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的翻译研究,开始较迟,历史较短。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二次大战后逐步有所发展,到了60年代之后,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郭建中编著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系统、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当代美国翻译研究发展史及重要翻译理论。
  关键词美国 翻译 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大学中还没有翻译研讨班或研究中心,也没有翻译研究中心,没有文学翻译工作者的组织,也没有翻译或翻译研究的专门刊物。埃德温·根茨勒在《当代翻译理论》中提到,60年代起,文学翻译在美国才开始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重视。保罗·恩格尔于1964年在衣阿华大学开设了第一个翻译研讨班。第二年,福特基金会拨款给在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成立全国翻译中心。1965年出版了第一本《现代诗翻译》的杂志。1968年,全国翻译中心出版了第一期翻译研究杂志《得洛斯》。从此,文学翻译在美国文化中取得了小小的一席之地。70年代之后,美国的翻译和翻译理论继续得到发展。好几所大学开始设翻译课和翻译研讨班。由于翻译和翻译研究的發展,美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于70年代末成立,并出版了《翻译》(tanslation)作为该组织的机关刊物。1977年美国政府开始从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中拨出专款资助文学翻译。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三个有影响的翻译研究中心,即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国际学院、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和宾厄姆顿的纽约州立大学。所有这些,为美国翻译和翻译理论在80-90年代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托尔曼和他的《翻译艺术》
  赫伯特库辛托尔曼的《翻译艺术》(Art of translation)发表于1901年,是美国翻译理论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属于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国的翻译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在书中,托尔曼谈到了翻译的本质、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标准和译作的风格等问题。
  2 翻译理论史研究
  美国人也相当重视翻译理论研究史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最直接、最方便的就是首先研究英国的翻译理论史。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两部。C·H·库利的《英国早期经典著作翻译家》(The first english translators of the classics,1927)主要研究的是1485年和1603年之间英国有影响的翻译家和译作。库利的研究认为,尽管一般认为翻译经典著作有助于文化和自由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但16世纪英国经典著作的翻译反而助长了反动的社会和文化专制主义。早在1919年,弗洛拉·罗斯·阿莫斯就发表了《早期翻译理论》(Early translation theory:1650-1800)。这两部专著涵盖了从中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历史上重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有关翻译的论述。阿莫斯认为,16世纪是英国人特别热衷于实验的时代。尽管不少译者仍然满足于中世纪的一些翻译的概念,但就翻译理论而言,这一时期尚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他在这个时期表达了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的看法:翻译理论的发展,绝非是一个连贯的、有序的进程,其间往往有中断。那些为翻译制定规则的人,又往往看不到前辈或同辈有关的翻译的论述。 对翻译的目的和方法,从未取得过一致的意见。例如,谁是读者?谁是批判者?这些对译者对评论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都有对立的、甚至互不相容的观点。很少批评家能勇于面对两种对立的观点和方法,把它们看成是可以调和的、互为补充的观点和方法。新的译作不断出现,理论家就必须修正前辈的思想以容纳新的事实。
  3 阐释: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的本质
  弗雷德里克·M·勒内的《阐释:语言和翻译——从西塞罗到泰特勒》,论述了从古罗马到18世界的西方翻译理论传统。按照勒内的看法,从西塞罗到泰特勒,阐释学的观点贯穿整个西方传统的翻译理论,即认为,与其说翻译是语言的操作,还不如说是阐释的过程。因此,勒内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了西方传统翻译理论,即认为,与其说翻译时语言的操作,还不如说是阐释的过程。因此,勒内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了西方翻译传统理论,并把翻译理论置于语言研究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勒内说,他的任务是解释这些理论,而不是进行评论。
  4 新批评与翻译思想
  “新批评”这一术语通常指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潮,或者说是一种理解和阐释文学的方法。新批评对英美文学批评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有人认为,英语世界对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几乎全靠新批评理论。直到不久前,新批评理论还在美国统治着大学教学的领域。它对英国的文学教学领域影响也很大。
  书中还提到了庞德的翻译思想。他对诗歌中的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有非常明确的思想。他认为,诗歌的音乐感是很难翻译的,但视觉感可以全部或几乎全部可以翻译传来。但词的本义和文字游戏的上下文意义是无法翻译的。译者必须了解文本的时间、地点和意识形态的制约,然后融入文本所在的时间情绪、气氛和作者的思维过程中去,然后融入文本所在的时间情绪、气氛和作者的思维过程中去,也许能,但也许无法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这里,唯一可译的是“视觉感”,也就是庞德所说的“意象”。翻译研讨班的实践者们以庞德为榜样,摆脱了直译的束缚。他们把庞德的翻译方法作为他们的依据,但他们这样做,与其说是翻译,到不如说是创作。龙尼·阿普特尔认为,庞德复兴了当代的诗歌翻译。他认(下转第208页)(上接第198页)为,庞德主要在三方面对文学翻译作出了贡献:第一,在诗歌翻译中,放弃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生造的仿古的用语;第二,把翻译看作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第三,把翻译看作是创作。
