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ebaot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多地中等职业院校出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差、就业率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但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院校之所以出现学生技能差、就业率低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所建立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侧重于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精简学生所学课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2. 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企业更加青睐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性水平较高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性水平,中等职业院校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还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率。
  3. 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喜欢在生源地找工作,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培养就业型人才有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1. 建立科学的项目课程体系。中等职业院校可以针对每个专业具体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详细分析每个专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使课程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课程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状态、职业规划、职业晋升等情况,能够实现专业岗位与课程设置的良好对接,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
  2. 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首先,中等职业院校要引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使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使他们的课程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其次,将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就业指导内容。在国家提倡自主创业的形势下,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仅可以选择求职,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创造,逐步由就业走向创业。
  3.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教学体系,邀请企业参与到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中来,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共赢。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平台,企业为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实习场所,这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寻找专业人才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中等职业院校还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有素质的人才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让他们站在企业的角度,针对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提出改革建议,保证学生所學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用武之地,这也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轻松解决就业问题。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中等职业院校要针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加强对现有就业指导教师的教育与培训,要求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院校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同时引导现有就业指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自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最后,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由校内教师、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社会职业指导专家共同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建立科学的项目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学礼.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美与时代(城市),2014(9):123.
  [2]张敏.就业导向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培训,2014(5):17-18.
  作者简介:薛微(1987—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课堂。本文认为,以教研室“126教学策略”为引领,立足农村学校实际,打造灵动、高效的課堂是解决农村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农村学校;高效课堂;以人为本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课堂。高效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  当前广大农村学校受生源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探析微时代大学生读者的信息行为及信息需求,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读者;信息行为;信息需求;图书馆  微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大学生读者的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方面。因此,探析微时代大学生读者的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特点,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时代背景下研究大学生读者信
期刊
摘 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找不到学习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数学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十分不利。因此
期刊
摘 要:多模态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实训环节  英语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科目,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机械枯燥,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将图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丰富专业知识、正确使用各种表达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加强师德修养等方面,论述了青年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语言力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对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力度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语言力度;表达能力  体育教师教学语言力度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授课语言模糊、词不达意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把课堂搬到“教学工场”,改革教学方法,引进企业生产项目,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岗位教学,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理念,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对接,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工场;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始实施“教学工场”的教学模式,即与相关企业合作,将实训车间模拟为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探究了工程管理专业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总结了优化工程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案。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模块化;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提高自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基础。目前,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运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但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强化方式为重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当下高校安全教育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与国家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高校只有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必需能力,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1. 尊重学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合理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计划。本文对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一、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都引入了数学建模,目的是培养富有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广
期刊