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目前的教育现状分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198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5日在央视CCTV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中,一对扎根悬崖小学支教18年的普通夫妻李桂林、陈建芬的事迹铭刻在全国观众心中。他们是两个平凡的人,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精神是伟大的,让老百姓永记。
  悬崖小学的现状也是全国贫困落后农村学校的缩影。由此,想到我们家乡的乡村教育,我的家乡是比较贫困的农村,目前平均每村不足一所小学,十几个村一所完小,一个乡平均不到一所初中,只有县城和距县城较近的大镇有两所高中。由于地理因素,乡村与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导致农村部分有条件家庭的孩子涌向城镇学校接受“高价”教育,而条件差的在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前就辍学了。现在农村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就到城镇租房陪读,难怪年轻人结婚的首要条件是城镇要房,为的就是下一代能接受好的教育。一个小学生去镇里读书,每年花费至少五、六千元,对于一个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是咱农民的福音,可也抵不上这“借读费”呀!
  近些年,由于教育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等问题,让村里人产生了读书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进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文化水平高的也只有初中文化,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是凤毛麟角。高中文化在我国农村悄然形成了一个“断层”。这个“断层”凸显的是农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急下。这种现象也牵动了温总理的心,“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农村教育被忽视,农民大学生比例下降,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大学不再是农村人的梦想,过去乡村把读中专、考大学当做是“跳龙门”,尽管千军万马同过独木桥,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考出一个大学生,但那时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城乡师资力量相对平衡。农民的孩子只要上了中专、大学就端上了金饭碗,毕业后进机关,当干部,不愁没工作。孩子考上了大学,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也使家庭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千千万万的农民砸锅买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可现在是的情况农民的孩子就是大学毕业了,也是很难就业。邻村李师傅夫妻二人靠摆地摊供女儿上大学,如今女儿已毕业两年了,英语专业通过了八级,仍在家呆着。不就业,读大学欠的一屁股债何时才能还清?
  二是农村整体师资力量下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大家都清楚,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工资报酬并不高,所以这些年优秀的考生不报考师范院校。农村条件差留不住好人才,没有好教师咋教好学生。其实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也并非看学历有多高,有李桂林、陈建芬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献身教育精神的人就很好。这如同盖房建地基一样,基础打实了,盖出的房子才能稳固。再看农村学校的房屋设备,因受教育经费严重制约,房屋破旧无人管,桌凳零碎无人问,谁家愿意把自己的“宝贝”送到这样的环境学习。
  三是基层政府、老百姓对农村学校工作重视不够。学校教育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部分官员急功近利,只重视有利可图的工程项目,而忘记了基础教育的农村学校,再加上农民目光短浅,看到乡村孩子“跳龙门”的路越走越窄,有道是“一人上大学,全家人受穷”,而受穷之后大学毕业了亦不能就业,不能回报家庭,这是对他们的最大打击,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娶媳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当知识改变命运日渐无能为力时,未偿不是一种社会悲哀。
  成本意味着对于产出的期许,高成本必然带来高回报,这是一种经济理性。孩子从上小学到大学的成本太高,当全家人受穷之后,读了大学还难就业,难改变命运,不能回报家庭,这就会让所有辛苦打拼的人感到失望,也会让周围的人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恶性循环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三十年前,我在村里上小学时,那时村村有学校,乡乡有高中,而且学校教育办得很火爆,村里的青年有多一半是高中文化。农村孩子多,加上吃苦耐劳,所以高中毕业考取大学的人数占多数。而如今扫盲工作结束了几十年,可村里年轻人文化水平高的也只有初中文化。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走上了打工之路。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过,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这个“断层”的形成,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被忽视,农民大学生比例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青年文化结构的变化。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莫不是广袤土地的最大希望,莫不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根本希望。农村青年文化素质的下降,除了影响农村建设外,也导致了他们进城就业难。从这次金融风暴来看,真正受波及的不是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而是那些缺乏知识,又没技术的农民工。如果他们回城市找不到工作,就可能成盲流。因此说,农民文化素质的下降,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教育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这个群体也是最大的,13亿人口9亿农民。农民整体素质下降,实际上是中国整体人口素质在下降,这必将影响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因此决不能小看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广泛被认可,可见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何学好英语呢?朗读则是学好英语的必经之路。朗读对于初学者以及所有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大量正确的朗读有助于听力和口语的提高,更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然而,在我们教学中,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学中忽视朗读的情况非常普遍。多年实践证明培养朗读习惯,可以提高英语成绩。下面把我的一些观点简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朗读是听力的催化剂    听与说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观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课标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留给了学生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更多的思索,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师生共同轻松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还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呢,本文仅就个人在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变化,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自卑与自负心理,对症下药、激发情趣,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变化 掌握与运用 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移。对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恰当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期刊
高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位教师,作用于中学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力图从高考试卷透露的信息分析中摸准方向,调整复习路子,以期有一个满意的收获。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以为正如所料,却又每每不如所料。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想,还是应当从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考场如同战场,那么,教师就要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战略部署就应着眼于全局,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只有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
期刊
一、亲师观——师以载道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尊敬老师是一种教养、常识、美德、本分和天职。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师”和“孝亲”的观念,是做人的基础。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从不忘怀,解放后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还接过几位
期刊
摘要: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中国文字不同于其他民族,每个字都有可理解的形状,每个字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文字 起源 发展 影响    一、中国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自打有了文字,中华民族对文字起源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
期刊
许多高三学生进行历史的专题复习和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时,往往只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该专题的知识点收集归纳罗列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而缺乏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文综合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我多年指导毕业班复习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历史专题复习,都可在下面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求异思维,活用一题多变;培养理性思维,深入浅出,化简复杂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巧用一题多解;培养侧向思维,变换思维方式;培养统摄思维,强化知识体系。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创造思维    “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诚倾注爱心,关爱尊重每个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的保健者,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 爱心 尊重 活动化 班级文化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