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以“就业为导向”思想的指导下,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四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 中职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教学改革
1 结合市场需求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其实不难发现,中职教育的根本就是为社会创造和培养出大量的服务和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GDP的增长,CPI指数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300万辆,2010年将有望突破1700万辆。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国家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汽车新品种、新款式层出不穷,各大生产厂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开展好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将是保证汽车厂商获利并维持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们劳动的付出。顺应汽车时代的发展,我院汽车系开办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个方向,一是能够从事基层营销工作的汽车营销人员,二是能够从事基层售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目标的制定,完全来自于汽车市场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从这一点看,我院汽车系开设的这门专业,是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够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化专业。
2 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如今,汽车专业已从过去的冷门专业转变成了热门专业,中职、高职、大专、本科的教育层次都开设了此专业。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就业和今后如何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事实证明,在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的指导下,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是一种“畸形儿”——理论上,比不上高层教育毕业生;实操动手能力又半斤八两。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市场岗位来设定。在参与本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3 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由诸多要素组成。就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的岗位也越分越细。目前,可依据中职学生在汽车行业中适合的岗位来确定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目前适合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汽车销售顾问、汽车维修工、4S店客户服务专员、二手车置换专员、汽车保险理赔员、汽车配件销售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所以培养目标应是能够从事汽车贸易、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售后技术服务、保险及理赔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3.2 课程开设的改革。就业岗位决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决定了所开设的课程。原来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开设的课程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就业需要,而应该依据本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开设相关课程。所以现在可以开设的主要专业课有:汽车构造、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营销实务、汽车销售技巧、汽车保险与理赔、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另外,不能忽视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如数学、语文、英语和思想品德。但文化课的设置,应与本专业相配合。数学课应结合在汽车数据方面的测算上,如百分尺、千分尺、量缸表的刻度测算,压缩比的计算等方面;语文课应将一些内容替换成汽车文化,行业资讯类的课文;英语课应该更侧重于汽车专业英语;思想品德课应增加就业指导,和汽车企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其次还可以结合专业类的技能考级和考证来进行教学。如开展汽车维修等级的考证、汽车营销师的考证、汽车驾照的考证。这样不光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现在的专业课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而原有的教材,内容和技术方面又相对落后。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精心挑选,对于一些滞后内容,应进行删减或添加新内容。如有条件,最好在校内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推广使用。
3.3 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分课堂教学、汽车维修实训两个部分。汽车营销方面,目前缺少实训,所以应建设汽车营销实训基地,模拟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上网了解一些新的汽车技术、新车型、汽车资讯等,然后可以共同讨论,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汽车系内的专业教师主要进行任教外,我们还可以聘请校外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授课。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业课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不缺乏实践技能。另外应加强校企合作,让本专业教师利用时间到车企进行轮岗实训,以提高实操的动手能力。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本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训,但这些方法在运用上显得有些机械,不能发挥学生举一反三和自我创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处于弱势。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觉得专业教师在考虑如何讲好课的过程中,也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能学好。中职学生大多的特点是好动,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受视觉影响较大。那么我们在讲授和实训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增加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还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如对某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掌握授课内容的知识要点,并强化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巧妙地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某个任务之中,该任务是面向知识与技能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完成任务。如在讲授“汽车市场调研方法”的内容时,可下发给学生调研题目,让其在规定的要求和范围内对所选择的本地车企进行调研,最后加以总结,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结论: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应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开设,将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并利于为汽车行业创造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但还应从现实角度去考虑如何建设好本专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改革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军.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2 张志尧.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
【关键词】 中职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教学改革
1 结合市场需求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其实不难发现,中职教育的根本就是为社会创造和培养出大量的服务和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GDP的增长,CPI指数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300万辆,2010年将有望突破1700万辆。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国家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汽车新品种、新款式层出不穷,各大生产厂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开展好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将是保证汽车厂商获利并维持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们劳动的付出。顺应汽车时代的发展,我院汽车系开办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个方向,一是能够从事基层营销工作的汽车营销人员,二是能够从事基层售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目标的制定,完全来自于汽车市场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从这一点看,我院汽车系开设的这门专业,是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够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化专业。
2 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如今,汽车专业已从过去的冷门专业转变成了热门专业,中职、高职、大专、本科的教育层次都开设了此专业。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就业和今后如何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事实证明,在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的指导下,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是一种“畸形儿”——理论上,比不上高层教育毕业生;实操动手能力又半斤八两。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市场岗位来设定。在参与本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3 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由诸多要素组成。就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的岗位也越分越细。目前,可依据中职学生在汽车行业中适合的岗位来确定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目前适合中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汽车销售顾问、汽车维修工、4S店客户服务专员、二手车置换专员、汽车保险理赔员、汽车配件销售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所以培养目标应是能够从事汽车贸易、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售后技术服务、保险及理赔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3.2 课程开设的改革。就业岗位决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决定了所开设的课程。原来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开设的课程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就业需要,而应该依据本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开设相关课程。所以现在可以开设的主要专业课有:汽车构造、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营销实务、汽车销售技巧、汽车保险与理赔、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另外,不能忽视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如数学、语文、英语和思想品德。但文化课的设置,应与本专业相配合。数学课应结合在汽车数据方面的测算上,如百分尺、千分尺、量缸表的刻度测算,压缩比的计算等方面;语文课应将一些内容替换成汽车文化,行业资讯类的课文;英语课应该更侧重于汽车专业英语;思想品德课应增加就业指导,和汽车企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其次还可以结合专业类的技能考级和考证来进行教学。如开展汽车维修等级的考证、汽车营销师的考证、汽车驾照的考证。这样不光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现在的专业课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而原有的教材,内容和技术方面又相对落后。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精心挑选,对于一些滞后内容,应进行删减或添加新内容。如有条件,最好在校内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推广使用。
3.3 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分课堂教学、汽车维修实训两个部分。汽车营销方面,目前缺少实训,所以应建设汽车营销实训基地,模拟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上网了解一些新的汽车技术、新车型、汽车资讯等,然后可以共同讨论,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汽车系内的专业教师主要进行任教外,我们还可以聘请校外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授课。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业课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不缺乏实践技能。另外应加强校企合作,让本专业教师利用时间到车企进行轮岗实训,以提高实操的动手能力。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本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训,但这些方法在运用上显得有些机械,不能发挥学生举一反三和自我创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处于弱势。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觉得专业教师在考虑如何讲好课的过程中,也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能学好。中职学生大多的特点是好动,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受视觉影响较大。那么我们在讲授和实训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增加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还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如对某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掌握授课内容的知识要点,并强化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巧妙地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某个任务之中,该任务是面向知识与技能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完成任务。如在讲授“汽车市场调研方法”的内容时,可下发给学生调研题目,让其在规定的要求和范围内对所选择的本地车企进行调研,最后加以总结,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结论: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应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开设,将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并利于为汽车行业创造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但还应从现实角度去考虑如何建设好本专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改革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军.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2 张志尧.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