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孟河医派”文化培育新时代“有担当的小主人”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孟河医派”就此成型。多年来,我校努力将“医道”和“教道”加以打通、融合、延伸与拓展,提炼出“孟河医派”的核心精神“博爱、诚信、博学、创新”,并用“孟河医派”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致力于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崇尚劳动的精神。

一、精准定位,厘清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


  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基于学校“孟河医派”特色文化,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提出“有担当的小主人”作为劳动教育目标: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承担并履行对自己、对家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唯有通过“劳动”的方式去践行、去达成;“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思想境界;未来,学生不仅要做自己家庭的主人,还要做国家的主人、民族复兴的主人。因此,要有爱家之心、持家之能、担家之责,养成爱生活、会学习、善劳动、负责任、能创造的劳动品格。“有担当的小主人”指向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家庭责任、社会担当、家国情怀。

二、系統设计,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有担当的小主人”课程体系架构图
  基于劳动教育的目标,我校系统设计、科学架构出六个维度的课程群,在六大领域培育“有担当的小主人”:学校奠基课程,培育“责任担当的小主人”;家庭生活课程,培育“家务劳动的小主人”;校园责任课程,培育“岗位劳动的小主人”;田野体验课程,培育“农耕劳作的小主人”;中医特色课程,培育“中医传承的小主人”;职业启蒙课程,培育“未来生活的小主人”。

三、整合推进,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1.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期初,我校推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发动全校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与孩子一起研制“家务劳动清单”,开展“30天劳动打卡”;设定“周末家庭劳动日”,全员参与家务劳动;制订“家庭劳动计划”,分工合作,开展亲子劳动。让学生成为家务劳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劳动中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2.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通过劳动与技术必修课、学科课程渗透、劳动岗位建设、中医特色劳动、校园劳动日、社团劳动、传统节日劳动等全方位推进劳动教育。如学科渗透:语文课,体验劳动的艰辛;数学、科学课,研究提高劳动的效率;音乐课,歌唱劳动的快乐;美术课,再现劳动的场景;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劳动的精神;综合实践课,践行劳动的过程;班队、夕会课,展示劳动的成果、分享劳动的体悟……又如中医特色劳动:我校成立“孟河医派”中医娃社团,开展寻访名医、参观名医故居、讲名医故事、中草药种植与研究、学切脉、制作中草药香囊、做养生保健操、中医文化宣传等特色活动。

3.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组织学生走进基地,开展各类职业劳动体验,比如:到齐梁生态园开展研究性学习,观察与研究种豆子、养护豆苗,到拔豆子、拨豆子,再到烧豆子、尝豆子,最后到孟城老街学做豆腐、做豆渣饼体验全过程。走近劳模,学习工匠精神、感悟劳动品格。又如:学生们走进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聆听青年工匠刘云清现场讲解;邀请孟河斧劈石非遗传承人魏玉宇老师来校给学生们讲解斧劈石盆景的制作工艺。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劳动、提升劳动境界,2019年至今,“孟河医派”中医娃社团先后20多次应邀到省市区各类平台参加公益宣传和展示活动,被评为“第三届江苏志交会优秀参展组织”。

四、目标导引,探索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结构化


  围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从“责任担当的小主人、家务劳动的小主人、岗位劳动的小主人、农耕劳作的小主人、中医传承的小主人、未来生活的小主人”六个维度,根据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由低到高、螺旋递进式地设定评价指标。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劳动教育的多场域、多主体等特点出发,构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导评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评、协同评价的机制,通过多主体协同评价,激发教师、家庭、社区、社会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使命感。

3.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二年级采用“劳动任务清单”、三四年级制作“劳动成长档案袋”、五六年级记录“劳动日志”的方式进行课内外、校内外劳动体验与实践过程的记录,每周评选“劳动小能手”、每月评选“劳动小标兵”、每学期评选“劳动小模范”。

五、集聚资源,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1.集聚校内资源,构建校园劳动体验场


  学校开辟“劳动文化长廊”“劳动小标兵”展示栏和各班外墙图文并茂地展示劳动先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积极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师生;学校开创“班务劳动体验室”“家务劳动体验馆”“快乐小厨房”,划分“校务劳动责任区”,从而构建出一个校园劳动体验场,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劳动实践。

2.拓展校外基地,搭建劳动实践体验圈


  学校不断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齐梁生态同、万顷良田、孟河名医故居、斧劈石馆、孟河老街等一批企业、农场、非遗馆、特色老店相继成为我校劳动教育校外基地,从而打造出一个围绕学校5公里半径的校外劳动体验圈。

六、卓有成效,劳动教育促进师生多元发展

1.劳动教育锤炼并成长了“有担当的小主人”


