助力量,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生力军,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安全防范的需求。保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缺少。保安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幼儿经常可以看见,和他们向往和崇拜的警察很像,陌生的是保安的具体工作内容,更缺少对保安的真正尊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要引导幼儿尊重身边
期刊
设计意图:  当问孩子们从哪儿能看到秋婆婆的影子时,孩子们都会想到发了黄的落叶、成熟的果林、或者金色的田野……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都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感知到秋天里植物的变化,也从天气和自己的着装中体会到秋天的到来,可是动物们在秋天里做些什么呢?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选择了“秋天大雁南飞”这个极具代表性的话题,设计了“大雁南飞”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
期刊
幼儿散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幼儿散文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和生动细腻的语言,唤起幼儿对散文诗情画意般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纯净优美的字句中获得生活情趣的个人感触和潜移默化的文学艺术感染。因此,了解和把握幼儿散文的文学审美特色,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选择与利用优秀的幼儿散文作品,并正确、规范地组织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一、幼儿散文
期刊
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后天培养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心理素质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勇敢地面对活动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大胆地尝试去解决问题。相反,心理素质差的幼儿则缺乏活动的积极性,面对困难通常手足无措,大多选择放弃和逃避。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将来才能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因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差异在体育活动中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往往教师觉得最难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就不难发现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课程”。以下是笔者在平时与幼儿共同学习生活中设计的三个适合创作的美术课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我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大班)  现在的幼儿都看过很多绘本,有的绘本非常适合用来创作。《月亮的味道》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意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