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的脚步慢慢远了,这一年里,晓风读书会活动的点点滴滴,却越来越清晰。读书会相关的人与事,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漳州晓风读书会的缘起,很多人问起。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在三十年的晓风书屋周围,早已聚集了漳州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书友了。我作为读书会群的群主,只不过幸运地充当了一名召集人而已。
有心举办漳州读书会的念头,要从“一个人的书房”电台在珠海举办的第一次线下读书会说起。2016年11月20日,我有了人生第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长途跋涉赶到珠海,只为了参加书房创办人段静于大本营举办的线下读书会——共读蒋勋的《孤独六讲》。“一个人的书房”电台节目在此之前已经陪伴我三年的时间,电台中朗读者对作品的精彩诵读,创办人段老板广博的阅读面与经典的朗读配乐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这场读书会深深地震撼了。到会的大多是珠海本地的爱书人,因为书房,因为段老板,聚在了一起。会上大家围绕着这本书进行深入的讨论,他们知识面之广,解读之深,阅读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对于他们而言,一周读七本书,一本书两个小时读完是家常便饭。在珠海,这种读书人自发的各种形式的大小读书会,据说有一百多个。原来书还能这么读,朋友还能这么交,令我心生羡慕。
在回漳的路上,我想到了漳州的晓风书屋。从1988年起,我就已是书屋的常客了,书屋也伴随着我的青春与成长记忆。在书屋周围,一定也有一群和我一样对阅读,对分享有兴趣的同好,或许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聚在一起呢!
“心有所念,必有回响”。过不久,在晓风书屋府埕店举办的一场“你愿意为情怀买单吗?”的活动中,我与书屋主人许星老师相遇,闲聊中,他提到书屋已经快要三十周年了,发展已走过了高峰期,目前面临电商的竞争,压力很大。听到许老师一番话,我心里非常着急,舍不得书屋淹没在市场洪流之中。后来,在吴常青老师的鼓励下,我向许星老师提议,来成立个读书会,把书屋这么多年来一直相伴左右的书友们聚集起来,一起阅读分享,该有多好。也希望通过活动,把书屋的人气带旺起来,也希望更多的人走进书屋,爱上阅读。这个建议得到了许老师的热烈支持,并全权交由我们几个伙伴来组织操办。
從一开始,我们就定调这个读书会是公益、纯粹的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带任何功利性,服务于广大喜爱纸质阅读的书友。读书会的微信群,也是相对严肃的,不允许发广告,不允许发红包,不允许发骚扰性表情、链接,不允许在群里发表不当言论等等。一切的一切,只希望保证读书会的纯粹性、独立性。
就这样,经过筹备组几番商议,于2017年4月25日晚22点,读书会招募启事经晓风书屋公众号发出了。一个小时内,读书会群的人数已突破100人。书友们的热情超出意料之外。很快,群里热闹地聊开了花。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各方书友因着共同的阅读爱好,借着晓风书屋这个平台,聚拢而来。
5月7日,第一期读书会,共读《解忧杂货铺》就正式开张了。十几个人一起围坐在晓风书屋府埕店一楼书吧的长桌前,从彼此的陌生,到热烈的交流,两个小时瞬间飞逝。这场读书会虽然略显稚嫩,但书友们之间的坦诚交流与热情回应,让我们对未来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共读一本书活动,成为了读书会每月第三个周日的固定活动。第二期《台北人》、第三期《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8月28日,是晓风书屋三十周年的纪念日,读书会从第四期开始,连续三期推介漳州本土作家、学者的作品共读。第四期青禾老师的作品《花开满城》、第五期江焕明老师的作品《丹霞萃金》、第六期何也老师的作品《捆绑调查》《坂园》、第七期共读王小波作品、第八期共读杨西北老师的《小河淌水》。每期读书会,书友们除了在现场进行热烈的讨论,会后还提交阅读笔记与大家分享。其中四期漳州本土作品的共读,使书友们对漳州优秀的作家群体有了认识,通过其作品也学习、了解了更多的漳州本土文化与历史。
承蒙漳州市图书馆原馆长张大伟老师和漳州文化界各位老师前辈们的支持与关爱,以及广大书友们的热情支持,读书会的活动还延续到了诗歌分享、专家带你游古城、古城影像分享和古城文献分享、茶文化讲座、灯谜讲座、平和语堂故居一日游、“读书会走进校园”等形式。从读书会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各种活动共二十三场,与会人次逾千人。
书友们的热情令人感动,书友之间,书友与作者老师、学者之间建立的情谊也令人感怀。每一次活动的收获,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答案。读书会成立短短九个月时间,其规模与深度已远远超过了预期。所有爱心还在汇聚、还在发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晓风书屋漳州店将完美复出,纯粹、独立的晓风读书会将会继续为推广全民阅读和丰富书友业余生活,尽力做得更精彩!