  5 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在中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介绍的最多、影响也最大。谭载喜教授正确地把奈达的翻译思想分成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一,描写语言学阶段。第二,交际理论阶段。第三,社会符号学阶段。综合起来说,我们可以把奈达的语言学思想和翻译思想总结成以下几点来加以概述:(1)奈达是语言的共性论者。他坚持认为,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达力。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2)奈达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倾向于把翻译看作科学到倾向于把翻译看作艺术的转化过程。(3)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可以总结成下面三句话:①翻译是交际活动。②翻译主要是译意。③为了译意,必须改变语言表达形式。(4)关于翻译的性质,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的概念,后来,又改称为“功能对等”。他指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地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可见,他尤其突出翻译中的“内容为主,形式为次”的思想。关于翻译过程,奈达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奈达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可以说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奈达出版了大量的翻译专著和论文,也不仅是因为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学术活动,主要还是因为他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引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
  6 总结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翻译史上的基础理论和一些译论。其翻译理论史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原先在美国不受重视的翻译得到了政府、学术界和民间人士的关注,翻译研究也随翻译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更由于蜂拥而至的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使翻译和翻译理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美国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各名族的“大熔炉”,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和发展。翻译理论的发展也不例外世界各国的翻译理论的流派在美国都有所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的翻译理论是当今世界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中西翻译的研究。一般的翻译理论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在一般理论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应更努力搞好中西翻译的研究。这不仅能促进我国翻译事业本身的发展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且能更进一步促进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其他文献
自“产品”一词问世以来,“造型”也就与其密不可分.从最开始人类工程学对造型的冷漠,到设法让产品造型满足人类物理及生理机能的需求,再到现如今产品造型被提升到人的精神层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李泽厚的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础的实践论为理论武器,李泽厚批判了康德。但是同时,李泽厚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初步呈现出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最具代表性的算是“文人画”,而由王维的水墨山水则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生命.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
砌末本是我国戏剧演出中使用的专业道具,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不少篇目使用了类似“砌末”的物品来贯穿全篇,或者以某种情绪作为小说的线索,起到了戏剧中以砌末来推动情节的
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点的阐述
期刊
摘要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有着自身的语篇特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以房地产广告为语料,探讨了汉语房地产广告的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人称系统来表达的。研究发现汉语房地产广告里的人称代词的各种指代用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通过不同的人称的使用促进了广告主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平等协商和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房地产广告 人称选择
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是一种能将光学图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的固体光电转换器件。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是在1970年电荷耦合器件(CCD)发明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器件。十余年来,它的发
一家中央级的报纸,在《汝洲,一歹徒连杀熟睡中8名中学生》的报道中,配发的图片上,有学生在校园内用IC卡电话给家人打电话,其中一位女学生面向镜头露出微笑。也许图片的目的是
本文综述了挠性机器人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挠性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及其控制,讨论了挠性机器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摘要暧昧表达是日语的语言特点之一,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是难点也是易错点,因此正确理解并掌握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从语法方面对日语暧昧表达作了归纳总结,又从多角度来分析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暧昧 达文化 言心理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暧昧性表达是日语的一个显着特征暧昧,一般的理解就是含糊,语句不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