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 美味菌菇

来源 :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秋风乍起之时,品尝一顿美味的菌菇似乎已成为这个季节约定俗成的习惯了。菌类以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征服了人们的味蕾,自古以来就是国宴及高级宴会上的名贵菜肴。全世界的菌类品种繁多,其中中国占了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
  菌菇的食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
  我国最早有食药用菌文字记载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庄子在《逍遥游》中就有“朝菌不知晦朔”之句,其意是这种菌死亡非常之快,早晨是个完好的菌,晚上就衰败了。说明我们的先人当时已开始观察菌类的生长习性了。
  战国初列子在《列子.汤问篇》中也说:“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朽壤是有腐朽爛木的土壤,芝生长于其中。
  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茯苓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中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
  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中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孢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菌菇的地域分布
  目前,我国香菇主产区可分为东南(福建、浙江)、华中(湖北、河南)、东北(辽宁、吉林)和西南(四川、重庆、云南)四大产区。东南产区气候冬暖夏凉,香菇种植历史悠久,但菇木资源相对匮乏。该产区的香菇产品以保鲜菇、光面菇为主。华中产区气候四季分明,秋冬季气候干燥,夏季也较炎热,昼夜温差大,代料香菇栽培历史相对较短,菇木资源丰富程度各地不一,总菇木蓄积量相对匮乏。华中地区的香菇产品有花菇、茶花菇、光面菇,其中花菇比例高。我国出口的花菇、茶花菇主要来自该产区。东南产区气候冬暖夏凉,香菇种植历史悠久,但菇木资源相对匮乏。该产区的香菇产品以保鲜菇、光面菇为主。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但持续时间短,空气相对湿度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每年冬天的冰冻、积雪形成自然的低温杀菌过程,病虫害相对较少,更具备生产有机香菇的环境条件。该地区是我国传统的重点保护林区,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林木总蓄积量较多,且木材质地硬,质量好。
  云南菌菇
  黑松露
  松露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只要阳光、水分或者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一棵树下会长出松露,而旁边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另一棵树却不能,至今人们也搞不清楚原因何在。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且无法人工培育,产量稀少,导致了它的珍稀昂贵。因此欧洲人将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色泽介于深棕色与黑色之间,呈小凸起状,遍及灰色或者浅黑色与白色的纹理。就目前所知主要分布于阿尔卑斯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的少数地区,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周边的攀西地区,占据中国黑松露总产量的60%。
  松茸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相传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多细胞微生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可人工培植。它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有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49种活性营养物质、5种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另含有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分别是双链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抗癌物质——松茸醇,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天然药用菌类。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牛肝菌
  牛肝菌其实是一种统称,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烹调后口味异常鲜美,是吃惯肉类之外的别样美味。以之烧炒,则成菜口感舒畅,味道鲜美,用之煲汤,则菌香溢四座,香郁爽滑,使完美口味、丰富营养与药用价值合而为一。云南省是中国牛肝菌种类最多的地方,据查阅,云南省就有300多种牛肝菌。
  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因为菌体之上凸凹不平,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野生羊肚菌多长于厚度在10~15厘米的落叶层之中,采摘极为不易,且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使得野生羊肚菌更为珍贵。它每年生长的地方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无法完全靠经验去采摘。人们常常把羊肚菌称为“顽皮的蘑菇”,说它是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得到的美味。羊肚菌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市价仅次于松露。它的味道也是独一无二,混合着泥土、坚果和烤肉的芳香,层次相当丰富。因此被誉为“菌中之后”,民间甚至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那独特的外形、柔嫩的口感、迷人的芳香,让人吃过一次就再难忘记。
  老人头菌
  老人头菌因菌体短胖肥硕,菌盖厚实,犹如老寿星的光头而得名,又叫仙人头。老人头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一般只生长在高原山地上,人工无法培植,因此显得十分珍稀。老人头菌是一种十分美味的野生食用菌,菌肉洁白细嫩、富有弹性,滋味鲜香,柔糯无比,口感犹如鲍鱼,因此有“植物鲍鱼”之称。
  竹笙