对于漳州晓风读书会的缘起,很多人问起。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在三十年的晓风书屋周围,早已聚集了漳州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书友了。我作为读书会群的群主,只不过幸运地充当了一名召集人而已。
有心举办漳州读书会的念头,要从“一个人的书房”电台在珠海举办的第一次线下读书会说起。2016年11月20日,我有了人生第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长途跋涉赶到珠海,只为了参加书房创办人段静于大本营举办的线下读书会——共读蒋勋的《孤独六讲》。“一个人的书房”电台节目在此之前已经陪伴我三年的时间,电台中朗读者对作品的精彩诵读,创办人段老板广博的阅读面与经典的朗读配乐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这场读书会深深地震撼了。到会的大多是珠海本地的爱书人,因为书房,因为段老板,聚在了一起。会上大家围绕着这本书进行深入的讨论,他们知识面之广,解读之深,阅读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对于他们而言,一周读七本书,一本书两个小时读完是家常便饭。在珠海,这种读书人自发的各种形式的大小读书会,据说有一百多个。原来书还能这么读,朋友还能这么交,令我心生羡慕。
在回漳的路上,我想到了漳州的晓风书屋。从1988年起,我就已是书屋的常客了,书屋也伴随着我的青春与成长记忆。在书屋周围,一定也有一群和我一样对阅读,对分享有兴趣的同好,或许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聚在一起呢!
“心有所念,必有回响”。过不久,在晓风书屋府埕店举办的一场“你愿意为情怀买单吗?”的活动中,我与书屋主人许星老师相遇,闲聊中,他提到书屋已经快要三十周年了,发展已走过了高峰期,目前面临电商的竞争,压力很大。听到许老师一番话,我心里非常着急,舍不得书屋淹没在市场洪流之中。后来,在吴常青老师的鼓励下,我向许星老师提议,来成立个读书会,把书屋这么多年来一直相伴左右的书友们聚集起来,一起阅读分享,该有多好。也希望通过活动,把书屋的人气带旺起来,也希望更多的人走进书屋,爱上阅读。这个建议得到了许老师的热烈支持,并全权交由我们几个伙伴来组织操办。
從一开始,我们就定调这个读书会是公益、纯粹的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带任何功利性,服务于广大喜爱纸质阅读的书友。读书会的微信群,也是相对严肃的,不允许发广告,不允许发红包,不允许发骚扰性表情、链接,不允许在群里发表不当言论等等。一切的一切,只希望保证读书会的纯粹性、独立性。
就这样,经过筹备组几番商议,于2017年4月25日晚22点,读书会招募启事经晓风书屋公众号发出了。一个小时内,读书会群的人数已突破100人。书友们的热情超出意料之外。很快,群里热闹地聊开了花。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各方书友因着共同的阅读爱好,借着晓风书屋这个平台,聚拢而来。
5月7日,第一期读书会,共读《解忧杂货铺》就正式开张了。十几个人一起围坐在晓风书屋府埕店一楼书吧的长桌前,从彼此的陌生,到热烈的交流,两个小时瞬间飞逝。这场读书会虽然略显稚嫩,但书友们之间的坦诚交流与热情回应,让我们对未来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共读一本书活动,成为了读书会每月第三个周日的固定活动。第二期《台北人》、第三期《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8月28日,是晓风书屋三十周年的纪念日,读书会从第四期开始,连续三期推介漳州本土作家、学者的作品共读。第四期青禾老师的作品《花开满城》、第五期江焕明老师的作品《丹霞萃金》、第六期何也老师的作品《捆绑调查》《坂园》、第七期共读王小波作品、第八期共读杨西北老师的《小河淌水》。每期读书会,书友们除了在现场进行热烈的讨论,会后还提交阅读笔记与大家分享。其中四期漳州本土作品的共读,使书友们对漳州优秀的作家群体有了认识,通过其作品也学习、了解了更多的漳州本土文化与历史。
承蒙漳州市图书馆原馆长张大伟老师和漳州文化界各位老师前辈们的支持与关爱,以及广大书友们的热情支持,读书会的活动还延续到了诗歌分享、专家带你游古城、古城影像分享和古城文献分享、茶文化讲座、灯谜讲座、平和语堂故居一日游、“读书会走进校园”等形式。从读书会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各种活动共二十三场,与会人次逾千人。
书友们的热情令人感动,书友之间,书友与作者老师、学者之间建立的情谊也令人感怀。每一次活动的收获,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答案。读书会成立短短九个月时间,其规模与深度已远远超过了预期。所有爱心还在汇聚、还在发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晓风书屋漳州店将完美复出,纯粹、独立的晓风读书会将会继续为推广全民阅读和丰富书友业余生活,尽力做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