  课程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有担当的小主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成为学校的新风尚。学生们将劳动中肯吃苦、有担当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更加刻苦、学习力明显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开发和释放,做事变得有条理、有恒心、有韧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抗疫小先锋”用独特的方式声援武汉,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9月,雷欣楠同学被评为“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常州电视台以《我是中医天地“小蜜蜂”》为题专题报道。

2.劳动教育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多元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让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通过校本培训、实践探究等成长为各类课程的骨干。在劳动实践中,师生们共同劳动、体验,形成了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们的育人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面育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2019年至今,我校有6位教师获区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优课比赛一等奖,9位教师获市区五级梯队称号。

3.劳动教育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影响力


  劳动教育实践深化了学校课程改革,丰富了文化内涵,开辟了劳动教育新途径,提升了学校品质和影响力。2019年11月,学校荣获“常州市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研发与实施领衔校”“全国‘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研究联盟校”称号。2020年4月,学校自编的劳动自护短剧《红红的果子》获常州市戏剧比赛一等奖、省第六届优秀科普剧展评二等奖;我校中医特色课程成果分别在“常州市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常州市第三届中医养生节”精彩亮相;“学生中医保健操”和中队活动《“望闻问切”中医梦》分别荣登“学习强国”平台;学校《弘扬孟河医派文化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报》宣传报道。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在“孟河医派”文化的引领下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向善向上之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内在思想的荡涤与提升,向着具有“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有担当的小主人”的目标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庄慧芬.劳动桥:儿童身心灵合一的践行[J].人民教育,2020(1).
  [2]刘中华,隋桂凤.“新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19 (10).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脱离实践的语文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同时课程标准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和教材不可能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正是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教师探寻教学的新思路
【寻找文化原乡】  1106年——俞栗被赐进士第一,是为溧水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名状元,并敕建状元坊。  1980年——溧水县立小学建于状元坊社区,历史与现实的相遇孕育了二实小的文化基因;是年,老校长率18位青年教师植水杉于校园,如今也已参天,其峻拔之姿寓二实小追求高远的精神基因。  1990年始——学校民乐团,“哆来咪”童声合唱团,“剪剪剪”艺术社相继成立。琴、筝、管、笛的悠扬回环似水流淌;清澈透
【摘要】新课标指出,活动是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设计更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活动教学时执教者要跳出自己预设的“舒适圈”,让学生的即时性生成点亮课堂,少一点设计“圈套”,多一点精彩生成;让学生在真实的观察和调查活动中获得真切的道德体验与认知,少一点表面形式,多一点过程指导;让辨析讨论活动有深度、有质量,不断促进学生内在道德生长,少一点泛泛而谈,多一点道
【摘要】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数学文化教育。多个版本教材中都专门设置了“你知道吗”板块,作为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析其“你知道吗”板块内容类型、文化价值,并提出了“你知道吗”板块的两条教学策略建议:有机融合、拓展整合。  【关键词】“你知道吗” 数学文化 教学阵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作业就是提高这些能力的重要载体。作业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质量 作业规范 激励手段  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布置、检查与批改作业。作业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
[摘要]科学教育不是给学生讲授一些零碎的、不连贯的知识片段和堆积在一起的科学定律,而是需要讲授围绕涉及重要科学领域的有结构、有联系的科学核心概念和模型。本文基于对《热》单元教材的分析和重构,以一组相似实验材料设计出“一材多用”的系列实验,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感受热传递的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热知识科学大概念。  [关键词]核心概念 单元教学 一材多用  研究表明,人们对科学大概念的理解可以较长久地保存在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题如同建造数学大厦的“脚手架”,是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重要“支架”。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指向减负增效,应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多样性、创新性等原则,应做到内容有趣、形式多变,思考性强、含金量高,针对差异、分层设计,手脑联动、做思结合,少封闭性、多开放性。  【关键词】减负增效 数学练习题 脚手架  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题如同建造数学大厦的“脚手架”,
【摘要】审美表达是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整个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为心声,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来了解。而对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而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为此本文提出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提供丰富素材,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理解美术法则,帮助学生掌握美术语言;教师示范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审美表达;自评互评结合,训练学生主动审
[摘要]数学活动课不仅仅是数学课,而应该既有数学的味道,更要有活动课的味道,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精彩,了解数学的思想,拓展数学的眼光,从而培养数学的素养。《和的奇偶性》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规律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被学生发现并学会应用,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合作的乐趣、探究的兴趣、数学的文化、渗透的思想和数学的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和的奇偶性》 数学素养  《和的奇偶性》是苏教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该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评价中,通过智趣合一的数学课程内容、智趣交融的教与学方式、智趣互促的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拓展学生数学视野,让数学的“智”与“趣”在学生的学习中真正地生长,实现以趣启智、以智激趣、智趣共生的愿景。一、“智趣数学”的开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