  竹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食用菌,又名竹荪,是中国名贵山珍,形态怡丽,清香袭人。竹笙的味道非常鲜美,那滑溜溜的口感、独特的清香味都让人喜爱,因此竹荪在我国古代享有“竹鸡”之称,位列“八大山珍”,在国外也享有“植物鸡”之称誉。
  干巴菌
  干巴菌是云南的珍稀野生食用菌,近几年来湖北一些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干巴菌看外表其貌不扬,但在云南人眼里,它却比在国际上备受追捧的黑松露、松茸还要贵重,被云南人推为菌中最杰出者。干巴菌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菌肉白中嵌墨,墨中见绿。成熟后的干巴菌为黑褐色,并且带有一股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牛肉干被当地称为干巴,故此菌得名干巴菌。干巴菌的肉质脆嫩,炒、炸、干煸皆宜。
  鸡枞菌有许多别称,如鸡肉菌、夏至菌、箭头菇、枞松菇等,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因为这种菌色白肉厚,形似鸡肉,食用时又有一种类似鸡肉的特殊清香,却远比鸡肉还嫩,还鲜,还香,故而得名鸡枞菌。鸡枞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多生于山间的白蚂蚁窝上,于每年的七八月雨季上市。它是云南本土的皇后,被认为最能代表云南的菌子。新鲜的鸡枞清香中透甘甜,炒食、清蒸、串汤做菜清香四溢、鲜甜可口,无论煎炒蒸炸,滋味都很鲜活。
其他文献
烧烤可能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主要是把食物放置于热干空气中一个比较接近热源的位置来加热食物。一般来说,烧烤是在火上将食物(多为肉类,海鲜,蔬菜)烹调至可食用状态。现代社会,由于用火方式的多样性,烧烤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发展出各式烧烤来。寒冷的冬天,烧烤也安抚着我们需要温暖的心。  烧烤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是它包含的物质的原味及粗鄙化即食效果中对惯常饮食的反叛,它另一面则受到人类远祖在渔猎时代的饮食记
期刊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无论是在大雪纷飞的北国,还是在料峭清冷的南方,人们的免疫力都会有所下降,正是一些小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都需要通过食物进补,或运动,或食补,在冬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过一个健康的冬天。  当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时,下列问题就会反复发作:感冒反复发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哮喘反复发作、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肺炎反复发作、腹泻反复发作,所以千万不可小视。冬季如何提高免疫力?下面
期刊
面包是大多数人接触西式糕点的第一步。从小时候吃的“鸡腿面包”到现在的吐司、法棍、可颂等,面包用它多样的姿态陪伴着我们成长。  所谓面包,就是以黑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基本原料,先磨成粉,再加入水、盐、酵母等和面并制成面团坯料,然后再以烘、烤、蒸、煎等方式加热制成的食品。  通常,我们提到面包,大都会想到欧美面包或日式的夹馅面包、甜面包等。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特殊种类的面包。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制作面包的
期刊
自古,身体一直是处于被遮蔽或者说是被规劝的状态,也就是说身体的意义并非是身体本身的意义。在古希腊,虽说身体以裸体方式呈现,表面是对人类身体的解放,但此时身体艺术是哲学思考方式的呈现,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所以身体对美的追求自然赋予了“数”的意味,而波利克里托斯提出的头身1:7的身体艺术造型模式即是以此为准则。虽然在艺术中身体作为了美的事物而追求,但是在哲学中,身体是智慧、真理
期刊
坐在山岩上,对着河水和沼泽冥想,  或者缓缓地寻觅树林荫蔽的景色,  走进那从没有脚步踏过的地方,  和人的领域以外的万物共同生活,  或者攀登绝路的、幽独奥秘的峰峦。  和那荒野中无人圈养的禽兽一起,  独自倚在悬崖上,看瀑布的飞溅。  这不算孤独;这不过是和自然的美丽  展开会谈,这是打开她的富藏浏览。  然而,如果是在人群、喧嚣和杂沓中  去听,去看,去感受,一心获取财富,  成了一个疲倦的
期刊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当中的重要画科,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画面重在制作,画法工细;精于设计,注重装饰已成为当下山水画创作的显著特征,也已具有“新院体画”倾向。从频繁展赛的巨幅参展作品面貌上来看,工整、细腻、纷繁的“展赛体”已成为当下创作的时尚潮流,写意性在观者视线中似乎有逐渐淡化的倾向,影响着山水画审美语境的多元拓展。  以“展赛”牵动的山水画创作,愈发让人们追忆中国画在演变中挥之不去的文人画情
期刊
云顶  甄选云南3600米深山松茸,置于240℃高温石板上煎烤,佐以黑芝麻盐、黑椒汁、特制松仁罗勒酱。入口滑嫩、鲜香诱人,顶级美味,季节专供。  松林低语  老人头,此菌又名松苞菌,对生长环境挑剔,只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针叶林中有少量生长。以自制卤菇酱爆炒,鲜香加倍。  满载而归  藜麦、杏鲍菇、牛肝菌炒香后,酿入秋葵中,再入锅微煎,似秋日小舟满载而归的祝福。  春意闹  云南鲜鸡枞与幼嫩黄瓜仔
期刊
总有一首歌会打动你,而在浅葱小唱,打动我的是歌手小林的《送别》、《盲》。高亢、极具感染力的嗓音,瞬间戳中泪点,潜藏已久的情绪就这样喷涌而出。在这里,很多人喜欢他唱的歌,比如《悬崖》、《如果水倒流》、《约好明天的太阳》……  小林是一位盲人歌手,原名林读新,南京人。1997年开始学习贝司演奏,凭借对听觉的敏感以及后天的努力,很快便精通贝司、吉它、键盘三种乐器,被誉为南京最好的贝司手。同年组建了第一支
期刊
花菇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称,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长而享誉海内外又因其外形美观松脆可口而称为席上佳珍。  花菇的主要产地有湖北省京山县、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桐柏山山区、三里岗、浙江省庆元县、浙江省松阳县、河南省泌阳县、西峡县。  茶树菇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
期刊
松茸——大家都知道此食材的精贵,因为它必须纯野生,因为适合它的生长环境非常少,因为它的采摘非常困难,更因为它的产量非常稀少。让为了寻找到优质松茸,大蔬无界的团队曾亲自前往松茸的产地——云南。  在很多人眼中,云南是一块神秘、美丽的土地。它的神秘,不仅是因为雪山圣湖、神秘的原始森林,因为交通不便的云贵高原,想要靠近它、了解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关键的是云南的野生菌的稀有和名贵。  大蔬無界的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